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也怕“假期肥”?国庆前上百只基金启动大额限购
“本想趁长假前买点短债基金赚点利息,结果打开APP一看,好几个产品都‘限大额’了!”
近期,不少持有货币基金、短债基金的投资者发现,多只低风险产品陆续挂出“大额限购令”。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近十天里已有超百只基金密集启动大额限购,且部分产品将恢复时间精准卡在长假后首交易日。
为何限制大额申购?业内人士直指两大关键:一是假期债券票息、存款利息照常生钱,大额资金短期涌入若未及时配置,易摊薄老持有人收益;二是防范节前抢筹、节后赎回的流动性风险。
回顾去年此时,A股市场正迎来史诗级的“9·24”行情,截至9月30日的近五个交易日里涨幅超过21%。而今年则相对平淡,截至29日前的4个交易日仅上涨1.06%。当A股市场在震荡中叩响四季度大门,投资者接下来如何布局?
金鹰基金权益研究部金达莱对第一财经表示,国庆假期临近,市场展现“节前收敛”的日历效应特征,指数以震荡整理为主。此外,权益市场调整期AI方向仍有所活跃,指向核心赛道韧性与资金共识依旧较强。
节前百只基金密集“限流”
双节假期前夕,公募基金市场迎来一波密集的限购潮。
9月29日,国寿安保添利发布公告称,自当日起暂停机构投资者的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单日机构投资者的单个账户申购金额不得超过10万元,并将在10月9日恢复,与长假后首个交易日衔接。
此之前,长江乐享也同样表示将于9月25日起暂停办理该基金A、B、D类份额在代销机构的大额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业务,上限为100万元,恢复时间同样定于10月9日。长江资管在公告中说明,此举是根据国务院节假日安排及交易所休市安排,为保护份额持有人利益。
除了货币基金外,还有不少债券型产品也于节前启动限购。如上银慧永利中短期自9月30日起将申购上限设定为1万元,富荣中短债则于9月29日起限购100万元,这些产品均计划在10月9日恢复办理业务。
实施类似的限购安排的还有同业存单基金,如中银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百嘉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同样自9月29日起暂停大额申购,前者限购20万元,后者则为50万元,恢复时间同样为10月9日。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自9月20日以来最少有107只基金产品(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将开放申购调整为暂停大额申购,产品类型包括货币基金、同业存单指数以及短债等多类低风险产品,其中债券型基金占比超过七成。
为何节前密集限制大额申购?多家基金及资管机构在公告中提及“保护份额持有人利益”“维持基金稳定运作”,背后实则藏着基金公司的“良苦用心”。
“这种情况多见于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是为防止大额资金摊薄假期收益。”某资管人士解释称,假期中债券也会有票息收入,如果出现大额资金流入但基金经理却未能及时配置资产的情况,就会导致资金空转,摊薄原持有人的收益。
此外,还有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考量。该资管人士进一步表示,节假日前后容易出现资金“大进大出”,若基金在节后遭遇集中赎回,基金经理可能被迫抛售资产,影响收益,因此对可能进入的资金予以限制。
“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一些存款和债券,这是每天计息的,因此可以在节假日期间获取收益;此外,短债基金的收益则由债券利息所产生的收益,叠加买卖债券获得的差价收益。其中债券利息是按天计算的,因此这一部分在节假日也会产生收益。”沪上某基金人士补充收益机制细节。
据富国基金数据,从节后债券基金的表现来看,2016年至2024年,短债基金指数、中长债基金指数,在节后5个交易日收益率为正的概率分别达到100%、89%。底层原因则在于票息在长假期间的积累效用。
四季度机会窗朝哪儿开
随着“十一”长假脚步渐近,A股三季度行情即将画上句点。截至9月29日收盘,三大指数集体收涨,上证指数上涨0.9%至3862.53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2.05%、2.74%,年内涨幅分别扩至15.24%、29.43%、51.2%。
当前市场正处于震荡调整中迈向四季度,在风格轮动与主线切换的关键节点,如何把握投资脉络、前瞻布局核心方向,成为投资者关注焦点。
对于四季度经济金融运行,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第一财经表示,需重点关注三方面问题:一是消费回升有限,国补资金急需补充;二是投资面临下滑压力;三则是低通胀仍在持续。
“目前来看,市场微观流动性整体充裕、外部风险持续缓释、宏观政策预期有所抬升等因素有望继续支撑A股。”李湛认为,央行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叠加“股债跷跷板”效应,资金继续向权益流动。进入10月中下旬后,市场对于明年宏观政策和“十五五”规划产业预期有望抬升。
对于当前市场表现,嘉实成长驱动基金经理孟夏对第一财经表示,当前行情的第一阶段或已进入震荡期,而这一特征也是“慢牛”进程中的良性整固表现,有利于长期行情的持续性。在他看来,当前的震荡整固具备积极的蓄势意义。
尽管近来市场短期波动有所加大,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调整后四季度行情格局未改。
从中长期视角,孟夏认为,未来指数依然具备良好的上行空间,后续进一步突破需要构建更广泛的板块上涨格局。随着政策发力、风险偏好提升,“成长”会有更多基本面驱动的机会,“质量”也将在A股市场不断成熟中获得持续增强的权重。
“市场普遍讨论的观点为,今年A股较强的走势主要为流动性驱动,从我们的角度出发,这个说法有其道理但是也不完整。”摩根士丹利基金多资产投资部李圣谣认为,本轮A股的强势反弹除了基本面反转的原因以外,得益于一套以资本市场为抓手,在有效需求偏弱/风险偏好低迷时通过制度与资金工具重启风险偏好的政策制度优势。
对于下个阶段市场的主线,李圣谣认为科技仍是核心:消费电子、半导体设备以及广泛的电力设备板块如风电设备、专用设备、电源设备、电网设备等受益于制造业设备更新逻辑的板块。
“由于对近期的股市波动较为关注,在当下位置增加银行、红利类等防御型资产也不失为一种对抗潜在市场风险的保守策略措施。”李圣谣也提醒道,前期已经出现疑似炒作的个股,或存在拥挤度过高的风险。
金达莱也建议,在资金高切低背景下,优先在科技成长内部寻找机会,价值方向警惕海外复苏交易的抢跑。“短期由于美联储降息兑现,或引发相关品种阶段性回调,但中期来看,受益于流动性以及潜在基本面改善的品种,中期依然在全行业范围内表现较好,包括科技、基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