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反内卷”,“反”出三年来最强一季
9月份,光伏产业链价格继续走高,让三季度平均涨幅达到了接近35%的水平。这一成绩超越了2023年一季度的反弹,已经是自2022年10月“光伏史上最严酷降价潮”开启以来的最强单季表现。
对于行业来说,这轮上涨堪称“惊喜”。在政策刺激下的“抢装潮”于5月落幕后,行业对下半年供需、价格走势普遍悲观,二季度产业链价格也确实掉头向下,平均跌幅超过20%,惨烈程度在这三年间仅次于2022年四季度、2023年二季度和四季度。
在这种惨淡氛围下,三季度的全链普涨多少有些出乎意料。而这背后,是“反内卷”的政策引导频繁出台,并不断接近落地阶段。从六部委联合召开的光伏产业座谈会到硅料产能整合不断爆出新进展,从工信部对41家硅料企业节能情况进行监察到光伏能耗强制性国标征求意见,从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加强自律的倡议书到个别公司因违规被踢出自律名单,此前被质疑“光说不练”的“反内卷”,这回看起来是“玩真的”了。
硅料:三季度价格大涨45%,领跑产业链
硅料方面,根据新能源研究机构InfoLink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9月底,致密料交易均价达到51元/kg,单月上涨10.9%,年内涨幅达到30.8%,虽然2024年至今仍下跌21.5%,但相比去年同期已高出27.5%。
颗粒硅涨势稍逊,目前交易均价为49元/kg,单月涨幅6.5%,受益于前期高光表现,年内涨幅达到36.1%,较2024年初价格低17%,但相比去年同期高34.3%。
今年以来,硅料端一季度小幅上涨4.1%,二季度下跌11.5%,三季度大涨44.9%,再次扮演了产业链价格反弹“领跑者”的角色。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观察,9月硅料厂商整体开工率处于相对低位,供应虽比较稳定,但仍高于下游需求,各环节库存压力尚未缓解。近期的涨价更多是生产商的主动选择,其背后是法规、协定的约束,但签单量实际上处于相对低位。考虑到供应链下游决定性的电池、组件环节价格尚未达到预期,该机构认为硅料市场接下来将以平稳运行为主。
不过,政策预期和产业整合的进度,显然是比供需影响更大的存在。9月16日,《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并计划在发布12个月后实施,硅业分会预测称,随着该标准的实施,完成有序调整后的硅料产能预计将与已建成的装置产能相比减少31.4%,能够推动硅料供需格局实质性改善。
另一边,市场最为关注的硅料厂“以大收小”产能整合方案也有了一些新进展,硅料龙头协鑫科技公告称与有中东主权基金背景的投资机构无极资本达成战略融资协议,通过定向增发配股募集54.46亿港元,其主要用途即包括为供给侧改革储备资金,推进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该公司也明确表示,双方将联合发起设立专项产业基金,通过市场化收购、专业化重组及创新性升级等方式,整合行业内低效、低质的过剩产能,终结行业低价无序竞争乱象,缓解恶性“内卷”带来的资源浪费与发展压力。目前持有一些硅料产能的全球组件“销冠”晶科能源近期也表示,行业上游产能整合方案若成功落地,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控制行业供给,有望使硅料供需回归平衡,推动产业链价格逐步向合理区间回归。不过,包括上述公司在内的一些企业或行业报道都提到过,目前整合方案细节尚未完全确定,最终何时落地怎样实施,还有待观察。
硅片:供需持续改善,价格平稳上行
硅片方面,根据InfoLink的最新统计数据,N型182-183.75mm尺寸硅片目前交易均价为1.35元/片,单月上涨8%,年内上涨28.6%,与去年同期相比高出25%,但相较2024年初水平仍低35.7%。
182*210mm尺寸N型硅片交易均价与上月持平,仍为1.4元/片,年内累计上涨25%,较去年同期水平高13.8%。
N型210mm交易均价上涨至1.7元/片,单月上涨6.3%,年内累计涨幅达到21.4%,较去年同期水平高13.3%,但2024年上半年的大跌让这一品类“元气大伤”,目前价格较2024年初仍低46.9%。
整个硅片端,今年一季度价格上涨8%,二季度下跌27.7%,三季度则大涨40.1%。
目前来看,硅片厂商在上游硅料涨价后同样积极挺价,该环节前期减产效果较好,目前供需情况相较其他环节普遍更健康,市场反馈也相对积极。不过,不少机构也提示,需要看到在上游价格大涨的同时,光伏下游需求始终偏弱,而后续硅片市场走势仍取决于终端需求变化。
电池片:各类产品价格均上涨,企业经营压力有所缓解
在电池片方面,根据InfoLink的最新统计数据,N型182-183.75mmTOPCon电池片目前交易均价为0.32元/W,单月上涨8.5%,相较年初价格高14.3%,但与2024年初相比仍低31.9%。
N型182*210mm尺寸的TOPCon电池交易均价9月小幅上涨1.8%,涨至0.29元/W,年内价格上涨9.4%。
N型210mmTOPCon电池片交易均价为0.31元/W,单月上涨6.9%,但年内涨幅仍低于其他产品,为8.8%,较去年同期水平亦高出8.8%。
今年以来,电池片环节一季度上涨12.4%,二季度下跌21.4%,三季度又回涨22.5%,相较于硅料、硅片虽然整体涨幅略低,但走势也更为平滑。
目前光伏产业链的“反内卷”政策焦点主要集中于上游环节,电池片价格虽然涨势可观,但更多只是受上游涨价的传导带动作用,其下游组件大厂多数仍处于观望状态,最近的低成交量也显示出需求的疲弱和博弈的持续。InfoLink认为,10月起各尺寸电池片走势将根据供需关系进一步走向分化,在政策环境或上下游价格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预计该环节将持稳于当前水平。
组件:三季度涨幅不到1%,价格仍处于历史低位
组件方面,上个月“纹丝不动”的TOPCon组件价格,9月终于有所表现,交易均价小幅上涨0.43%,涨至0.693元/W。另一主流品类HJT组件9月交易均价仍无变化,年内下跌4.6%,同比跌幅5.7%,相较2024年初低32.5%。
整体来看,TOPCon组件价格今年一季度上涨7.3%,二季度下跌9.3%,三季度反弹1.9%,年内价格仍下跌2.4%,目前仍处于历史低位,比0.69元/W的历史最低价仅高0.003元,这一水平较去年同期低6.4%,相较2024年初更是跌去30.7%。
硅业分会以“涨不动、卖不出”来形容组件环节目前面临的困境。InfoLink也在价格评析中指出,当前组件环节多以执行前期订单为主,受需求疲弱影响,部分项目出现低价抢单、库存出清等行为,少量出现偏低售价。
组件是光伏产业链一体化价格的最终体现,也是上下游的供需交汇点,即使三季度产业链价格平均涨幅已创下近三年记录,但组件价格低位横盘难涨的态势,仍让行业捏着一把汗。
近两年光伏巨额亏损、低价竞争的态势,给人一种行业难以自行修复的感觉。很多人寄希望于更强力的“反内卷”举措,此前8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六部委座谈会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光伏市场秩序的倡议》,表示坚决抵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开展恶性竞争,呼吁企业根据市场供需实际情况合理排产,严格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9月,市场传出某头部企业因低价竞标等问题被全环节踢出自律公约,相关公司股价大跌。专利战打得轰轰烈烈的两大光伏龙头隆基绿能、晶科能源也在9月19日发布联合声明,达成专利诉讼和解。目前看来,“反内卷”至少见了一些真章,起到了一些实效。中金公司研报称,光伏行业在三季度行业挺价后,经营压力一定程度缓解,但供需关系尚未明显改善。虽然整体仍有较大挑战,但随着各部委、协会及企业的共同努力,部分环节的“反内卷”方案逐渐明晰,仍看好反内卷的持续推进以及板块弹性。(本文首发于巴伦中文网,作者|胡珈萌,编辑|蔡鹏程)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