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之父俞孔坚逝世:全球生态城市规划巨擘陨落
全球城市规划领域失去了一位巨擘。中国著名景观建筑师、革新性“海绵城市”理念的开创者俞孔坚教授,于周二晚间在巴西广袤的潘塔纳尔湿地发生的一场飞机坠毁事故中不幸罹难,享年62岁。他所倡导的“海绵城市”理念,已经深刻改变了全球的城市规划模式。
据报道,俞孔坚教授与另外三人——飞行员马塞洛·佩雷拉·德·巴罗斯(Marcelo Pereira de Barros)以及电影制作人路易斯·费尔南多·费雷斯·达·库尼亚·费拉斯(Luiz Fernando Feres da Cunha Ferraz)和鲁本斯·克里斯平(Rubens Crispim Jr.)——所乘坐的小型飞机,在试图降落在距离南马托格罗索州阿奎道阿纳(Aquidauana)约62英里(约100公里)的一个农场时坠毁。事故发生于当地时间周二晚8点10分左右。紧急救援人员随即展开了长达九小时的搜救行动。巴西当局已对此事件展开调查,但坠机原因目前尚不明确。
从湿地纪录片到全球性损失
俞孔坚教授此次巴西之行是为了专业交流,他上周刚参加完圣保罗国际建筑双年展。随后,他便与电影制作人会合,共同拍摄一部关于潘塔纳尔湿地的纪录片。潘塔纳尔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湿地,由巴拉圭河的支流滋养,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俞孔坚教授通过记录这片湿地,继续了他对基于自然的城市解决方案的倡导与探索。
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俞孔坚教授凭借其兼顾生活品质与环境保护的‘海绵城市’理念,成为了国际上的标杆。” 副总统杰拉尔多·阿尔克明(Geraldo Alckmin)也补充道,俞孔坚教授的“遗产将继续激励所有致力于生态事业的人们”。
革命性的城市哲学
自2013年中国将“海绵城市”概念采纳为国家政策以来,俞孔坚教授的声誉日益国际化。他的方法论优先考虑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例如利用湿地、公园和透水铺装来吸收和留住雨水,而非依赖传统的混凝土基础设施将其迅速排出。这项理念如今已在中国数百个城市中落地生根,并被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城市区域所借鉴和实施。
俞孔坚教授于1998年在北京创立了土人设计(Turenscape)。如今,这家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500多名专业人士的国际化设计机构,在全球250多个城市完成了1000多个项目。公司的名称“土人”寓意“土地”(tu)与“人类”(ren),象征着“土地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凭借其卓越的成就,俞孔坚教授荣获了2023年康奈尔·哈恩·奥伯兰德国际景观建筑奖,评审团称赞他是“推动全球景观建筑进步变革的重要力量”。
俞孔坚教授于1963年出生在浙江省的一个乡村。1995年,他获得了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博士学位,随后创办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他“与水共生”的哲学思想,源于童年时期在季风降雨中耕作的经历。这与后来北京基于西方模式、易受洪涝困扰的城市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在2024年《纽约时报》的一次采访中,他曾说:“人们无法与水抗争,必须适应它。”
(来源:前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