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再造护城河,手机直连卫星,对手还怎么玩?
9月12日消息,最近SpaceX斥资170亿美元收购相关频谱,在推出手机直连卫星服务方面拥有了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强大优势。
无论是在制造火箭、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还是进军新兴的手机直连卫星行业,SpaceX的竞争对手们都不容易。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这家太空公司已经攻克了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关键技术,大幅降低了发射成本,让竞争对手们短期内难以企及。这为SpaceX发射自有卫星、构建低轨卫星网络提供了不可逾越的优势。目前,公司的卫星网络拥有约8000颗卫星,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SpaceX旗下的卫星互联网业务“星链”(Starlink)还证明了其无论是设计生产太空设备还是地面设备都具备卓越的能力。公司小型天线和WiFi路由器提供的网速赢得了互联网用户的广泛好评。这种从路由器到火箭的垂直整合模式衍生出了超低成本结构,在行业内构筑起前所未有的竞争护城河。
正因如此,SpaceX同意斥资170亿美元从EchoStar公司收购大量频谱牌照的协议在电信界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些频谱让SpaceX有实力提供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卫星直连设备服务。这一切都得益于低成本的发射能力。待SpaceX完善星舰的发射与回收技术后,这条护城河还将进一步拓宽,毕竟“星舰”拥有所有火箭中最大的有效载荷能力。
卫星服务领域的竞争对手还面临另一个难题:太空服务市场规模有限,且行业需要巨大的资本支出。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光纤电缆和蜂窝基站在宽带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服务的价格与速度上无人能及。因此,卫星服务的目标市场主要局限于地广人稀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客户数量不足以支撑铺设光缆或建设基站的成本。
市场研究公司New Street Research的分析师菲利普·伯内特(Philip Burnett)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美国仍有50万平方英里(约合12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没有无线网络覆盖,面积相当于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和佛罗里达三州的总和。“所以,尽管土地面积广阔,但人口却非常稀少。”
卫星直连设备服务的市场规模难以精确计算,部分原因是技术仍在不断演进。据移动通信行业组织GSMA估计,到2035年,包括物流追踪设备在内的卫星直连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约330亿美元。咨询公司Novaspace则预测,到203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30亿美元。
美国三大电信运营商AT&T、Verizon和T-Mobile不必过分担心手机直连卫星技术会抢走他们的客户。卫星服务的室内信号质量不佳,并且缺乏城市地区所需的带宽,最终可能只会取代人烟稀少地区的蜂窝基站。因此,SpaceX将寻求与这些电信运营商合作,为客户提供“无信号盲区”的增值选项。
正如SpaceX在卫星互联网和火箭发射领域已经占据的主导地位一样,其成本结构将为它在卫星直连设备市场占据统治地位铺平道路。
这对那些一直在投资这项新技术的公司来说是个坏消息。自周一早间频谱收购协议宣布以来,AST SpaceMobile公司股价已暴跌11%;销售专业卫星电话的铱星通信公司(Iridium Communications)市值蒸发超过四分之一;总部位于渥太华的Telesat公司股价则下跌约9%。SpaceX的巨大先发优势将使亚马逊公司很难通过“柯伊伯计划”(Project Kuiper)打入市场。目前,亚马逊规划的3200颗低轨卫星中仅有约100颗在轨。而蓝色起源(Blue Origin)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新格伦号”(New Glenn)据计划到本月晚些时候才进行第二次飞行。
外界纷纷猜测,SpaceX收购频谱是否意味着公司想成为美国第四家全国性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但这需要收购更多频谱,并意味着要与根深蒂固、竞争激烈的对手抢夺市场份额,无疑是场硬仗。事实上,SpaceX已经给出一个相当明确的信号:它希望与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合作,在客户账单上增加一笔额外费用,从而为他们提供无死角的全覆盖服务。
一颗新的星链卫星的容量是第一代的100倍,能提供“与当前地面LTE服务相当的连接体验,并将与移动网络运营商合作,增强高容量地面5G网络。”这里的关键词是“增强”,而非“取代”。
技术进步使得卫星服务只需更换手机内的芯片组即可在现有手机上运行。但这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全面铺开。星链已经与T-Mobile建立合作关系,允许在信号盲区收发短信和使用部分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这项服务很快将升级至支持语音和视频。
手机制造商和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都将面临一个抉择:是搭上星链的快车,还是冒着失去竞争优势的风险,让位给那些能提供“无信号盲区”服务的竞争对手。去年11月份,苹果公司直接投资Globalstar公司,作为协议的一部分,为其苹果手表等设备提供卫星连接。但在SpaceX宣布收购频谱协议的当天,Globalstar股价一度飙升21%,但随后两天持续下跌,回吐了此前的涨幅。
苹果与Globalstar达成的协议表明,企业希望卫星直连设备市场有更多的竞争者。Globalstar正在建设低轨卫星网络,但它依赖第三方公司制造和发射卫星。这意味着Globalstar的成本结构将高于SpaceX,因此很难在价格和服务速度方面跟上后者。那么,苹果是否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维系一个竞争对手?
各国政府很可能会对竞争进行补贴。届时将会出现同时提供卫星互联网和卫星直连设备服务的“国家队”。中国势必会打造低轨卫星网络,并在其获准运营的全球市场积极争取客户;欧洲已经锚定“冠军企业”欧洲通信卫星公司(Eutelsat),并将在必要时提供补贴以维持服务。
太多的公司已经在追逐卫星直连设备服务的梦想,而这个市场的潜力仍是未知数。或许在这项服务普及之前,行业洗牌就已开始。(辰辰)
(来源:网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