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股”ST景峰拿到重整路条,石药5亿救场能否改写退市命运?
图片由AI生成
ST景峰(000908.SZ)的资本命运迎来关键转折点。
10月21日盘后公告显示,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公司的重整申请,并指定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根据安排,公司股票今日停牌一天,明日起复牌后简称变更为“*ST景峰”,日涨跌幅限制维持5%。
作为年内第七家拿到重整路条的A股企业,ST景峰的重整进程不仅关乎自身“保壳”成败,也是困境药企能否借助资本力量谋生的一次路径验证,石药集团则让这场重整充满了想象空间与不确定性。按石药集团提交的预重整方案,其将携5.26亿元现金拿下公司控股权,常德国资平台紧随其后跟投1.22亿元,两路资金合计6.48亿元。
从涨停狂欢到戴星重整
景峰医药的重整之路,早已埋下伏笔。
作为一家主营中药注射剂的公司,景峰医药前身为益佰制药子公司。2014年,景峰医药借壳天一科技上市后一度风光无限,年销售额峰值凭借核心产品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突破10亿元。
2015年大牛市期间,景峰医药股价从3.87元一路飙升至24.45元(前复权),4年暴涨530%,被股民称为“仿制药白马”。2015年至2018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也一直保持在数亿元水平。
然而,2019年成为其命运的分水岭,营业收入骤降近50%、注射剂产品收入下滑超70%后,再无抬头之日。此前,景峰医药密集收购形成的商誉集中计提减值,叠加核心产品未能进入2019年8月版国家医保目录,以及医保控费、辅助用药、重点监控等因素带来的冲击,公司业绩连续五年陷入亏损泥潭。
景峰医药收入及净利润走势图,图源:Wind
财务数据的恶化触目惊心。2019至2023年,景峰医药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近24亿元,2023年末资产负债率飙升至114.49%,净资产转为负值,流动性危机全面爆发,甚至因无力支付188万元办公家具货款,被供应商申请破产预重整。
2024年5月,景峰医药首次因2023年净资产为负、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及持续经营能力存疑,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尽管2024年年末,其凭借1.1亿元债务豁免实现净资产转正(年末净资产8179.62万元),暂时摆脱退市风险,但扣非净利润仍亏损7611.79亿元,资产负债率仍高达101.61%。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性,始终是悬在景峰医药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与惨淡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在资本市场堪称“妖股”范本的股价表现。2024年7月2日至9月13日,*ST景峰(彼时已戴星)在54个交易日内斩获46个涨停,区间累计涨幅超500%,全年涨跌停次数高达142次,有55%的交易时间处于涨跌停板状态。
这场狂热行情的背后,正是石药集团作为重整投资人浮出水面的消息在持续催化。
如今法院正式受理重整申请,意味着这场长达一年多的预重整终于进入实质阶段。ST景峰(6月16日又摘星)也成为年内继*ST三圣、*ST中装、*ST宁科、ST金刚、ST炼石、*ST名家之后,第七家拿到重整路条的A股公司。
对于一家连亏多年、债台高筑的医药企业来说,“*ST”不是普通的帽子,而是悬在头顶的退市倒计时牌。拿到重整路条,对ST景峰而言只是“保壳”战役的第一步,后续仍需跨越多重关卡。
石药会是“白衣骑士”吗?
在景峰医药的重整进程中,石药集团的角色无疑是最大的焦点。
2024年7月,常德中院决定对景峰医药启动预重整,预重整期间最初定为三个月。在重整投资人招募过程中,共有4家投资人提交报名材料,最终只有石药控股集团作为牵头投资人的联合体,缴纳尽调保证金并提交预重整投资方案。
同年8月,石药集团被确定为*ST景峰的重整投资人。根据预重整方案,石药集团将携5.26亿元现金认购股份取得公司控股权,常德国资平台同步以1.22亿元跟投,合计注资6.48亿元。
确定中选后,石药集团与*ST景峰及常德市德源招商投资有限公司签署《重整投资协议》,并迅速通过人事调整渗透管理层。创始人叶湘武辞去董事长、总裁等职务,石药系高管魏青杰、马学红分别出任公司总裁和财务负责人,两人此前均在石药控股担任高管。随后,魏青杰和同样有着石药系背景的叶高静通过股东大会选举进入董事会,进一步强化了石药系在决策层的控制力。
彼时,石药控股总资产超680亿元,手握石药集团与新诺威两家百亿市值上市公司。从原料药起家的它,看中的可能正是景峰医药在心血管、抗肿瘤与风湿骨病领域的管线布局。
近年来,石药集团的抗肿瘤业务面临增长压力,2023-2024年抗肿瘤销售收入连续下滑16.4%和28.3%,核心产品被纳入集采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而ST景峰旗下的核心资产大连德泽及其全资子公司金港药业,在抗肿瘤植物药领域具备独特优势。
截至目前,国内获批的榄香烯类药品中,只有榄香烯注射液、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榄香烯口服乳三类成药产品。其中,注射液仅有石药集团远大(大连)一家获批,乳状注射液和口服乳的独家所有权,则牢牢锁在金港药业的抽屉里。据PDB药物综合数据库统计,榄香烯在抗肿瘤植物药中的占比一路抬升:2019年9.7%,2020年短暂回调至7.2%,随后2021年9.2%、2022年12.9%,2023年前三季度已稳在12.4%,排名第二,仅次于紫杉醇。
对石药集团而言,通过重整获得这一资产,能够快速补充自身在抗肿瘤管线的短板,实现产品矩阵的扩容。为了锁定核心资产,石药集团已展开布局。
2025年4月,石药集团联合多方成立常德景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司法拍卖中一举吞下大连德泽的核心资产包,实现了对金港药业的100%控股。
9月,大连德泽的专利争议和股东纠纷平息,在最后关头免于清算。其原本因经营期限到期而被法院裁定强制清算,在清算组完成部分财产变价工作后,突然全体股东达成一致,将公司经营期限改为无固定期限,申请人撤回了清算申请。
大连德泽按股权比例向全体股东进行利润分配并减资。上海景峰拿回1.42亿元分红款,由于会计处理规则,这笔钱并不会直接体现在ST景峰的合并报表中;其还通过减资操作收回5291万元投资款,预计计入投资收益科目。
10月8日,ST景峰公告子公司大连德泽以1168.61万元“友情价”向金港药业回购专利、厂房、设备和原材料,交易旨在帮助大连德泽快速复工复产,恢复经营。
从涨停狂欢到戴星重整,景峰医药的资本市场之路充满戏剧性。拿到路条为这家深陷困境的药企提供了难得的求生机会,未来石药集团的入局也将为其带来喘息空间。但能否真正“起死回生”,仍取决于后续方案落地、资产整合及业务复苏的成效。(文丨公司观察,作者丨曹倩,编辑丨曹晟源)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