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机构论市:目前市场环境和氛围有一些2014年底的影子 只缺一个点火催化

2025年07月06日,22时51分44秒 机构观点 阅读 5 views 次

十大机构论市:目前市场环境和氛围有一些2014年底的影子 只缺一个点火催化

本周沪指上涨1.40%,深证成指上涨1.25%,创业板指上涨1.50%。下周A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中信策略:目前市场环境和氛围有一些2014年底的影子 只缺一个点火催化

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氛围有一些2014年底的影子,包括:投资者在港股、小微盘和产业赛道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赚钱效应,新发产品开始温和回暖;非金融板块盈利预期趋近于底部,投资者耐心有所好转,信心还有待恢复;反内卷和提振内需成为政策目标的明牌,具体政策的出台和思路调整只是时间问题,“十五五”规划可能展示新的政策路径。市场目前缺的只剩一个点火的催化,可能是中美政策超预期,或者科技产业新变化。从配置角度来看,中报季我们还是维持三条思路,一是具备超强产业趋势特征的行业,关注AI和创新药;二是业绩和估值匹配驱动的行业,关注通信和电子中的北美算力链、有色和游戏;三是带有一定主题和持仓博弈性质的行业,关乎军工和反内卷相关的新能源。整体而言,有色、AI硬件、创新游戏军工的轮动可能还是中报季的主旋律。

国泰海通策略:牛市歇歇脚 横盘整固 蓄力新高

我们判断下一阶段,股指短期仍有一定空间,但此时股指或横盘整固为主,不再是短期看点,聚焦结构:1)7月4日,特朗普再次向全球发起关税威胁,前期地缘缓和的预期,有所波折反复;2)上半年表观经济数据尚可,短期出台进一步规模性经济举措必要性下降;3)股市在估值水平整体提高后,中报季临近,也需要进一步检视增长水平;4)6月以来,IPO受理数量与计划募资规模显性抬高;上市公司披露计划减持规模有所提高;交易所修改ST股票涨跌幅宽度。以上边际的变化,均有望令股市短期预期上修放缓,交易进入相对平衡的阶段。但要清晰,横盘整固是为蓄力新高,这与我们战略看多中国股市并无相悖,股市并非今日起涨,也有夯实必要,贴现率下降推动中国股市走向“转型牛”将在金秋时节进一步表现。

申万宏源策略:去产能是慢变量 去产量是快变量

反内卷需要区分“去资本开支”“去产能”“去产量”:本轮反内卷政策加码会强化“去资本开支”趋势,使得2026年中开始的供需格局拐点更确定,更持续。“去产能”主要体现为,资本开支回落滞后影响 + 已有项目放弃投产 + 引导存量企业优胜劣汰。“去产能”的影响是慢变量,将反映为长期盈利能力中枢的抬升。类似2016年“去产量”的影响是快变量,构成短期价格上涨的必要条件,本轮不易也不宜推动严厉的“去产量”。短期,上证综指突破本身成为了一个投资故事,提升风险偏好。关注基本面趋势的投资者普遍相对谨慎,博弈这种预期的指数冲高也已出现。近期A股强势提示市场更多关注长期积极因素,但也要承认,当下的基本面预期和赚钱效应累积还不是牛市级别。我们的大势研判观点不变:2026-27年是牛市的核心区间,25Q4指数可能有效突破,25Q3维持中枢偏高震荡市判断。

广发策略:反内卷历史行情复盘

虽然本质都为“供给侧”调节,但本轮“反内卷”涉及行业与历史限电限产有所不同,除了传统意义上恶性竞争的工业品之外,还有光伏、汽车等新的领域,这些行业并没有历史经验参考。本轮市场对于“反内卷”的形式和力度也存在观望期,未来行情斜率的提升还需要看到进一步坚决推进的政策信号(级别提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中央督察等等)。工业品(水泥/钢铁)的行情可以直观观察价格,高频跟踪可验证、也是历史上股价上行的同步指标。而光伏、新能源车等行业可以观察产量增速、价格以及产能利用率,部分供给压力大的环节需要看到政策执行的持续性才能评估周转率能否企稳,不过股价往往会同步周转率拐点、领先于利润增速或ROE的拐点。需求侧的验证影响本轮“反内卷”行情的广度与深度,今年仍需观察年内广义财政/GDP的比重能否进一步提升(总量需求),或相关反内卷行业的需求侧有没有结构性企稳的迹象(结构需求)。

十大机构论市:目前市场环境和氛围有一些2014年底的影子 只缺一个点火催化

浙商策略:多头格局继续 持原仓、享收益、不追高

展望后市,随着上周券商引领大盘突破,市场已确立新一轮攻势,我们认为行情仍有纵深发展的可能,上证指数继续保留挑战3509点及其上方的可能性,预计下一周市场大概率仍处于多头周期中。配置方面,基于“大盘仍在多头周期,金融与科技齐飞”的格局,我们建议:不“恐高”,继续持有当前中线仓位、享受上涨成果;但考虑到上证距离3500点已经非常接近,不建议随便追高。行业配置方面,坚持“1+1+X”的配置原则:对于大趋势完好的银行板块,继续以长线视角持有,逢5月线考虑增配;对于“棋眼”券商板块,继续持有并伺机选择年线附近的补涨品种;同时,在市场的做多周期内,适当配置军工、计算机、传媒、电子、电新等科技成长板块,选取年线附近的品种。

华金策略:当前拔估值行情可能处于筑顶阶段 A股短期可能延续震荡趋势

短期拔估值行情可能处于筑顶阶段。一是短期政策依然偏积极,外部事件依然偏积极。二是短期情绪指标已处于相对高位:全A换手率分位数为73%左右,全A成交额从最低点至最高点的上升幅度为72.7%,上证综指估值分位数已达56%左右。三是短期行业轮动可能基本完成:2025/4/8至2025/6/25期间涨幅靠后的食品饮料、钢铁、煤炭在6/25-7/4期间均出现补涨。短期基本面延续弱修复趋势。一是经济数据上,5月制造业PMI依然处于收缩区间,新出口订单依然偏弱。二是高频数据上,一二三线地产周销售均季节性有所回升,但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螺纹钢和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有所回升。短期流动性维持宽松。一是宏观流动性短期维持宽松:首先,美国9月降息仍是大概率;其次,国内7月开始MLF到期量上升,央行短期仍可能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二是股市资金仍可能维持流入:首先,融资仍有较大回补空间;其次,陆股通单日成交额较5月底上升,外资短期可能有所流入。

东吴策略:哪些行业将受益“反内卷”政策

本次“反内卷”对于恶性竞争纠偏,对于新兴产业的边际作用会更为明显。其中,对于汽车等央国企占比较高的行业而言,政策性推进并购重组、产业整合的阻力更小,对于光伏、锂电等民营企业主导的行业而言,政策引导行业自律控产挺价、提高微观主体反“内卷”的自觉性或是主要形式,后续若出现标志性并购重组事件,则对于基本面层面具有更明确的积极意义。整体而言,在高层“反内卷”决心之下,随后续相关政策和规范陆续出台,供给侧调整思路和方式逐渐明朗,上述受“产能过剩”困扰的新兴产业将进一步夯实周期性底部,中期看行业竞争格局有望改善,头部企业盈利能力和抗周期能力均有望得到提升。目前相关细分方向估值已经充分计入“弱现实”、股价基本筑底,在行业景气悲观预期缓解后,股价修复确定性较高,建议左侧关注。

西部策略:美债“洪峰” 注意“安全”!

警惕超发美债导致的美元流动性冲击!在美联储降息/扩表之前,反脆弱的“安全资产”仍将是各类资金的最大公约数。7月要明显增加“中特估”在“安全资产”中的配置比例——(1)黄金/资源/银行/公用等“硬通货”。美债危机将加速去美元化,无论是“走向1971”还是“走向1978”都意味着全球货币稳定对黄金贬值,以美元计价的短久期商品和以人民币计价的长久期的银行/公用即将迎来系统性重估;(2)国产AI算力等“硬科技”。如果美债利率抬升导致行情调整,将出现买入机会。当前科技兼具“高弹性”+“位置低”+“热度低”,已具备一定性价比,如果7月冲击被“错杀”,可趁机加码布局核心国产AI算力公司。

国金策略:脱虚向实 新的开始

由于全球脱虚向实开启,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冲击反而可能成为阶段性风险,近期应该关注美元的反弹(债务上限提高后,财政部发债带来的冲击)。因此,我们对于当前资产配置的推荐如下:第一,同时受益于海外实物资产需求上升、国内“反内卷”政策推进的上游资源品(、铝,油)及资本品(工程机械、重卡、叉车),中间品(钢铁、化纤);第二,消费上,量比价格重要:酒店餐饮、旅游休闲、品牌服饰、专营连锁,新消费的个股机会仍值得挖掘;第三,从长期视角看人民币国际化下的大金融板块的重估会继续,但是未来股权将优于债权人,建议关注非银金融。

方正策略:指数年内新高后可能的补涨方向

展望后市,在指数新高之后,我们认为券商、科创创业板、恒生科技等方向阶段性或有补涨机会值得关注。券商素有“牛市旗手”之称,大盘走强下多能收获超额收益,且今年以来市场成交量活跃基本面上有很强支撑。科技创新是近年来资本市场持续重要主题,年初以来A股科创50、创业板指等表现相对落后,市场活跃下后续机会值得关注。港股当前流动性环境较好,海外降息周期叠加南下资金持续流入,恒生科技代表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并具有一定稀缺性,后续走势值得期待。

(来源:天天基金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