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佛 “叛逆生” 到“华尔街之狼”:比尔・阿克曼的投资与人生哲学

2025年10月23日,05时25分27秒 国内动态 阅读 3 views 次

(来源:金科之家网)

从哈佛 “叛逆生” 到“华尔街之狼”:比尔・阿克曼的投资与人生哲学

一、早年岁月

1988 年,22 岁的比尔・阿克曼在哈佛大学完成的毕业论文,埋下了他一生 “质疑惯性” 的种子。

这篇题为《攀登常春藤之墙:犹太人和亚裔美国人在哈佛招生中的经历》的文章,大胆对比了 1920 年代对犹太学生的配额限制与 1980 年代亚裔学生面临的类似困境,直指教育公平中的结构性偏见。

这种对 “隐形不公” 的敏锐洞察,后来成为他投资风格的核心特质。当时没人料到,这个敢于挑战权威的年轻人,日后会在华尔街掀起更猛烈的风暴。

大学期间的一次偶然阅读,彻底改变了阿克曼的人生轨迹。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让他首次接触价值投资理念,而沃伦・巴菲特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打造商业帝国的故事,更让他热血沸腾。

他当时就立志,要复制巴菲特的成功,但要用自己的方式。哈佛商学院的深造经历,进一步打磨了他的分析框架。作为划艇队成员,他培养出的耐力与执行力,后来都转化为投资战场上的关键素养。

从哈佛 “叛逆生” 到“华尔街之狼”:比尔・阿克曼的投资与人生哲学

二、创业历程

1992 年,刚从哈佛商学院毕业的阿克曼与同学大卫・伯科维茨共同创立了 Gotham Partners,初始资金为 500 万美元。

早期的他野心勃勃,1995 年高调竞标洛克菲勒中心,虽未成功却让基金声名鹊起。

这段时期的阿克曼已展现出维权投资者的潜质。他投资 Hallwood Realty 后,公开指控公司管理不善,却因此与 “华尔街秃鹫” 卡尔・伊坎结下梁子。

伊坎指责他为个人利益损害公司价值,两人的矛盾成为日后华尔街的经典对决伏笔。

2003 年,Gotham Partners 的关闭成为阿克曼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多重危机叠加导致了这场溃败:投资高尔夫球场运营商带来的巨额债务、与 First Union 的合并案被法院驳回、持续的法律诉讼耗尽精力,最终在投资者赎回压力下被迫清盘。

这次失败教会阿克曼最深刻的教训:流动性与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带着 5400 万美元和复盘后的经验,他同年创立潘兴广场资本管理公司(Pershing Square),采用更集中的投资策略,开启了全新征程。

从哈佛 “叛逆生” 到“华尔街之狼”:比尔・阿克曼的投资与人生哲学

三、投资战场

1.做空 MBIA 的五年坚守是比尔・阿克曼的成名之战

2002 年,36 岁的阿克曼盯上了 AAA 级债券保险公司 MBIA。当时华尔街正疯狂推销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IA 作为风险评级支撑者被奉为 “安全标杆”。

阿克曼却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这家公司杠杆过高,为大量有毒资产提供担保的商业模式存在致命缺陷。他顶住整个华尔街的质疑,买入 MBIA 债券的信用违约互换并建立空头仓位,这一坚持就是 5 年。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MBIA 果然陷入破产危机。阿克曼的基金从中获利超过 10 亿美元,这场战役奠定了他 “最具洞察力投资者” 的声誉。

2.投资 Valeant 与康宝莱让比尔・阿克曼付出惨痛代价

阿克曼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两场败仗让他付出沉重代价。

2015 年,他以 180 美元 / 股的价格,斥资 32 亿美元购入 Valeant 制药 8.5% 的股份,看好其通过收购和涨价实现增长的模式。

但这家公司很快暴露出问题:部分药品涨价超 500% 引发舆论谴责,与邮购药房的可疑关系及财务造假指控接踵而至。

2017 年,阿克曼被迫以 11 美元 / 股清仓,损失超 40 亿美元。他后来坦诚:“当然,我后悔这笔投资。”

更漫长的消耗战发生在康宝莱身上。2012 年 12 月,阿克曼发布 342 页报告,称这家营养品公司是 “金字塔骗局”,公开做空其股票。

这场战役意外引发与伊坎的公开对决。2013 年 1 月,两位亿万富翁在 CNBC 直播中对骂近半小时,伊坎骂他 “校园里的爱哭鬼”,阿克曼回击对方 “不诚实”。伊坎随后大举买入康宝莱股票,最高持股 26%。

尽管阿克曼花费 5000 万美元进行公关战并游说监管机构,最终 FTC 仅对康宝莱罚款 2 亿美元并要求改革,公司并未倒闭。

2018 年,他关闭空头仓位,损失近 10 亿美元,而伊坎则赚了约 10 亿。

这两场失败让潘兴广场连续四年亏损,管理资产从 200 亿美元缩水至不足 70 亿美元。

从哈佛 “叛逆生” 到“华尔街之狼”:比尔・阿克曼的投资与人生哲学

3.疫情中的精准操作

让比尔・阿克曼实现投资生涯的凤凰涅槃2020 年初,新冠疫情蔓延之初,多数投资者仍在观望,阿克曼却从噩梦中嗅到了危机。

当他发现债券市场未反映出相应风险时,他果断出手。2 月底,用 2700 万美元购买了与 710 亿美元公司债挂钩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对冲市场崩溃风险。

3 月 23 日市场恐慌达到顶峰时,他关闭对冲仓位,获利 26 亿美元 —— 不到一个月回报率接近 100 倍。

更精妙的是,他立即将利润投入股市,买入星巴克、希尔顿、伯克希尔等优质公司,在市场反弹中再赚十多亿。

这波操作让潘兴广场当年实现 70.2% 的年度收益,管理规模回升至 185 亿美元。阿克曼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危机中藏着机遇”。

4.通过做空美债与布局永久资本推进投资目标

2023 年 8 月,阿克曼透露正在做空 30 年期美债,认为 5.5% 才是其合理收益率。

随着长端美债收益率急速飙升,10 月 23 日他宣布平仓,此时 10 年期美债收益率已突破 5%,这场押注显然大获成功。

他的终极目标始终指向 “永久资本”。2025 年 5 月,潘兴广场向霍华德・休斯公司(Howard Hughes)注资 9 亿美元,将持股比例提升至 47%,阿克曼亲自担任执行主席。

这家拥有休斯顿 Woodlands、拉斯维加斯 Summerlin 等 “小型城市” 级社区的公司,被他视为打造 “现代版伯克希尔・哈撒韦” 的载体。

他计划先建立保险业务获取 “浮存金”,再逐步收购优质企业控股权,实现长期价值创造。

从哈佛 “叛逆生” 到“华尔街之狼”:比尔・阿克曼的投资与人生哲学

四、比尔・阿克曼的投资哲学

1.阿克曼的投资哲学经历了显著进化:从 “激进维权” 转向 “安静投资”

早期的他是典型的激进维权投资者,通过买入股票获得话语权,推动公司战略调整、管理层更换以提升价值。

2011 年投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时,他就通过批评管理层、提出改革方案,最终推动公司变革。

经历 Valeant 和康宝莱的挫折后,2022 年 3 月他宣布不再参与激进卖空,转向长期 “安静” 的赌注。

这种转变源于他的反思:“作为持有短期资本的长期投资者,最终会导致糟糕的结果。”

2.阿克曼的选股逻辑聚焦寻找 “防弹” 的优质企业。

阿克曼始终坚持寻找具备长期竞争力的企业,他称之为 “防弹” 企业 —— 能抵抗关税、疫情、利率波动等外部冲击,拥有高回报和长期增长潜力。

他与巴菲特的选股逻辑既有相似也有不同。巴菲特偏爱 “捡便宜货”,从不买估值超过 10 倍市盈率的公司;

阿克曼则愿意为优质企业支付溢价,他曾说:“我买 Chipotle 的时候,股价一点不便宜,但它的盈利增长让估值很快变得合理。”

目前潘兴广场的投资组合集中在多个领域:房地产领域的 Brookfield 和霍华德・休斯,餐饮领域的 Chipotle 和汉堡王母公司 QSR,酒店领域的希尔顿,还有耐克和谷歌等知名企业。

3.阿克曼擅长通过不对称交易控制风险,用有限成本博取高额回报。

2020 年疫情对冲操作就是典型案例:仅用 2700 万美元本金,最高可获得数十亿美元回报,即便判断失误,损失也相对可控。

他在 2025 年致股东信中提到,进行对冲或不对称交易需要两个条件:对未来有独特看法,且能找到提供足够不对称回报的工具。没有非凡机会时,就选择安静等待。

长期复利的力量印证了比尔・阿克曼投资哲学的有效性截至 2025 年,潘兴广场成立 21 年来的净资产收益率年复合增长率达 15.9%,累计回报 2172%,远超标普 500 指数的 654%。

分阶段看,2004-2015 年开放式基金时代复合回报 20.9%;2015-2018 年经历挑战期;2018 年后进入永久资本时代,过去七年复合回报率达 22.2%。这一业绩印证了其投资哲学的有效性。

从哈佛 “叛逆生” 到“华尔街之狼”:比尔・阿克曼的投资与人生哲学

五、比尔・阿克曼的人生哲学

1.极度坦诚

面对 Valeant 投资失败,他没有回避,直接承认错误;谈到康宝莱战役,他坦言 “如果预先知道结果,也许不会这样投资”,但仍坚持自己的初衷是 “保护消费者免受欺骗”。

这种坦诚也体现在对偶像的评价上。他承认巴菲特是自己的导师,会虔诚参加伯克希尔年会,但也直言巴菲特在疫情期间 “吓坏了”,并对其拒绝收购希尔顿的决定表示遗憾 —— 后来希尔顿十年涨了五倍多。

2.在挫折中持续进化

从 Gotham 的流动性危机,到 Valeant 和康宝莱的巨额亏损,阿克曼从未被失败打垮,反而每次都能从中吸取教训完成进化。

Gotham 关闭后,他优化了资金结构;经历 2015-2018 年的低谷后,他转向永久资本模式,避免短期赎回压力;多次战役后,他从激进做空转向长期控股,实现了从 “破坏者” 到 “建设者” 的转变。

3.长期主义

阿克曼的长期主义不仅体现在投资周期上,更在于对 “百年企业” 的追求。他之所以执着于打造 “现代版伯克希尔”,是因为意识到只有永久资本才能支撑长期价值创造。

他在致股东信中强调:“短期波动不重要,企业的长期价值才是关键。” 这种理念贯穿其投资生涯,从持有 MBIA 五年,到耐心培育霍华德・休斯的转型,都可见一斑。

从哈佛 “叛逆生” 到“华尔街之狼”:比尔・阿克曼的投资与人生哲学

六、经验借鉴

1.深入研究是投资者的核心竞争力

阿克曼的每一次重大决策都建立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做空 MBIA 前吃透其担保模式缺陷,投资霍华德・休斯前看清其社区资产的长期价值,疫情对冲前细致分析病毒传播数据。

没有 342 页的康宝莱研究报告,就不会有那场持续五年的战役。

2.逆向思维需要基于独立判断的勇气

支撑当华尔街都信任 MBIA 的 AAA 评级时,阿克曼敢于做空;当市场沉迷 Valeant 的增长神话时,他后来的退出(尽管滞后)体现了纠错的逆向思维;当 2020 年投资者恐慌抛售时,他却大举买入优质资产。

逆向思维不是盲目反市场,而是基于独立判断的勇气。

3.风险管理对投资者而言比单纯追求收益更重要

Gotham 的失败让阿克曼明白流动性的重要性,Valeant 的亏损教会他审视商业模式的道德与监管风险,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后来的风险控制体系。

2020 年的操作更是完美示范:先用小成本对冲风险,再把握机会进攻。

4.保持进化的开放心态是投资者长期生存的关键

投资没有永恒的真理,阿克曼从激进维权到安静投资的转变证明了这一点。

他在 59 岁时仍在追求 “用巴菲特的方式,超越巴菲特”,这种不固守经验、持续迭代的心态,正是投资者长期生存的关键。

比尔・阿克曼用一生的投资实践证明:成功不是靠精准预测市场,而是靠深入的研究、坚定的信念、坦诚的反思和持续的进化。

免责声明:自媒体内容仅用于记录和分享,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所有内容来自于网络,或由人工智能服务生成。如有文字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文章内容不代表本人观点,亦不代表本人所在机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