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bridge TGE 与新产品上线:跨链格局的历史性转折
28 亿美元损失,让跨链桥成为加密世界最大的伤口。
托管、委员会、多重签名……这些旧模式已经无法支撑真正的多链未来。
Hyperbridge 给出了全新答案:基于证明的架构,无需中介,资产始终归用户掌控。它不仅已在以太坊、Optimism、Arbitrum 等网络节省了 4000 亿美元 Gas,还即将于 9 月 15 日推出颠覆性的跨链 Swap —— Intent Gateway,以及核心代币 $BRIDGE。
这是跨链的转折点:从脆弱到坚固,从封闭到开放,从托管到主权。
下一个多链世界的基础设施,已经在眼前。
在本文中,你将了解到:
-
为什么传统跨链桥在过去两年造成 28 亿美元损失,成为加密世界最大风险点;
-
Hyperbridge 的解决方案 —— 基于证明(proofs)的架构,真正安全、去中心化的跨链互操作;
-
它已经取得的成果:节省 8.4 万亿 gas(约 4000 亿美元),并以 30 亿美元经济安全守护跨链资产;
-
将在今天 9 月 15 日上线 Token 和新产品 Intent Gateway,如何让跨链从“移动”升级为“使用”;
-
$BRIDGE 代币的作用与经济模型,包括治理、激励、分配和长期机制;
-
Hyperbridge 的未来路线图:Polygon、Sei、Unichain → BLS BEEFY、ZKCasper → Web2 互操作。
继续阅读,查看全部信息!
跨链正因自身的重负而走向崩塌
跨链本应是加密世界的基础设施,负责在不同网络之间传递价值、流动性和信息。然而,它并未成为坚实可靠的“水管”,反而成了系统中最脆弱的环节。过去两年,跨链桥已成为加密史上最大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累计损失高达 28 亿美元,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
问题出在设计本身。多数跨链桥的运作方式是:用户将资金存入某个中介,再在另一条链上铸造映射资产。结果,大量资金集中在“蜜罐”之中,吸引攻击者不断寻找漏洞。一旦被攻破,整个系统瞬间崩溃,用户资金化为乌有,建设者信心受挫,而这类悲剧一再重演。
更糟的是,许多打着“去中心化”旗号的跨链桥,本质上并不去中心化。它们依赖委员会、多重签名或验证人集合来维持运行,用户被迫信任这些中间人,而这些角色实际上成了不透明的托管方。这并不是资产主权,只是换了外衣的托管而已。
如果加密行业要真正走出投机,迈向真实金融与全球化普及,这种现状必须改变。跨链互操作性不能继续是系统的短板,它必须安全、无许可、真正去中心化。
Hyperbridge 的不同道路
Hyperbridge 的诞生,正是为了解决当下跨链所面临的根本性失败。它不依赖任何中间人,而是依靠证明(proofs)来运作。当资产在链间转移时,它们始终处于原始验证人集合的安全保护之下。没有“守护者”,没有多重签名。
这正是 Hyperbridge 的独特之处:它不引入任何新的信任假设,用户只需信赖他们已经依赖的区块链本身。系统不会要求你交出资产,也不需要寄希望于某个委员会的良好行为。从始至终,你始终掌握资产的托管权。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这种跨链互操作性是一个遥远的目标,可能只有在零知识证明或其他尚未到来的先进技术实现后才有可能。Hyperbridge 则让这个未来在今天成为现实。通过结合 Polkadot 的安全性与基于证明的架构,它提供了一个开放、安全、不可篡改的互操作层。
想要了解完整的技术解析,可以参考 《Introducing Hyperbridge Interoperability Coprocessor》。https://blog.hyperbridge.network/introducing-hyperbridge-interoperability-coprocessor/
Hyperbridge 不只是另一座跨链桥。它是第一个将真正的去中心化带入跨链互操作性的协议。由那些深知被全球系统排斥意味的创始人自下而上构建,Hyperbridge 的唯一目标就是让跨链连接变得公平、可验证、且不可阻挡。
不可忽视的势能
Hyperbridge 正在用实际成果证明:真正的跨链互操作性,可以在安全、低成本与高速度之间同时实现平衡。迄今为止,它已在以太坊、Optimism、Gnosis、Arbitrum 等主流网络上为用户节省超过 8.4 万亿 gas(约 4000 亿美元),并以超 30 亿美元的经济安全担保守护跨链资产。
这种效率和安全的结合,让 Hyperbridge 逐渐成为流动性汇聚的核心。在 Polkadot DeFi Singularity 活动中,它被社区投票选为跨链桥,已有数百万资金池注入。这些里程碑清楚表明:Hyperbridge 并非短期试验,而是一块足以支撑多链未来的基础。
每一笔交易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市场已准备好迎接更好的解决方案。而这正是 Hyperbridge 推出全新跨链 swap 产品 Intent Gateway 的原因!
当 Swap 改变游戏规则
Intent Gateway 是目前最先进的跨链意图协议。它不再局限于“把资产从一条链转移到另一条链”,而是让用户直接在目标链上获得所需资产。换句话说,桥不再只是单纯的传输工具,而是变成了一个市场;转账也不再只是流动,而是直接转化为交易。
这种转变意义深远:
-
桥接强调资产的“移动”;
-
Swap 强调资产的“使用”。
在 Intent Gateway 的模式下,资金不必闲置等待解锁或赎回,而是在到达的那一刻立刻进入流动性池,可立即使用。
其运作方式也更加去中心化与透明:用户提交一份“意图”,说明自己需要的资产;多个填单者(fillers)会竞争完成这笔请求,整个过程由密码学证明保障,确保无法被篡改或操控。整个链路中没有中介,只有验证。
新产品将在 9 月 15 日与 TGE 一同上线。首批支持的资产为 USDT 和 USDC,并会优先扩展至其他稳定币与蓝筹代币。上线当天即可使用的链包括 Base、Ethereum、BNB Chain 和 Arbitrum。
这标志着 Hyperbridge 的重大转折:
-
从“基于证明的跨链桥”,升级为完整的跨链流动性层;
-
从“修补旧系统的替代品”,演变为新体系的核心基石。
同时,Intent Gateway 还提供无许可退款机制(Swap 失败可自动退回)、以及流动性提供者的即时赎回,树立了跨链基础设施在信任与效率上的全新标准。
桥接证明了跨链的安全性,而 Swap 则将展示跨链的广泛采用。两者结合,将共同重塑跨链的未来。
Swap 是燃料,增长是动力
Swap 是跨链价值流动的火花,它将“资产的移动”转化为“流动性与使用价值”。但要让火花持续燃烧,还需要燃料,这正是激励机制的作用。
Hyperbridge 正在设计一个积分计划,将在 9 月底至 10 月初上线,用来奖励最早期的用户。
每一次桥接、每一次 Swap、每一次交互,都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随着更多人加入,这个循环不断累积。越早参与,受益越大。这就是飞轮效应 —— 一旦转动,就不仅能维持采用,还能不断加速。每一位新用户都增强了网络效能,每一个新资金池都丰富了整体体验,随着交易量的提升,整个系统将越来越不可忽视。
多链经济的版图扩展
随着 Swap 功能的上线和势能的积累,Hyperbridge 的下一步是扩展。
跨链的意义,在于能触达用户真正需要的场景。这意味着要把孤立的网络接入主流生态和真实的机会。
近期,Hyperbridge 将扩展至 Polygon 与 Sei,并计划在年内完成 Unichain 集成。但路线图远不止于此。
在 2026 年第一季度,Hyperbridge 将推出两大关键升级:
-
BLS BEEFY:新一代轻客户端,实现完全去中心化的共识中继;
-
ZKCasper:突破性方案,可大规模验证以太坊共识,使 Hyperbridge 成为连接以太坊最安全的跨链桥,带来快速、低成本且不可篡改的互操作体验。
进一步的集成还包括 Sonic Network、Cardano 等生态。
而在 2026 年第二季度及之后,Hyperbridge 将迈入更广阔的领域 —— Web2 与 Web3 的互操作。这将让区块链真正走向现实应用场景,从支付、身份认证,到企业级基础设施。
未来的跨链格局
Hyperbridge 的目标不仅仅是新增几条链,而是通过网络效应,重新定义跨链的意义。
当流动性能在不同生态间无缝流动,开发者就能摆脱“孤岛困境”,用户可以自由转移资金,机构也能放心部署资本,而无需承担托管风险。
这就是 Hyperbridge 正在打造的未来:一个以安全与主权为默认标准的多链经济。
Swap 的上线只是转折点,并非终点。它标志着一个扩展时代的开始 —— 不断拓展跨链的边界,直到跨链操作像单链交易一样自然流畅。
地平线无限宽广,而 Hyperbridge 已经在通往未来的路上。
$BRIDGE 开启新的篇章
在多链世界中,基础设施不能脆弱,而必须具备安全性、基于证明、且不可篡改的特性。这正是 Hyperbridge 的使命与价值。
如今正是转折时刻:
-
从频频失效的跨链桥,走向顺畅流动的多链经济;
-
从依赖托管,走向资产主权;
-
从门槛与隔离,走向普及与开放。
这个新篇章即将在 9 月 15 日开启。届时,$BRIDGE 将正式上线。
它不仅是打开 Intents Gateway 的钥匙,也是驱动跨链 Swap 的燃料,更是支撑 Hyperbridge 激励体系、防止系统被篡改的核心保障。
$BRIDGE 的功能覆盖多个层面:
-
协议升级与决策治理
-
为跨链传递证明的中继者提供激励
-
支付跨链存储查询费用
-
为高频用户提供更快确认的优先手续费
但 $BRIDGE 不仅仅是工具,它更是 Hyperbridge 的叙事核心。持有 BRIDGE,意味着你在做空旧跨链桥的模式。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同时做空所有不安全的跨链桥,那会是怎样的交易?
Hyperbridge 就是这笔交易。
$BRIDGE 代币经济模型
今年早些时候,Hyperbridge 进行了初始中继者发行(IRO),目的是在第一天就吸引合适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筹集资金。IRO 售出了 5000 万枚 $BRIDGE,募集 280 万美元,使 Hyperbridge 总融资额达到 565 万美元。
参与者获得的分配遵循透明规则:25% 在 TGE 时解锁,其余 75% 在 18 个月内线性释放。通过这种设计,协议吸引了一批长期运营者和早期支持者,他们的利益与协议的成功高度绑定。
现在,随着 TGE(Token Generation Event) 的到来,$BRIDGE 将正式铸造并面向更广泛的市场。如果说 IRO 是为核心运营者建立一致性,那么 TGE 就是为所有人打开参与的大门。
TGE 关键数据
-
总量:10 亿枚(固定)
-
初始估值:5000 万美元 FDV
-
TGE 流通量:1250 万枚(约 62.5 万美元)
分配比例
-
国库:35%(生态增长、中继者和验证人激励)
-
社区激励:16.7%(空投与流动性激励)
-
代币销售:13.3%(包括 Pre-Seed、Seed 与 IRO)
-
团队:20%(24 个月线性解锁)
-
基金会:10%(36 个月线性解锁)
-
Crowdloan 奖励:5%
解锁安排
-
IRO:25% 在 TGE 解锁,其余 75% 在 18 个月内线性解锁
-
团队与基金会:TGE 时锁定,分别在 24 个月与 36 个月内解锁
-
国库:锁定,由治理分配
这一结构确保了长期透明与激励一致性:TGE 时仅有少量代币流通,大部分代币锁定,以保障协议的未来。
国库机制
跨链与 Swap 的使用费用将回流至国库,用于协议发展、生态激励与社区奖励,确保价值留存在网络内部。
这种设计让 $BRIDGE 不仅是一个功能型代币,更是一个推动采用、安全与长期增长的可持续资产。
加入未来的新篇章
Hyperbridge 不只是跨链工具,而是在为多链世界奠定基础 —— 一个开放、安全、不可篡改的基础设施。作为当下最安全的跨链桥,Hyperbridge 让用户能够在链间自由流动、无需妥协,而 $BRIDGE 则是你参与其中、成为故事一部分的钥匙。
跨链互操作性的未来,不会被委员会、托管方或封闭系统所掌控,而是属于那些相信主权、公平与去中心化的社区!
(来源:比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