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砸400億!英偉達等巨頭狂賭AI基建,繁榮還是泡沫?原創
再砸400億!英偉達等巨頭狂賭AI基建,繁榮還是泡沫?
原創
日期:2025年10月16日 下午3:00作者:燕十四 編輯:Lily
今年以來,美股市場AI熱潮持續發酵,英偉達(NVDA.US)、微軟(MSFT.US)、谷歌(GOOGL.US)及博通(AVGO.US)等核心標的股價再度強勢攀升,引領板塊行情走高。
與此同時,以英偉達、OpenAI為代表的行業龍頭與機構正密集加碼AI基建投資,巨額資金的持續注入一方面不斷夯實市場對AI賽道的樂觀預期,另一方面也引發了市場對科技巨頭「循環交易」模式及賽道泡沫化的爭議與討論。
為AI叙事再添新火!巨頭斥資收購數據中心資產
10月15日(以下均指當地時間),由貝萊德(BLK.US)、英偉達(NVDA.US)、微軟(MSFT.US)聯合成立的投資基金AIP宣佈,將斥資400億美元收購麥格理資產管理旗下的數據中心巨頭Aligned(Aligned Data Centers),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交易之一。
各方表示,這筆交易預計將於2026年上半年完成,尚待監管部門批準。
根據資料,AIP由貝萊德、阿佈紮比基金MGX、微軟和英偉達等共同創立,旨在擴大AI基礎設施容量,並幫助塑造AI驅動的經濟增長未來。
而Aligned為雲計算和AI公司提供基礎設施服務,目前在美洲地區運營或正在開發約50個園區,總計擁有5吉瓦的運營及規劃容量。
這筆交易體現了數據中心資產在AI浪潮推動下的價值重估,而這其實僅僅是超級交易中的一筆而已。
事實上,AI基礎設施擴建如火如荼,目前已吸引科技巨頭、初創企業、私募股權基金及基礎設施基金投入重資,其中最活躍的是英偉達和OpenAI。
例如,近日,澳大利亞初創企業Firmus宣佈在澳大利亞擴展「南門項目」。Firmus稱,項目將由Firmus與CDC數據中心及英偉達合作,在澳大利亞全國範圍内打造由可再生能源驅動的龐大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集群。
Firmus在聲明中稱,作為耗資45億澳元(29億美元)的「南門項目」,墨爾本和塔斯馬尼亞兩座數據中心已開工建設,將使用150兆瓦電力。這些設施將採用英偉達的GB300芯片,預計將於4月投入運營。
9月18日,英偉達宣佈向英特爾(INTC.US)投資50億美元,並宣佈雙方達成合作協議,計劃在AI基礎設施和個人計算產品上展開聯合開發。
而在OpenAI這邊,10月13日,公司和博通宣佈合作開發10吉瓦的定製AI加速器。OpenAI將主導AI加速器及整個繫統架構的設計,博通則基於其以太網和其他連接解決方案進行機架繫統的構建和擴展,相關設施將部署在OpenAI的設施和合作夥伴數據中心。
10月6日,OpenAI和AMD簽署了一項合作協議,有望為AMD帶來數百億美元的新增收入,同時加速OpenAI的AI基礎設施建設。
具體而言,雙方簽訂多代際、6吉瓦AMD Instinct GPU供應協議,是全球已知規模最大的單一AI芯片採購合作之一。其中,首批1吉瓦算力將採用AMD Instinct MI450繫列GPU,計劃2026年下半年啓動部署。
今年8月底,OpenAI與甲骨文(ORCL.US)簽署了一份超大規模合同。根據協議,OpenAI將在未來五年内向甲骨文採購價值3000億美元的雲計算算力服務。
科技股持續飙升後,機構觀點漸現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的兩三年間,AI的爆發驅動美股市場迎來了一輪「史詩級」牛市,許多科技股在輪番飙漲後進入了盤整期,這種科技巨頭瘋狂砸錢AI基建的叙事有利於維護行情,但是關於科技巨頭「循環交易」「吹大泡沫」的討論也是越來越多。
對衝基金經理Kuppy認為,AI數據中心建設的投資回報存在巨大缺口,未來3-5年AI數據中心建設需要萬億美元級别的投資。
日前,花旗集團首席財務官Mark Mason在電話會議上對估值問題表達了類似關切。Mark Mason表示,從當前股票估值和市盈率來看,很難不認為某些板塊存在泡沫且被高估。
高盛首席執行官David Solomon近日表示,巨額支出並不決定繁榮或蕭條,資本投入但最後沒有產出,這與其他投資沒有任何區别。人們無法知道最終結果會如何。
不過,也有一些機構仍在對AI及AI行情龍頭英偉達的強烈看好。
據悉,匯豐銀行在最新研究報告中已將英偉達評級上調至「買入」,並將目標價從200美元大幅上調至320美元,上漲空間達78%。
匯豐銀行全球科技硬件與半導體研究主管Frank Lee在研報中稱,英偉達在台積電的CoWoS先進封裝產能分配大幅增加,預計2027財年配額從48萬片晶圓躍升至70萬片,同比增長140%;以及與OpenAI和Stargate項目形成的「閉環交易」結構,預計可帶來2510億美元至4000億美元的GPU收入機會。
美國銀行高級分析師Vivek Arya在日前表示,就英偉達對OpenAI的投資而言,其是基於業績和競爭性需求的戰略決定,而不是一種投機性的狂熱。
(来源:财华社)
上一篇新聞
相關文章
- 昨天
- OpenAI千億級合作遍地開花,資金從哪來?
- 10月8日
- OpenAI投大單,AMD兩天狂漲27%!「循環投資」引擔憂
- 10月3日
- 特斯拉Q3交付超預期,股價卻向下!投資者因何不買賬?
- 9月25日
- 中美AI估值博弈:港股龍頭的硬核破局
- 9月25日
- 科技巨頭「循環投資」轉起來!科技股是否在「吹泡沫」?
- 9月24日
- 年内股價瘋漲近100%!美光科技最新季業績繼續狂飙?
- 9月23日
- 千億綁定OpenAI,英偉達圖什麽?
- 9月19日
- 英偉達50億投英特爾,圖啥?
- 9月11日
- 【深度】從甲骨文看雲基建市場的權力遊戲
- 9月11日
- 退市警報解除!賈躍亭攜FF絕地求生,這次真要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