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快评丨连续7份财报“失真”收警示函,城地香江为何连基本的准确披露信息都做不到?
每经评论员 杜宇
9月11日晚,城地香江(SH603887,前收盘价:18.08元,市值:110.1亿元)披露收到上海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因其2023年和2024年多达七份财报数据披露不准确,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措施。这一事件令人咋舌,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披露的准确性是基本要求,而城地香江却出现如此严重的连续失误,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从差错的具体情况来看,城地香江存在三大类会计差错,且影响范围广泛。第一类是子公司内部交易抵销问题,导致营业成本、存货、营业收入等关键数据在多份财报中不准确;第二类是使用权资产摊销科目错配,使得在建工程、长期待摊费用等科目数据失真;第三类是部分项目收入确认跨期,影响了营业收入、未分配利润等重要指标。这些差错不仅涉及多个核心科目,还贯穿多个报告期,反映出公司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财务数据是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和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城地香江如此多的财报数据不准确,无疑会对投资者的信心造成打击。投资者可能会质疑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诚信度,进而影响公司的市场形象。尽管公司表示上述行政监管措施对公司经营无重大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若不能有效解决内控问题,类似的差错可能再次出现,届时对公司造成的负面影响将难以估量。
城地香江在公告中称公司及相关责任人高度重视问题,将加强法规学习、提高规范运作水平、健全内控制度。希望公司能够切实落实整改措施,从根源上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同时,公司也应深刻反思,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连续性财务数据错误,是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还是内部审核机制形同虚设?只有找准问题症结,才能对症下药,真正提升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
此次事件也凸显了监管措施在维护市场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对于像城地香江这样连续多次出现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的情况,建议依照法规对相关人员严厉处罚,只有处罚力度足够重,才会让相关人员人认真吸取教训,也给其他人员起警示作用。
此次城地香江七份财报数据不准确事件,也为其他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上市公司应时刻牢记,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是其对投资者应尽的基本义务,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财务审核机制,确保每一项数据都能经得起检验。只有这样,才能在资本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