传奇“证券教父”管金生辞世 69岁再创业脱虚向实事业未竟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传奇“证券教父”管金生谢幕。
2025年10月9日深夜11时零5分,九颂基金突发公告,实际控制人、执行董事管金生因病抢救无效离世,享年78岁。
在中国资本市场3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管金生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
从江西农村走出的管金生,是中国资本市场初代的“拓荒者”。他是上海滩叱咤风云的“证券教父”,一手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却在“327国债事件”中从云端坠落,8分钟毁掉了半生积累。
管金生反思,自己的失败是没有放下心中的清高与骄傲。
2016年,69岁的管金生完成了人生蜕变,第三次创业,进军创投领域。他曾批评资本市场出现“脱实向虚”、资本空转等现象,力举“脱虚向实”。
9年的创投生涯,管金生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投资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网络科技、化工新材料等领域。
一代资本枭雄管金生谢幕,留下的是他“脱虚向实”的未竟事业。
“拓荒”资本市场开创先河
作为中国证券期货发展过程中的风云人物,管金生的开局不凡。
1947年5月,管金生出生在江西清江县(现樟树市)贫困农家。1965年,18岁的管金生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82年在上海外国语学院获得法国文学硕士学位。公开信息称,因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他从公安机关的翻译岗位,改行投入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涉足金融领域。在这里,他先后任经理助理、副经理,并被选送到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深造,成为法学、工商管理双料硕士。
1988年,是永远被铭记的一年。这一年,41岁的管金生牵头筹建上海第一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10家股东筹资3500万元。管金生出任万国证券总经理一职,成为中国证券业的开拓者。
万国证券在管金生的带领下迅速崛起。依托万国证券,管金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那个国库券盛行的年代,管金生发现河南等地国库券的市价比上海低,他带领着万国证券倒卖国库券,短时间内,万国证券的资产就从3500万元飙升至7200万元。
管金生重视人才。当同行招聘中专生时,他已经跑到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宣讲,将大量高学历人才纳入麾下,还从高盛等国际大投行请来专家上课。
管金生还创办了中国证券行业的“黄埔军校”——“88证券高级业务研修班”。据称,后来在中国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的人物,不少出自于此。
参与筹办上海证券交易所凸显了管金生当时在中国证券行业的地位。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管金生主导制定了上交所的交易规则并完成了交易系统的建设。
证券业突然兴起,大量股民涌入证券市场,作为首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赚得盆满钵满,总资产暴增。
1992年的万国证券,成长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券商,一度占了A股70%的交易量以及几乎全部的B股交易量。
上交所常务理事、深交所理事、中国证券业协会常务理事,当时的管金生,头戴无数光环。
彼时,管金生与原君安证券公司的张国庆、原申银证券的阚治东一起,并称为“中国三大证券教父”。
疯狂一赌8分钟毁掉半生积累
“327国债事件”中,管金生一下子从巅峰跌落至低谷。
鼎盛时期的管金生意气风发。1994年,万国证券与李嘉诚合作,收购香港大众,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收购境外企业的证券公司。当年,万国证券在新加坡、伦敦开设分公司,并筹备美国分公司。
管金生豪情万丈地宣布,到2000年,万国证券要跻身世界十大券商之列。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彻底改变了管金生的命运,同样改变了万国证券的命运。
“327国债事件”,就是管金生命运的转折点。
1993年底,中国推出国债期货市场。1995年2月,市场传闻,财政部要提高“327国债”利率,可能要以148元的面值兑付“327国债”,而不是132元。但管金生认为财政部不会再割肉补贴“327国债”,于是带领万国证券做空。
1995年2月23日上午,传言得到证实,财政部发布公告,“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这一消息直接宣告空方失败。按照空头万国证券的持仓量和价位,一旦到期交割,将面临60亿元的巨额亏损。
当日下午的4时22分,收盘前的8分钟,急红了眼的管金生做出避免公司倒闭的疯狂举动:在没有足够保证金的情况下,大举抛售债券期货,继续做空国债。巨大卖单把价位打到147.40元。如果按147.40元计算,万国证券将赚42亿元。
当日晚间,上交所宣布,下午4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万国证券因此巨亏。
这就是震惊市场的“327国债事件”。
3个月后,国债期货市场暂停交易,直到18年后的2013年才恢复。
1995年4月,管金生辞职,后因犯罪而锒铛入狱,获刑17年。
历经此事,万国证券元气大伤。1996年7月16日,申银证券与万国证券合并为申银万国证券。
东山再起瞄准实体经济
历经“327国债事件”及7年牢狱生活,管金生完成了个人蜕变。
2003年,在狱中服刑7年后,管金生保外就医,相当长的时间内较为低调。
2015年6月6日,管金生在某金融论坛发表演讲,首次公开谈及他在“327国债事件”中的经验教训。“我这一生吃亏,吃很大的亏,就是没有放下自己内心的骄傲和清高。”管金生坦言,若当时能克服自我,主动与监管层沟通,或可避免悲剧。
2016年6月,淡出市场21年的管金生重出江湖,出席上海九颂山河基金公司的揭幕仪式,以董事长身份重回资本舞台。
时年69岁的管金生,将此称为自己在上海黄浦区的“第三次创业”。管金生还向外界表示,国内金融业存在“虚火”现象,资本市场出现“脱实向虚”问题。九颂山河基金不是为了争抢私募基金“一杯羹”,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本人长期酝酿、团队精心筹备,并取得多方支持的一项重要抉择”,是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大背景下,以服务中国实体经济为使命,尝试开拓私募基金行业的一片新天地。九颂山河基金的核心定位是打造中外合作平行基金,聚焦新技术、新材料等领域。
九颂山河基金多次出手,参与设立基金超过40只,处于存续状态的近30只。投资重点覆盖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硬科技赛道。
2024年12月,致力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创新药研发的魁特迪生物完成A轮融资,2025年9月,专注于红外光电探测器研发的兴华衡辉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都有九颂山河基金的身影。
此外,2024年11月,AI教育机器人研发商宾果智能宣布获得近亿元B轮融资,九颂山河基金也参与投资。
助力中国实体经济,管金生的“脱虚向实”之路走了9年。他的生命走到了终点,但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未竟,他在资本市场留下的遗产与教训将继续回响。
管金生。视觉中国图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