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深夜交卷:单季狂揽570亿美元,手握5000亿订单,老黄这颗“定心丸”太硬了
昨夜,华尔街数万亿美元的资本屏息以待,只为等待一个答案:AI的狂欢,到底还能持续多久?
而就在刚刚,全球市值第一的英伟达用一份无懈可击的答卷,给这个焦虑的市场吃下了一颗最大的“定心丸”。
数据不会说谎,大象依然在狂奔。截至10月26日的第三季度,英伟达营收达到570亿美元,轻松碾压华尔街预期的549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5%,毛利率稳居73.4%的高位。面对所谓“资本开支过热”的担忧,黄仁勋用“Blackwell云端GPU全线售罄”的现状回应了一切:在AI这条赛道上,现在依然是一票难求的卖方市场。![]()
英伟达股价盘后应声大涨超过4%,此前因担忧情绪回调的股价似乎正在酝酿新一轮攻势。
业绩拆解:大象“翩翩起舞”
如果说之前的增长是爆发,那么现在的英伟达正在进入“稳定高增长”的阶段。
财报核心数据可以说是无懈可击:
· 营收:570.1亿美元(市场预期549.2亿美元),同比增长62%(上年同期为350.8亿美元)。
· 每股收益(EPS):1.30美元(市场预期1.25美元)。
· 净利润:319.1亿美元,同比增长65%。
· 毛利率:本季度为73.4%(非GAAP为73.6%),下季度预计为75%(±0.5%),保持在高位区间,展现出极强的市场定价权。
更重要的是下一季度预期:英伟达预计第四财季营收将达到650亿美元(±2%),远超分析师平均预期的616.6亿美元。这意味着,即便在这么大体量下,英伟达的增长引擎依然没有熄火的迹象。
Blackwell时刻:需求“持续爆表”
众星璀璨之下,Blackwell似乎成了本期财报的核心亮点。
作为英伟达最新一代的GPU芯片架构,Blackwell承担着延续公司增长神话的重任。CEO黄仁勋在财报声明中这样直言:“Blackwell的销售简直是爆表,云端GPU已经售罄。”
知名金融博主@KobeissiLetter在X评论道,这种措辞闻所未闻,可以说是信心爆棚。
![]()
数据中心业务依然是公司的主力造血机器:
·这部分单季营收为512亿美元,同比增长66%,远超预期的490.9亿美元。
· 其中,计算芯片营收达430亿美元,主要受H100、H200以及新一代Blackwell芯片的业绩推动。
· 网络业务营收也达到82亿美元,显示出业内建设大规模AI集群对网络互连的强劲需求。
· 此外,包括汽车与机器人在内的物理AI业务同比增长32%,虽然基数尚小,只有区区5.92亿美元,但被视为下一个增长极。
首席财务官科莱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更是放出豪言:“未来每年3到4万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中,英伟达将是首选。”她特别提到,目前最畅销的产品是第二代Blackwell芯片Blackwell Ultra。
直面“泡沫论”:AI“狂飙不止”
过去一个月,英伟达股价一度回调近8%,市场最大的隐忧是:巨额AI投入是否真的能带来回报?这是一场泡沫吗?
至少在短期内,英伟达用财报打消了投资者的疑虑。
英伟达营收高度依赖于几家“超级买家”。微软、Meta、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非但没有削减开支,反而上调预算。这些巨头今年总资本支出将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流进了英伟达的口袋。
黄仁勋回应关于“客户过度囤卡”的质疑,他表示:“AI生态系统正在快速扩张。从基础模型制造商到AI初创公司,AI正渗透进每一个角落,同时什么都在做。”
他甚至透露,公司目前手握5000亿美元的订单(覆盖2025和2026年),这为公司未来业绩打造了坚实护城河。
知名分析师吉恩·芒斯特(Gene Munster)也在X平台上发表了自己继续看好英伟达的理由:AI“集体大脑”(GPU总量)比三个月前预想的还要大——用例越多——投资周期越强——AI多头还能走更远。
![]()
战略布局方面,英伟达的朋友圈还在不断扩容: OpenAI将部署至少10吉瓦(GW)的英伟达系统,甲骨文则在建设拥有10万块Blackwell GPU的超级计算机。
隐忧:高处不胜寒
亮眼数据出炉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财报中的潜在风险。
·客户高度集中:财报披露,本季度4家客户贡献了英伟达61%的营收。这种极高的集中度意味着,一旦诸如微软或亚马逊等某家巨头调整战略,会给英伟达业务造成直接冲击。
·基建瓶颈:分析师雅各布·伯恩(Jacob Bourne)指出,现在的瓶颈不在于芯片需求,而在于芯片“能不能跑起来”。电力供应、土地资源、电网接入等基础设施限制,可能会制约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落地速度,进而反向抑制芯片采购。
·自我租赁增加: 英伟达从云客户手中“回租”芯片的合同总额达260亿美元,这一数字比上季度的126亿美元翻了一倍。这虽然展示了公司投资最新技术的决心,但也引起了部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效率的关注。
知名金融博主、AI投资人@shanaka86也在X上发表了类似看法。他认为,财报证明AI热潮是真实存在的,但毛利率从74.6%降至73.4%不是小事,竞争逼迫无法提价;微软-Anthropic-英伟达形成150亿循环融资;电力短缺130-140GW、95% AI公司无投资回报、AI支出已超互联网泡沫峰值……或将形成“4万亿美元的陷阱”。![]()
结语:
回归财报本身,英伟达最新财报证实:AI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并未因高基数而放缓。570亿美元的营收与650亿美元的下季度预期,通过了市场最严苛的审视。
从经营层面看,英伟达正处于关键的产品换挡期。随着旧款Hopper芯片向新一代Blackwell芯片过渡,公司依然保持了73%以上的毛利率,这体现了英伟达在供应链管理和定价权上的绝对优势。同时,公司单季度回购125亿美元股票,也向市场传递出对现金流和未来盈利能力的强大信心。
不过,投资者仍需关注财报中显露的结构性隐患:四家头部客户贡献61%的营收,这种高集中度意味着英伟达的短期命运与云服务公司的资本开支计划深度绑定。在“Blackwell产能爬坡”与“电力等基建瓶颈”的博弈中,英伟达能否在接下来几个季度持续兑现甚至超越650亿美元的营收预期,将是市场重新定价的关键锚点。(辰辰)
(来源:网易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