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4.5亿,莆田大佬造出“国产劳力士”,上市首日大涨258%
文 | 天下网商
由一位莆田金匠创办的“国产劳力士”上市了。
9月30日,深圳西普尼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普尼)在港交所敲钟上市,截至当天收盘,西普尼报106港元/股,涨幅258.11%。
创办于2013年的西普尼,总部落在中国最大的黄金珠宝集散地——深圳水贝。据灼识咨询,按2024年GMV计算,西普尼是国内最大的足金贵金属手表品牌,市场份额达到27.08%。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西普尼的营收分别为3.24亿元、4.45亿元和4.57亿元;同期,西普尼的净利润分别为0.25亿元、0.52亿元和0.49亿元,去年利润表现呈现波动,但2025年前五个月,西普尼的净利润达到4280万元,已赚回2024年全年利润的86.7%。
今年以来,金价一路狂飙,引得黄金生意风头无两,相关概念股令资本市场另眼相看。“明星企业”如老铺黄金,自上市以来股价飙升超20倍。
足金手表是一个跨品类的生意,产品的表壳、表圈采用黄金镶嵌制成,兼具消费品、投资品的双重属性,是一个相对小众且集中的赛道。
戴上“中国金表第一”光环的西普尼,目前增长稳定、盈利不俗,但品牌认知度尚不足,它上市后的表现,很大程度将取决于能否在黄金价值与品牌价值之间,寻求新的平衡和突破。
莆田打金人,在水贝造出中国金表第一品牌
西普尼的发迹,串联起了中国黄金珠宝产业版图上的两个“传奇”地标——莆田北高和深圳水贝。
福建莆田北高镇,地处兴化湾南岸,这个土地贫瘠的沿海小镇,却孕育出了占据中国黄金珠宝产业半壁江山的“打金军团”。行业内有句流传甚广的话:“10个黄金珠宝商,7个来自莆田北高。”
北高的金银细工传统可向前追溯到明朝,当地匠人以子承父业、师徒相传的方式,为百姓打造项链、戒指、手链等金饰;20世纪初,北高人还赴香港学习金镶玉技艺。
改革开放后,北高打金匠人开始游走全国,从手工加工金银首饰起步,逐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进而开设金店、建立品牌。有数据显示,北高系企业每年创造的黄金珠宝产值高达约4000亿元,堪称中国黄金珠宝产业最重要的民间力量之一。
西普尼创始人李永忠,正是这“北高打金军团”中的一员。
1970年出生于莆田北高的他,亲历了中国黄金产业的两次关键转折: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开业,标志着中国黄金市场全面开放;同期,深圳市政府大力推动水贝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建设,这个曾经的城中村快速崛起为“中国宝都”。
在这波黄金热中,李永忠奔赴深圳,创办了深圳市西普珠宝有限公司、莆田市名点珠宝首饰有限公司。2013年,李永忠的女婿胡少华创立西普尼的前身“深圳市尊尚钟表有限公司”。次年,尊尚钟表推出了据说是“中国首款”可量产的足金手表。
入局金表细分赛道,李永忠提出过自己的分析,彼时,传统黄金首饰行业的经营方式从粗放式转向精耕,将黄金等贵金属、智能科技与传统钟表相结合,是一条差异化的趋势赛道。
西普尼确实重仓过智能穿戴业务,在2016年以“智能穿戴+高端钟表”双主业模式登陆新三板,但在两年后退市。此后,公司还曾瞄准北交所、深交所,但上市均未果,最终转战港股。
作为家族企业,西普尼的股权结构体现出代际传承:IPO前,李永忠、胡少华、李硕、李林茂四人(李硕、李林茂为李永忠之子,胡少华为李永忠女婿)合计持股61.60%,其中创始人李永忠持股20.53%,三位年轻一代成员各持股13.69%。胡少华现任公司总经理,李硕任副总经理,企业正在经历管理者的新老交接。
边卖万元金表,边给周大生们“打工”
如果看业务结构,西普尼是OBM(自有品牌)、ODM(代工生产)两条腿走路。
而翻开招股书首页,这家公司将自己称为“中国的黄金表壳及黄金表圈手表设计商、制造商和品牌拥有人”,足见其品牌业务的重要性。
在OBM业务部分,西普尼的产品包括贵金属手表、智能手表、手表部件,总SKU超过1万个,自主品牌包括核心品牌HIPINE(西普尼)、副品牌Goldbear(金熊):
前者走高端化路线,主营足金镶嵌的传统腕表,公司声称首创“黄金硬化工艺”,解决了足金固有的柔软性问题,将其创新运用到腕表制作中;后者走智能化路线,主营智能金表,将汽车钥匙“装进”了金表内,能实现智能控车;如果从2024年毛利率水平看,传统手表比智能手表高出11个百分点。
西普尼金表的定价从千元到万元不等,在其天猫旗舰店,部分高端款的券后售价接近5万元。而在公司自己的定位中,其表示,品牌专注“定价亲民”的大众市场,主攻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包头等二三线城市的中等收入消费者。
从渠道结构来看,西普尼是一个典型的线下渠道品牌,主要以经销模式触达零售客户。据招股书,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五个月,公司通过线下经销商銷售OBM传统手表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76.4%、82.3%、66.0%及44.6%。
可见西普尼对经销商存在较高依赖,而零售店铺、线上店铺等其他渠道对业绩大盘的贡献度较小。虽然西普尼自我定位亲民,但金表毕竟不是普通大众的刚需,属性更接近奢侈品,这类消费往往对品牌力和服务体验的诉求更高,自营渠道建设的缺乏,不利于品牌进一步拓展零售市场。
至于ODM业务部分,西普尼的客户包括国内一众知名黄金珠宝品牌,如老凤祥、中国珠宝、周大生等,主要从事手表、金条和饰品等产品代工,诸多合作关系已超过5年。这部分代工业务虽然占比不高,但在黄金原材料价格居高的当下,有利于企业对冲市场风险。
百亿小众赛道,能否延续“黄金上市热”?
西普尼选择此时冲刺港交所,或是因这个赛道正置身于一场资本市场的“黄金盛宴”之中。
然而这家细分市场龙头能否延续黄金企业的上市热,不仅取决于市场对黄金消费品企业的看好度,更取决于其能否妥善解决自身的结构性挑战,抓住金表赛道的未来增长契机。
金价高企之下,西普尼正面临成本上涨和需求波动问题。作为核心原材料,黄金在其原材料总成本的占比超过八成,自2024年以来金价持续飙升,给公司带来双重压力:一方面直接推高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零售提价又会抑制消费需求。
为应对金价上涨,西普尼采取了“减金不减价”的策略,即减少每只金表的黄金重量来维持终端售价的稳定性,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修复了毛利率水平,但也动摇了消费者对“足金保值”的核心诉求。
据灼识咨询数据,中国贵金属手表市场预计由2024年的人民币264.6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340.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5.19%,其中2024年,中国黄金手表的GMV为247.4亿元,占中国贵金属手表市场总GMV的93.48%。可见这是一个小而美、且持续增长的细分市场。
但在金饰消费重量“遇冷”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产品工艺、设计能力和情感价值带来的“高附加值”愈发看重,从老铺黄金的走红就可见一斑,但这种趋势也为走传统模式路线的黄金消费品企业带来转型挑战。
在传统金表业务承压之际,西普尼将未来的增量寻求寄托于两大方向:智能手表与海外市场。
招股书显示,西普尼此次上市的募资用途中,除了用于在莆田和深圳扩充产能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目标就是“把握智能贵金属手表市场的增长机遇”,通过投入研发和设计来加大在智能穿戴领域的投入。
2023年,西普尼就与华为达成合作,开始将华为的智能机芯用于金表上。招股书显示,2023年至2024年,智能手表的营收占比从0.1%上涨至6.1%,增长较快。此外,2024年智能手表业务的毛利率较传统金表低了约11个百分点,其能否成为可靠的第二增长曲线,仍需市场检验。
西普尼押注的另外一个增长方向是海外市场。
2024年,西普尼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同年11月与马来西亚一家经销商兼零售商合作,在马来西亚经销及零售金表产品。未来,西普尼还计划将业务拓展至中东市场。
但在海外市场上,西普尼将直面劳力士、欧米茄等拥有深厚积淀的奢侈品品牌的竞争。对于一家创立仅十余年的品牌而言,在国际市场建立信任和品牌认知将是一场不小的挑战。
西普尼上市首日的火爆表现,印证了资本市场对“黄金”标签的短期热情。
但要将这股热潮转变为长期的信任与支持,公司必须向资本市场证明,它并非一家简单的“黄金加工企业”,而是一家能够穿越金价周期、具备强大品牌护城河和多元业务结构的消费品公司。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