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位股东失联、股权频遭流拍,“百年老字号”富滇银行遇新困局


今年9月下旬,富滇银行的首家咖啡主题网点在云南省普洱市开业。
这家特色网点意在通过线下咖啡体验与多元化的权益活动,吸引年轻客群,同时通过“咖啡种植贷”等信贷产品,以金融赋能云南咖啡产业链发展。
富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富滇银行”)成立于1912年,是一家百年老字号银行。进入千禧年后,该行以昆明市商业银行为基础重组,2007年末成为云南省首家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
截至2025年上半年,富滇银行资产总额达到4299.48亿元。在业绩表现上,今年上半年该行营收同比下滑13.59%,净利润同比上涨15.07%。
此前,该行曾在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不良率超过2%,但今年上半年未披露不良率数据。资产质量承压之下,该行2024年末拨备覆盖率达到202.33%,在同业中相对偏低。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该行两名股东先后甩卖股权,合计股份超过10亿股,此前发生过多次流拍。此外,云南省纪委监委在8月披露该行首任董事长夏蜀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调查。
内忧外患之下,富滇银行如何破解股权拍卖难题?资产质量波动与高管落马背后的内控管理问题应当如何破解?
1
揭牌首家咖啡主题网点,
“咖啡卡”赋能大零售
9月19日,富滇银行普洱人民路支行揭牌成立了首家咖啡主题银行。面对90后、00后年轻客群偏爱的咖啡元素,特色网点或驱动其零售金融业务规模扩张。

根据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咖啡产业报告2024》,截至2024年末,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98%以上(面积超过120万亩,年产量突破14万吨),雀巢、星巴克和瑞幸等知名品牌均大量采购云南咖啡豆。
由此可见,在云南将金融服务与咖啡体验相结合,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不同于过往同业的咖啡主题网点,富滇银行试图构建出一种金融新生态,将客群从零售用户延伸至咖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从网点布局上,能明显看出这项特征。这家咖啡主题网点设置了业务办理区、咖啡宣传区、品鉴休闲区和二楼咖啡研讨区,满足休闲娱乐和金融业务办理等多元化需求。
在零售端,该行推出专属“咖啡卡”及其权益体系。借助手机银行App的227万零售客户,该行推广其咖啡权益服务。譬如,在普洱全市咖啡店与咖啡庄园开展消费满减、积分兑换等活动。

在产业端,面对27万咖农和咖啡生产加工企业的贷款需求,目前该行推出了“咖啡种植贷”“加工贷”“庄园贷”等专属产品。
截至今年8月末,该行普洱分行累计发放“普咖贷”420笔,累计投放5.32亿元。
客观来看,富滇银行推出的咖啡主题网点,可称作零售金融转型的一次有益尝试。不过,网点辐射范围较为有限,线下体验仅限于普洱市区,今后能否复制到其他地区并带动业务规模增长,尚需时间来验证。
2
上半年营收下滑13%,
不良率曾连续三年超2%
业绩表现上,富滇银行在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59%,而净利润却同比增长15.07%。大幅度的双位数反向变动,引发外界关注。

两项指标呈现“一升一降”的反向走势,原因何在?
拆分营收构成项目来看,该行的利息净收入下滑,从2024年同期的29.51亿元降至26.18亿元。
同时,该行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2024年同期的盈利1.56亿元,转变为亏损4.21亿元,加剧其营收下滑幅度。

营收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富滇银行为何会净利润增长?
「子弹财经」分析财报得知,该行利润增长主要源自营业支出的减少,从2024年同期的33.74亿元降至27.92亿元,同比下降17.25%。
在营业支出的构成项目中,信用减值损失的降幅最显著,从2024年同期的20.75亿元降至16.72亿元,下滑幅度为19.42%,因此成本压降是该行净利润双位数增长的主要推手。
在资产质量方面,该行2025年上半年未披露不良率与拨备覆盖率相关数据。
此前在202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97%,拨备覆盖率202%。信息披露的不完整,或引发外界对该行资产质量的猜测。
此外,该行资本充足率呈现出“三线回落”态势。具体来看,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01%、一级资本充足率10.95%、资本充足率13.21%,尽管均高于监管红线,但较2024年末分别下降0.34、0.38和0.39个百分点。
放长时间周期,富滇银行在过去五年的经营业绩与资产质量是否保持稳定?
从盈利来看,该行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营收增速分别为1.74%、11.91%、3.11%、9.69%和14.32%,可见其波动幅度较大。
该行在过去五年的净利润增速,分别是43.32%、14.24%、19.55%、12.34%和6.96%,呈现出“断崖式”下滑的走势。

「子弹财经」注意到,从更长的连续十年时间周期来看,该行资产质量承压的历史包袱问题较为突出。
同时,成本收入比作为衡量银行运营效率的指标,资产质量的下降会间接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因此富滇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成本收入比,呈现出同步变化的特征。

在不良率方面,该行曾在2018年至2020年连续超过2%,分别为4.25%、3.1%和2.3%。此后,尽管不良率有所下滑,但2024年末依旧高达1.97%,在城商行之中处于较高水平。
同时,该行拨备覆盖率与成本收入比,“低谷期”也发生在其不良率最高的三年。
2018年,该行拨备覆盖率创下近十年最低,仅为104.88%。而该行成本收入比,最高的一年是在2020年,达到40.73%。此后2024年回落至35.15%。
在不良隐忧之下,该行的组织架构呈现出创新变革魄力。具体来看,该行设置了前、中、后台三大体系。
在零售金融领域,单独设置了消费金融部与理财银行部。
而在赋能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方面,该行形成了三大中心,即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与文旅金融。此外,数字金融中心作为智能化转型的牵头部门。
特别指出的是,该行在中台部门之中,专门设置了“不良资产清收中心”,展现其高度重视不良管控,这是同业较少出现的部门名称。

3
超10亿股权被甩卖,
股东失联与高管落马
在盈利增长的表象之下,富滇银行接连两次股权拍卖与高管变动问题,成为近期金融圈的热议话题。
9月15日,该行第五大股东福建信通贸易持有的2亿股股权,出现在京东拍卖平台。这笔股权评估价为7.34亿元,但起拍价仅5.14亿元,折合每股2.57元。拍卖引起3314人在线围观,然而最终却流拍。

此后在9月19日,据北京产权交易所预披露信息显示,作为该行第二大股东的中国大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简称“大唐财务”),拟挂牌转让其持有的富滇银行9亿股股份,占该行总股本的13.47%。

据了解,大唐财务成立于2002年末,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能源企业。十余年前,为响应云南“央企入滇”战略,大唐财务耗资21.36亿元买入该行9亿股。
然而,自2021年起,大唐财务曾四次尝试“清仓”。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首次在2021年2月出让其所有股份,但未成功。此后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期间,再次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转让底价为32.04亿元,依旧未果。
第三次属于该公司将挂牌期限延长,继续以32.04亿元的底价转让其全部股权,但截至今年未找到买家。
近期,迎来了第四次挂牌转让,同时预披露信息未展示转让底价。面对股权频繁流拍的局面,大唐财务是否会降低转让底价,仍需看能否顺利找到接盘者。
更令人诧异的是,在股权频遭挂牌的背景下,该行发布了寻找43位长期失联股东的重磅消息。
今年6月,富滇银行发布公告称,失联股东包括34名个人股股东和9名法人股股东,他们的入股时间大多是在1996年12月31日。
提及这些“历史遗留”股东,必须从富滇银行的发展历程说起。
据官网披露,该行创立于1912年,是拥有百年历史、曾经的全球第六大华资银行,在抗战期间发挥了金融支撑作用。
该行的发展历程,可分为旧富滇银行(1912-1932年)、富滇新银行(1932-1949年)和现代重组(2007年至今)三大阶段,因此其失联股东来自该行改制前的城市信用社,比如老年信用社、经济信用社和联发信用社等。

富滇银行如今急寻这些失联股东,或意在推进上市计划,规范化的股权管理是上市前提条件。
该行2020年报提到,全力推进上市准备及增发股份工作。2022年,云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云南省“十四五”金融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出,力争富滇银行、红塔银行上市,但无后续进展。
富滇银行自2007年重组后,是否属于1912年创建的百年银行品牌?失联股东的确认进展与上市进展如何?「子弹财经」试图向该行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除了股权拍卖与失联股东的问题外,该行在高管落马和人员更替上的风险不容小觑,对其公司治理和合规运营或产生一定影响。
2025年8月,云南省纪委监委通报,富滇银行首任董事长夏蜀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早在该行2007年成立初期,夏蜀就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执掌该行超十年,2014年他曾因干部选拔程序问题被党内警告。

此前,该行多名中高层接连落马,包括2018年副行长孔彩梅被查、2022年副行长曹艳丽被查。其中,曹艳丽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涉嫌大搞权色交易、滥用职权导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违法收入累计超1亿元。
2023年,该行多个业务部门领导落马,包括:小企业信贷专营中心总经理黄红松、不良资产清收中心副主任郑春华、金融市场部原总经理杨溢、投资银行部原副总经理孙军魁等人。
在贪腐问题的严峻考验下,今年6月末云南金融监管局批复了该行新任行长曾晓松的任职资格。
从履历来看,他出生于1976年11月,职业生涯始于建行云南省分行,一路晋升至副行长。2025年2月,他加盟富滇银行担任党委副书记,7月获批成为该行董事并执掌这家省级城商行。
该行高管贪腐问题是否对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新行长上任后将如何实施战略转型?对此,「子弹财经」试图向该行进一步了解,但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总体来看,富滇银行推出咖啡网点的新尝试,展露出其积极探索与零售转型的决心,但当前业绩表现不佳、股权流拍、股东失联、高管落马等问题也暴露出内部治理的困局。
新行长到任后,能否让富滇银行摆脱股权结构的历史包袱问题?营收下滑和内部管理问题如何真正破解?「子弹财经」将持续观察。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