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国产军贸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占率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9月17日,沙特阿拉伯与巴基斯坦签署了一项防御协议,协议规定任何对其中一国的攻击将被视为对双方的攻击。印巴冲突中,我国多种出口装备的优异表现助力我国产品得到外军认可。我国军贸正从过去的低档廉价外销逐渐向高端武器出口过渡,尤其是在近年国产装备大批量更新换代背景下,部分军品技术在国际上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未来随着我国国际政治地位逐渐提升,国产军贸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占率。
全文如下
国防|军贸领域:沙巴签署共同防御协议,中国装备获国际认可
新华社消息,9月17日,沙特阿拉伯与巴基斯坦签署了一项防御协议,协议规定任何对其中一国的攻击将被视为对双方的攻击。巴基斯坦的大部分装备来自中国,本次协议签订凸显中东国家对中国装备的认可。2024年,全球军费开支连续第10年增长,增幅达到冷战以来最高,欧洲和中东增长尤其快速。印巴冲突中,我国多种出口装备的优异表现助力我国产品得到外军认可。我国军贸正从过去的低档廉价外销逐渐向高端武器出口过渡,尤其是在近年国产装备大批量更新换代背景下,部分军品技术在国际上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未来随着我国国际政治地位逐渐提升,国产军贸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占率。
▍沙巴签署共同防御协议,中国装备得到国际认可。
9月9日,以色列袭击卡塔尔首都多哈,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责。中东区域新闻网Ynet global文章指出,卡塔尔是美国的亲密盟友,拥有华盛顿最先进的防空系统,但卡塔尔首相阿勒萨尼表示,以色列武器躲过了雷达探测。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数据,2019—2023年,巴基斯坦82%的武器进口来自中国,袭击过后中东国家积极寻求和巴基斯坦军事合作。新华社消息,9月17日,沙特阿拉伯与巴基斯坦签署了一项防御协议,协议规定任何对其中一国的攻击将被视为对双方的攻击。历史上巴基斯坦多次向沙特等国家派遣部队,中青报“《翱翔雄心》与巴基斯坦空军”中提到在1967年和1973年的第三次和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巴空军为阿拉伯国家空军提供援助并派出飞行员参战。
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18日,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表示,如果沙特阿拉伯需要,根据两国最新共同防御协议,巴基斯坦的核计划“将可提供”给沙特阿拉伯。这标志着伊斯兰堡首次明确承认将沙特置于其核保护伞之下。沙巴签署共同防御协议,再次表明国产装备得到客户认可。
▍国际军费开始再度增长,区域争端致使对抗加剧。
新华网援引法新社消息,2024年全球军费开支连续第10年增长,总额达到2.7万亿美元,同比+9.4%,增幅达到冷战以来最高。欧洲和中东地区增长尤其快速,欧洲军费开支同比+17%,中东同比+15%。其中,俄罗斯军费开支同比+38%,德国军费开支同比+28%(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第四大军费开支国),以色列军费开支同比+65%。澎湃新闻消息指出,美国依旧是全球军费开支最大的国家,2024年军费开支997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总额37%。北约所有成员国军费开支均有增长,总开支达1.5万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总额55%,其中北约32个成员国中的18个国家军费开支达到或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
▍我国军贸以亚非第三世界国家为主,航空航天装备出口蒸蒸日上。
近几年,我国装备自主成果已现,新型装备不断出现在公开媒体,中高端装备在全球军贸市场中成为热门选择,致使出口规模持续提升。根据SIPRI的数据,2019-23年我国占全球军贸出口总额的5.8%,其中我国武器出口的85%流向亚太国家,9.9%流向非洲国家,2.5%流向中东国家。SIPRI数据显示,我国军贸出口的接受方大多集中在第三世界国家,2019—2023年,我国军贸出口前五大出口接收国,分别为巴基斯坦(58%)、孟加拉国(10%)、泰国(6%)、阿尔及利亚(3%)和缅甸(2%);其中,巴基斯坦是中国军贸的最大接受国,近10年每年的采购量多超过其他国家,2019-23年,我国军贸出口中近6成销往巴基斯坦。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军贸出口以飞机、装甲车、舰船和导弹为核心不断拓展,2019-23年,飞机、舰船、装甲车和导弹的出口占比分别达到31%/31%/19% /12%,其中无人机和地空导弹的销售相对持续。产品上,歼-10 CE 型战斗机、彩虹-4A 无人机、VT-4 主战坦克等总装产品已经成为国际军贸市场的畅销产品,高性能低价格的国产武器装备是中国在军贸领域不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军贸高景气,中国军工新机遇。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阵营对抗加剧,扩军备战趋势或隐或现,各国对各类先进武器的配备需求愈加急迫。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装备已实现从武器进口仿制到自主研发。
总体上,我国主要军贸产品中航空航天装备的出口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一方面是由于近几次全球区域冲突中,无人机、导弹等装备的较高效费比都得以凸显;另一方面,近年来珠海航展以及各国防务展上亮相的各类出口飞机(含无人机)、导弹装备型号广受关注,配合我国航空航天装备技术发展迅速,相关军贸出口装备“物美价廉”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考虑到作为传统军贸大国的美俄短期内“自顾不暇”,我国或有望快速抢占全球军贸市场,填补美俄原有下游客户需求缺口。随着我国国际政治地位逐渐提升,国产军贸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占率。短期来看,已有出口经验或国内已经列装的装备订单将有望率先落地,尤其是无人机、制导弹药等;长期来看,预计中国和友好国家的国防军工技术交流将逐步增加。
▍风险因素:
国际政治形势波动导致海外订单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研发和升级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企业发展受到挤压的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中东国家当下安全需求急迫,SIRPI数据显示近年来巴基斯坦近八成军贸来自中国。中华网消息曾提到,巴基斯坦防长阿西夫在上合组织防长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大部分装备来自中国”。本次防御协议凸显了中东国家对中国产装备的认可。
军贸是军事大国改善协调政治关系、实现高额商业利润、加强军事联盟的重要工具,也是维持国防工业经济、反哺国内军事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军贸正从过去的低档廉价外销逐渐向高端武器出口过渡,尤其是在近年国产装备大批量更新换代背景下,部分军品技术在国际上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未来随着我国国际政治地位逐渐提升,国产军贸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占率。
(来源:天天基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