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机构论市:持续看好牛市 AI将是后续市场主线
本周沪指上涨1.52%,深证成指上涨2.65%,创业板指下跌1.09%。下周A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市场未来仍然有望继续上行。目前来看,支撑股票市场上涨的逻辑并没有发生变化,市场估值目前也较为合理,并未出现明显透支。此外,还有一些新的积极因素正在出现,如美联储降息周期可能会开启、公募资金发行出现回暖。综合来看,市场中长期仍然有望持续上行。中长期建议重点关注TMT主线。流动性驱动行情下,行情中期TMT更容易成为主线,本轮或许也会如此。TMT板块当前存在较多催化,如产业趋势持续有进展、美联储降息周期可能会在9月开启等,自身也存在上行动力。从近期板块轮动的情况来看,TMT已经有所占优,未来行情或将延续。
银河策略:海内外流动性有望继续牵引A股热度 AI将是后续市场主线
美联储降息窗口打开,美元指数走弱周期下,人民币汇率存在支撑,利好A股市场走势。从国内视角来看,8月金融数据显示,非银存款同比多增、居民存款同比少增格局延续。目前居民存款搬家仍处于初期阶段,需要时间来进一步验证并强化。同时,7月以来,机构资金加速流入,其中,被动型基金贡献重要增量。展望后续,A股大概率将延续震荡上行的走势,但需关注短期波动风险,其中,市场量能变化是行情走势的重要观测信号。AI将是后续市场主线。一方面,海外算力产业链景气度会对A股市场形成提振。海外算力需求空间仍大,龙头业绩验证科技叙事。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产业趋势向上,自主可控逻辑重要性抬升。当前板块行情受到产业趋势催化,但波动或有所加大,关注补涨细分领域。
本周,股指刷新年内高点,在板块上也出现了扩散现象,周期消费股相继表现。我们认为,中国股市上升的逻辑是可持续的,年内中国A/H股指还会走出新高:第一,中国转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降低,能见度提高是估值重估的重要前提。第二,无风险收益系统下沉,股票市场机会成本降低,资产管理需求井喷和增量入市成为历史必然,也远未结束。第三,制度变化对股市估值具有关键影响。“及时、合理、得当”的经济政策,“提高投资者回报”的资本市场改革,有力提振社会各界对中国资产的价值观念与改善风险认识。此外,全球宽松在即,中国反内卷和增量经济支持举措也有望进一步加码,继续看升中国股市行情。
短期是性价比消化期、预期锚定切换期、新主线新催化等待期。但近期科技产业趋势连续催化,维持了市场热度。这个阶段,发挥作用的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催化剂不断强化产业趋势,可以使得股价突破静态的性价比约束,也是结构性行情走向极端的必要条件。难得的“牛市不怕等”阶段:A股基本面和资金流入的“双底部区域”,后续只有“继续磨底”和“改善”两种可能,且改善的条件越来越好。这是牛市现阶段,可以慢,不怕等的核心原因。
复盘2012年以来的主线行情,趋势加速后的调整是常态。2012年以来,典型的主线行情包括:(1)2012-2015年:TMT、创业板、一带一路、券商;(2)2019-2021年:半导体、茅指数、新能源车、创新药、光伏;(3)2023-2025年:AI产业链(光模块、PCB、机器人)、国产算力(科创芯片)等。主线行情阶段性过热会引发调整,但并不意味着趋势终结。以2020-2021年的新能源车指数为例,也多次出现加速上涨之后阶段性调整的时段,而调整的背后更多是获利盘阶段性兑现导致,而非趋势终结。
本周大盘成长受甲骨文利好影响大幅上涨,双创指数强势修复,带动主要宽基指数集体上涨。展望后市,随着上证指数在创业板指带动下突破前期高点3888点,意味着前期日线4浪整理已经结束,上证正式确认进入日线5浪上行。根据我们的测算,上证指数日线5浪有望在今年四季度挑战2015年以来最大跌幅(5178-2440)的0.618分位,目前仍有充裕看涨空间。行业配置方面,考虑到硬科技相关板块和双创指数近期涨幅、波幅“双高”,因此继续建议“减科技、加金融”,适当降低组合弹性,将行业配置从6月中报时的“银行/券商+军工/创新药/计算机/传媒/电子/新能源”,调整为“小银行/小券商+地产/基建工程/社服+计算机/传媒”。
本周上证指数在周五盘中突破前高,而TMT板块并未创下新高,市场已不完全由AI产业链所引领。在过去2周,围绕着风格是否应该切换展开了很多讨论,也存在很多误区。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此前提示的市场大转换,并不应该单纯地理解为从成长风格切向价值风格,或者是板块的高低切,而应该是市场驱动逻辑的切换:宏观基本面与企业盈利的修复将让原本稀缺的景气从单一行业向更多领域扩散。类似的场景其实也曾发生在2020-2021年的市场上行趋势中:从医药→食品饮料、消费者服务→新能源+资源和原材料制造→新能源,并不能简单从市场风格或者位置高低去简单定义切换,但是确实有大量新的行业机会出现,原有强势行业也可能有好有坏。
当前来看,A股短期可能继续震荡,延续慢牛趋势。比照历史复盘经验,当前市场情绪指标调整和行业轮动还未完成,A股短期可能延续震荡走势。一是政策依然偏积极,外部风险有限。二是8月26日以来市场情绪指标尚未完全调整到位:上证综指估值分位数最低调整至65.7%,换手率分位数最低为75.6%,全A成交额下降幅度最大为37%,200日均线以上个股占比最低值至77%,均未达到历次牛市时震荡期情绪指标调整的较低水平。三是8月26日以来行业轮动尚未完全完成:前期涨幅靠后的行业仅农林牧渔出现补涨,且行业内的轮动也未完成。
本周市场最大的分歧集中在“科技板块是否仍能持续引领行情”。当前市场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被确认为政策主线,10月四中全会预计将进一步明确方向;从海外对标经验看,AI、算力、半导体在技术周期中的产业逻辑仍处于扩展期,成长空间未被完全定价;从资金流向看,尽管科创板等ETF有阶段性赎回,但北向资金成交持续处于高位,两融余额再创新高,显示资金并未真正退出,而是进行结构调整。但同时科创与创业板ETF整体存在赎回趋势,以及产业资本高位减持,说明资金兑现压力仍在。这种多空博弈,使得科技板块的持续性成为决定市场趋势的核心矛盾:若政策与外部事件形成催化,场外资金接力流入,科技有望继续引领;若资金兑现加速,则可能转入高低切换。
在趋势行情加速后,大盘在8月末9月初高位放量冲高后回落,回踩MA20后,本周大盘积极修复触及箱体上沿,但量能中枢低于2.5万亿,仍显著低于8月末高点的3万亿量能,这意味着如果后续不能积极放量,则较难快速突破3900附近抛压,后续需要震荡换手修复波动率、达到多空双方新平衡后重启主升。大盘由趋势主升进入箱体震荡后,往往是结构切换的重要窗口。以2019-2021年的新能源行情为例,在指数趋势钝化后的震荡期内,前期共振指数上行的主线板块将进入盘整,市场结构高低切换,故如若后续大盘未能进一步放量突破箱体上沿,相对低位方向更能够跑出阶段超额。
(来源:天天基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