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基金经理调仓动向曝光 密集参与医疗军工板块

2025年07月07日,03时42分14秒 机构观点 阅读 10 views 次

2025年行至半程,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回购、重大资产重组等事项披露了最新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情况,多位知名基金经理上半年的调仓动向浮出水面。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公告发现,基金经理在医疗和军工两大板块上的动作较为密集。融通基金万民远在一季度减持东方生物后,二季度再度转为增持,同时对阳光诺和进行了先加后减的操作;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在二季度新晋迈普医学前十大流通股东,广发基金吴兴武则进行了减持;同时,广发基金的陈韫中、永赢基金的高楠和李文宾对军工股进行了增持。

医疗股频遇波段操作

7月5日,东方生物因股份回购披露了最新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公告显示,截至6月27日,万民远管理的融通健康产业灵活配置基金持有东方生物500.01万股,位居第五大流通股东。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曾在一季度将东方生物从471.01万股减持至422.18万股,二季度则转为大幅增持。

东方生物是一家从事体外诊断的公司,其股价曾在今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大幅回撤超40%,随后触底反弹超20%,融通健康产业灵活配置基金“先抑后扬”的操作和其股价走势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此外,融通健康产业灵活配置基金还出现在阳光诺和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公告显示,截至4月29日,该基金持有阳光诺和250万股,相比一季度末的260.86万股有小幅减持,但其实,该基金曾在一季度增持过阳光诺和。

阳光诺和是一家对外提供药物研发服务的CRO公司,股价曾在今年4月、5月份上涨超50%,但近期出现大幅回撤,单在6月就回撤超20%,其间一度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值得一提的是,7月4日晚间,阳光诺和发布公告,公司收到湖南恒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起诉的相关材料,涉及一宗合同纠纷案件。

与此同时,也有基金经理在同一只个股上出现了明显的操作分歧。

6月6日,迈普医学因为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布了最新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截至5月21日,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持有243.96万股,新晋迈普医学前十大流通股东。但同时,吴兴武管理的广发医疗保健却在今年连续两个季度减持,已经退出迈普医学的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迈普医学是一家专注于植入医疗器械的企业,股价年内涨幅超50%,其中主要上涨发生在4月到5月。7月4日,迈普医学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广州易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当天股价上涨4.54%。

知名基金经理加仓军工

同时,基金经理对军工板块的关注度也明显提升,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在今年上半年加仓军工股。

6月19日,晶品特装因为回购披露了最新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公告显示,截至6月17日,陈韫中管理的广发中小盘混合在二季度对晶品特装进行了增持,成为第一大流通股东;此外,吴远怡管理的广发科技创新曾在一季度增持晶品特装

晶品特装的主营业务为光电侦察设备和军用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5年一季度,公司在手及备产通知订单约3.3亿元,同比增长159.89%,带动股价在二季度大幅上涨超40%。

此外,6月10日,北方长龙因为再融资披露了最新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公告显示,截至5月23日,高楠、李文宾管理的永赢科技驱动持有北方长龙70.84万股,相比一季度末的45.15万股有明显增持,成为第一大流通股东。

北方长龙是国防复合材料产品定点开发、生产企业,是军用车辆非金属复合材料方面的领军民企。6月10日,公司公告现金收购河南众晟复合材料有限公司30%股权并对其增资,随后,公司股价在12个交易日大涨超160%。

除了上述调仓外,吴渭管理的博时汇兴回报一年持有在二季度加仓了华懋科技,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高端制造增持了固德威,刘鹏管理的交银先进制造、交银均衡成长新晋成为能科科技的第七、九大流通股东,而徐彦管理的大成策略回报持有则在二季度对五芳斋进行了减持。

投资机会或向更广范围扩散

伴随着上半年收官,多位基金经理也在近期透露了自己下半年的投资策略。

汇丰晋信基金股票研究总监、基金经理闵良超表示,对下半年A股的投资机会可以积极乐观一些。一方面,供需结构改善下,很多行业的弹性有望呈现。另一方面,关税对国内需求的影响相对进入比较可控的范围,特别是非美国家的出口需求有望保持韧性。下半年的投资机会可能从偏结构性的机会往更广范围的领域扩散。

华宝基金权益投资副总监夏林锋表示,A股市场面临着政策转向与业绩企稳的机遇,人工智能引领新的创新周期、新消费成为内循环新载体、新能源走出内卷,成为2025年展望中需要重视的变化。对此,投资者可考虑采取“深挖Alpha、等待Beta”的投资策略应对。

对于上半年领跑的创新药板块,华安医药生物基金经理桑翔宇表示,今年是创新药基本面兑现的年份,3月、4月份的国内创新药公司数据良好,5月、6月份的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议数据更超预期,BD(商务拓展)金额也超出预期,这都表明中国创新药企业的表现比想象中更强且可持续。在他看来,中国创新药崛起是大产业趋势,2025年将是行业复苏之年。

平安基金经理张淼指出,创新药行业与几年前的半导体类似,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政策支持、大单品商业模式等特点,是值得长期布局的赛道。此外,他长期看好中国经济转型下的结构性机会,特别是科技制造领域的半导体产业链和创新药。而军工行业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初期的叠加下,将迎来两到三年的上行阶段,军贸领域的积极信号也将为行业业绩带来增量。

(来源:天天基金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