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加快推进 效益充分发挥——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成就
建设加快推进 效益充分发挥——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成就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题:建设加快推进 效益充分发挥——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成就
新华社记者魏弘毅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成就。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水利发展取得新成效,为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作出了新贡献。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
“‘十四五’以来,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快优化。”
李国英介绍,截至2024年底,我国共建成水库9.5万座、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大中型灌区6924处、堤防31.8万公里。
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离不开水利投资保障。2022年至2024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连续3年破万亿元。预计“十四五”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将超过5.4万亿元,是“十三五”期间的1.6倍。
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效,突出体现在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十四五”以来,我国战胜了3981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实现了大江大河重要堤防无一决口、2022年起各类水库无一垮坝;有效应对了长江、珠江等流域严重旱情,有力保障了旱区群众饮水安全和灌区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我国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李国英说。
治水助力环境更优生活更美
断流百年的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西辽河实现复流、海河流域水生态面貌得到根本改善……“十四五”以来,水利部着力建设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幸福河湖,河湖面貌发生新变化,当前我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
“在建设安全河湖方面,我们严格管控河湖行洪蓄洪空间,依法划定170万公里河道、3000多个湖泊的管理范围。”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介绍,水利部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规范化常态化,已累计清理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14万个,有力维护了河湖行蓄洪功能。
建设生命河湖,离不开深入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通过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加强河湖水系连通和生态补水等举措,近年来一批河流实现全线贯通,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湖泊恢复水域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于琪洋表示,水利部已支持地方实施122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打造以河湖水系为依托的绿色产业链、生态农业带、优质服务业体系,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
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十四五”以来,在我国经济增速年均5.5%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成果从何而来?坚持节水优先方针,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通过协同推进重点行业领域节水行动,加强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等举措,2024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7.7%和23.6%;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38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到0.58,非常规水利用量达251亿立方米。
在管好水资源方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水利部建立健全农业、工业、城镇三大领域节水制度政策体系,基本完成全国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基本建立国家用水定额体系。
在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推动下,当前各地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1900余项,194项先进成熟适用节水技术已对外发布。
技术进步制度优化齐头并进
水利事业发展,需要新质生产力的支撑。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表示,“十四五”以来,水利部门系统谋划推进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有效赋能流域防洪、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等业务应用。
以监测感知能力提升为例,水利部加快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大力提升对水利物理对象的透彻感知能力,为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监测防控和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构建运行提供动态实时信息支持。
“十四五”时期,我国水利领域制度优化成效显著。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地下水管理条例、节约用水条例等颁布实施,120万名河湖长为守护河湖履职尽责,七大江河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全部建立,流域统一治理管理进一步强化。
水利投融资改革,同样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亮点。“十四五”以来,各级水利部门着力构建财政资金、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共同发力的水利投融资新格局,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发行、跨省域用水权交易、多种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实现新突破并乘势推进。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