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宏观】资产配置日报:从TACO到防御
(来源:华西研究)
华西宏观
10月14日,中美摩擦再度升级,股市高开后震荡走弱,万得全A下跌1.59%,全天成交额2.60万亿元,较昨日(10月13日)放量2224亿元。行情走弱的背后,市场高杠杆&个股高点位的风险得到释放。
一是市场杠杆偏高。融资余额自6月底以来持续升高,进入10月份接连超过24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时融资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也自8月中旬开始上升,当前以2.53%处于相对高位。中美摩擦升级的背景下,部分杠杆资金倾向于流出规避风险,体现在此前杠杆资金净流入较多的行业,其调整幅度也较大。其中半导体、通信设备、电池、消费电子在6月20日至9月30日期间获融资净买入696、408、340、232亿元,今日分别下跌5.23%、6.05%、4.39%、4.49%。
二是股价偏高的个股占比较多。9月中旬,股价超过95%历史分位数的个股占比曾一度达到20%,明显高于历史相对高位15%的参考值。市场可能借由此次中美摩擦升级,进一步释放高位风险。经过调整后,截至10月14日,这一指标降至16%,不过仍高于15%的相对高位参考值,点位偏高的风险仍存。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下跌1.73%和3.62%。近期港股连续下跌,而南向资金持续流入,背后或是外资对中美摩擦升级更为悲观。同时,美元走强也是港股行情掣肘。不过作为行情主线的AI叙事仍未打破,而且正处于美联储降息周期,大幅调整同样是买入的时机。南向资金净流入86亿(港元,下同),具体活跃个股来看,小米集团和腾讯控股净流入9.23亿元和6.63亿元,而阿里巴巴净流出7.95亿元,资金对互联网品种的态度存在分歧。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净流出9.58亿元和1.10亿元,资金对半导体的态度偏兑现。
往后看,在风险释放的过程中,主题投资逻辑下涨幅较大的板块可能出现分歧;而此前上涨幅度较少的品种,比如红利、消费品种,可能迎来补涨行情,对冲题材持仓的波动。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结构风险的释放,有望创造更具性价比的介入窗口,关注科技(AI、半导体、机器人、固态电池、储能)和有色金属(黄金、稀土、铜、钴等)的企稳。
债市方面,现券收益率明显下行,权益市场的风险释放成为推动债市情绪由空转多的核心因素。昨夜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未必会对中国加征100%关税,避险情绪略有降温,早盘债市空头情绪占主导,悉数回吐11日下行收益,30年国债收益率再度回到2.14%的高点,10年国债也一度上行1.3bp至1.78%。股市开盘后,权益市场连续走弱,中长端利率开始缓步下行。午后股市跌幅扩大,以券商、保险为代表的买盘开始发力,市场情绪实现“由空到多”的切换,债市收益率加速下行,尾盘10年、3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分别收于1.75%、2.11%,分别较前一日下行0.85bp、0.90bp。
与此同时,持续宽松的资金面,也为债市的修复行情提供支撑。尽管今日无7天逆回购到期,早盘央行依旧延续投放操作,净投放910亿元。央行的持续呵护也体现在资金价格上,非银隔夜利率开于1.45%-1.47%,随着逆回购投放落地,资金利率进一步下行至1.40%-1.45%水平,并持续至收盘。全天加权来看,资金利率持稳于较低水平,R001、R007分别为1.35%、1.47%,基本与昨日持平。
此外,月内第二轮买断式逆回购如期落地。今日尾盘央行公告将于15日开展6000亿元6M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本月到期5000亿元,净投放1000亿元。叠加此前续作的11000亿3M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3000亿元),10月合计净投放买断式逆回购4000亿元,或进一步强化资金面的稳定性,税期前夕资金面有望维持低位运行。
股市调整、债市流动性宽松,叠加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共同催化了今日债市的修复行情。往后看,债市收益率下行的持续性有待观察,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股市行情的发展,10年国债1.75%、1.70%这些点位可能仍是阻力位。
国内商品方面,贵金属延续强势,反内卷品种情绪有所修复。在避险情绪支撑下,沪金、沪银结算价分别涨2.7%和2.6%,但日内冲高回落,收盘价沪银较开盘跌0.33%,沪金涨幅回落至0.94%。工业金属表现疲弱,沪铜小幅收跌0.47%,沪铝基本持平。“反内卷”品种由普跌转为部分修复,多晶硅、生猪分别上涨2.6%和2.0%,焦煤、焦炭及碳酸锂亦录得小幅反弹,而玻璃、工业硅与铁矿石继续承压,分别下跌3.4%、2.2%和2.1%。
市场板块轮动特征显著,贵金属出现获利了结,资金回流工业品。前期持续获资金追捧的贵金属板块今日出现明显获利了结,单日合计净流出20亿元,其中沪金、沪银分别净流出9亿元和11亿元。同时,资金开始回流部分工业品领域。黑链指数获近11亿元资金流入,其中焦煤净流入5亿元。相比之下,有色金属板块继续遭遇资金撤离,净流出超12亿元,其中沪铜单品种流出达15亿元。
今日反内卷品种的行情分化,源于各板块独立的产业逻辑。多晶硅在供给调控预期下领涨,市场预期相关部门或将出台限制产能开工率的政策,再度点燃了“反内卷”的交易热情。生猪则在产能调控、国家收储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支撑下,于低位迎来了修复性反弹。相比之下,黑色系的反弹则仍受制于疲弱的基本面,据中钢协,10月上旬粗钢日产与钢材库存环比分别大幅增长7.5%和8.2%,叠加钢厂利润深度亏损,共同压制了其上涨空间。
政策层面,高层座谈会定调,继续强调逆周期调节。今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强调“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用足用好政策资源”,并重申“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
总体来看,商品市场的反弹,主要由避险情绪、光伏等板块新的产业政策预期所驱动,并非基本面的支撑。市场仍在进行板块轮动,尚未形成一致性的做多合力。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证券分析师:刘郁 S1120524030003;
发布日期:2025-10-14;
《资产配置日报:从TACO到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