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女司机被追尾后倒赔8000元,第二天越想越不对劲!报警后,发现肇事者果然不简单……
道路交通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不仅是深入人心的警示语,更是每一位机动车驾驶人必须遵守的法律底线。然而现实中,仍有部分人漠视这一准则,抱着 “少量饮酒不会被发现” 的侥幸心理驾车上路,这种行为不仅将自身与他人的生命安全置于险境,更可能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目标。近期在浙江杭州富阳区发生的一起案件,便清晰展现了酒驾者因自身违法在先,遭遇 “碰瓷式敲诈” 的全过程,而最终无论是酒驾者还是实施敲诈的嫌疑人,都未能逃脱法律的制裁,这一事件也再次为所有交通参与者敲响警钟:任何触碰法律红线的行为,终将付出相应代价。
事件起因:酒吧饮酒后抱侥幸,女司机深夜驾车遇 “追尾”
9 月 3 日凌晨,杭州富阳区的街道上已褪去白日的喧嚣,多数居民早已进入梦乡,只有零星的路灯在夜色中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此时,王女士驾驶着自己的车辆行驶在回家的路上,车内弥漫着淡淡的酒精气味 —— 几小时前,她在当地一家酒吧与朋友小聚,期间饮用了不少酒水。聚会结束后,王女士看着室外夜色渐深,想着家离酒吧不算太远,且凌晨道路上车辆稀少,便抱着 “不会被交警查到” 的侥幸心理,不顾自身饮酒后的状态,执意坐进驾驶座发动了汽车。

车辆平稳行驶了一段时间,当行至一个交叉路口时,王女士正准备减速观察路况,突然听到身后传来 “砰” 的一声闷响,车辆尾部随之产生明显的震动。她心中一惊,立刻踩下刹车将车停在路边,还没等她缓过神来,后方一辆宝马车的驾驶人已经推门下车,快步走到她的车窗旁。
宝马车驾驶人是一名中年男子,他敲了敲王女士的车窗,语气带着几分急切与 “严肃”。王女士摇下车窗后,对方第一时间便凑近观察她的状态,还刻意吸了吸鼻子,随后直接开口说道:“你身上有酒味,肯定喝酒了吧?这起追尾事故虽然看起来不严重,但你酒后驾车可是违法行为,我现在就可以报警处理。”
听到 “报警” 二字,王女士瞬间慌了神。她清楚知道酒后驾车的法律后果,不仅会面临罚款、扣分,驾驶证还可能被暂扣甚至吊销,一旦被警方查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将受到严重影响。于是,她连忙向对方道歉,恳求对方不要报警,并表示愿意通过 “私了” 的方式解决此事,承担事故的全部赔偿费用。
宝马车驾驶人见王女士态度诚恳且明显害怕报警,便故作 “为难” 地思考了片刻,随后提出了赔偿要求:“我这宝马车维修费用不低,你要是想私了,就得赔偿我 8000 元,这笔钱刚好够覆盖车辆的维修成本和我的时间损失。” 王女士此时已被 “酒驾被查” 的恐惧占据了全部思绪,根本来不及多想,便一口答应了对方的赔偿要求,当场通过手机转账将 8000 元钱转给了对方。转账完成后,双方没有留下任何书面协议,只是简单确认款项到账后,便各自驾车离开,王女士甚至没有仔细查看对方车辆的受损情况,也没记住宝马车的完整车牌号。

疑窦丛生:次日复盘发现异常,行车记录仪藏关键线索
9 月 3 日白天,王女士在家中休息时,脑海里反复回放着凌晨发生的追尾事故。起初,她还在为 “私了” 解决此事、避免酒驾被查而暗自庆幸,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细节逐渐在她脑海中变得清晰,让她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她回忆起,当时宝马车驾驶人在事故发生后,没有第一时间查看两辆车的受损程度,反而先刻意观察她的状态并嗅闻酒精气味,仿佛早就知道她喝了酒;而且对方提出 8000 元赔偿时,态度看似 “为难”,实则语气坚定,没有给她太多讨价还价的空间,更像是早就预设好了赔偿金额。此外,凌晨时分道路上车流量极少,正常情况下发生追尾事故的概率较低,自己驾车的路线相对偏僻,对方的宝马车为何会恰好出现在身后并发生追尾?
这些疑问让王女士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她决定查看车辆的行车记录仪,希望能从视频中找到答案。当她打开行车记录仪,逐帧回看凌晨的行车画面时,一个让她震惊的场景出现在屏幕上:早在她从酒吧门口驾车出发时,那辆宝马车就已经跟在她的车辆后方,并且一直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沿着她行驶的路线一路尾随,直到那个交叉路口才发生了 “追尾” 事故。

看到这一画面,王女士瞬间意识到,自己可能不是遭遇了普通的交通事故,而是陷入了一场精心策划的 “碰瓷” 骗局。对方很可能是在酒吧门口就盯上了饮酒后的自己,通过尾随的方式寻找合适的时机制造事故,再利用自己酒驾不敢报警的心理实施敲诈。想到这里,王女士不再犹豫,立刻拿起手机拨打了 110 报警电话,向杭州富阳区公安分局城东派出所反映了自己的遭遇,并表示愿意配合警方调查,提供行车记录仪中的视频作为证据。
警方调查:监控与线索交织,锁定 “碰瓷” 男女同伙
杭州富阳区公安分局城东派出所接到王女士的报警后,立即指派民警丁非凡负责跟进此案。民警首先对王女士提供的行车记录仪视频进行了细致查看,视频内容清晰显示,在王女士从酒吧停车场驾车离开前,那辆宝马车就已停在酒吧门口不远处的位置。当时,宝马车的驾驶座上坐着一名女子,副驾驶座上坐着一名男子 —— 也就是后来与王女士交涉的驾驶人。当王女士打开自己车辆的车门、准备坐进驾驶座时,宝马车副驾驶座上的男子立刻下车,绕到宝马车的驾驶座旁,与原本坐在驾驶座上的女子简单交流几句后,女子换到副驾驶座,男子则坐进驾驶座,随后发动车辆,待王女士的车行驶后,便缓缓跟了上去。
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民警又前往王女士饮酒的酒吧,调取了酒吧门口及停车场的监控录像。监控画面与行车记录仪内容相互印证:事发当晚,王女士在酒吧门口与朋友告别后,独自走向自己的车辆,这一过程被宝马车上的两人全程观察。在王女士上车前,宝马车一直处于怠速状态,两人不时探头观察酒吧门口的情况,明显是在物色目标。当看到王女士独自驾车离开,且从其走路姿态和同行人员的交谈中判断出她可能饮酒后,两人便迅速调整座位,开始实施尾随计划。
结合行车记录仪和酒吧监控提供的线索,民警很快锁定了宝马车的车牌号,并通过车辆登记信息查到了车主吴某 —— 也就是事发时驾驶宝马车的男子。随后,民警又通过车辆行驶轨迹和身份信息核查,确认了当时坐在宝马车副驾驶座上的女子是吴某的女友姜某。经过进一步调查,民警发现吴某和姜某近期活动轨迹频繁,且多次在浙江省内不同城市的酒吧、KTV 等娱乐场所周边出现,行为模式与此次 “碰瓷” 王女士的过程高度相似。
9 月 4 日,在掌握了充分证据后,民警依法对吴某和姜某实施传唤,将两人带回城东派出所接受进一步调查。面对民警的询问,吴某和姜某起初还试图狡辩,声称与王女士发生的追尾事故是 “意外”,8000 元赔偿是双方 “自愿协商” 的结果。但当民警出示行车记录仪视频、酒吧监控录像以及宝马车的行驶轨迹等证据时,两人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最终如实供述了他们专门针对酒驾司机实施 “碰瓷式敲诈” 的违法犯罪事实。
真相大白:专盯酒驾者制造事故,跨市作案非法获利 4 万元
经审讯,吴某和姜某交代,他们之所以选择针对酒驾司机实施敲诈,是因为他们深知酒驾司机存在违法行为,害怕被警方查处,一旦发生事故,大概率会选择 “私了” 而非报警,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对方的恐惧心理索要高额赔偿。而吴某选择驾驶自己的宝马车作案,一是因为宝马车属于高档车型,向对方索要赔偿时,更容易让对方相信 “维修费用高昂”;二是驾驶豪车作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方的警惕性,让对方误以为他们是 “正常车主”,而非刻意实施敲诈的不法分子。
两人的作案模式有着明确的流程:首先,他们会选择在晚上或凌晨时段,前往酒吧、KTV、餐厅等容易产生饮酒行为的场所周边蹲点,通过观察进出人员的状态、是否独自驾车等情况,物色可能存在酒驾行为的目标;其次,当锁定目标后,他们会驾车尾随对方,寻找车流量少、监控相对不密集的路段,故意制造轻微的追尾、剐蹭事故;事故发生后,吴某会第一时间下车,以 “闻到酒精气味”“要报警处理” 为由威胁对方,姜某则会在一旁 “打配合”,时而假装 “劝说” 吴某 “不要报警”,时而向对方 “诉苦”,营造出 “双方可以协商解决” 的假象,进一步迫使对方选择私了;最后,他们会根据目标车辆的档次和对方的经济状况,索要数千元至万元不等的 “赔偿费”,得手后迅速离开现场,避免留下更多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