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金奶牛”到业绩拖累:康缘药业热毒宁失势,创新药能否扛住大旗?
(来源:明见局)

康缘药业主营业务毛利率减少3.57个百分点至71.23%,七大产品线毛利率均出现下滑。
在医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康缘药业当前正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回顾其业绩表现,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出现下滑,而2025年上半年这一业绩承压的态势未得到明显缓解。

营收、利润下滑明显
根据康缘药业此前披露的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6.42亿元,同比下降27.29%;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降40.12%;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45.63%至1.2亿元 。
而这已经是康缘药业连续第二年出现业绩下滑,2024年其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9.86%和15.58%,达38.98亿和3.92亿。
从单季度来看,康缘药业的业绩下滑趋势明显。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8亿元,同比下滑35.38%,归母净利润为8341.3万元,同比下降38.37%;而到了二季度,营收为7.6亿元,同比下降15.09%,归母净利润5896万元,同比下降42.43%。环比来看,Q2营收、归母净利润下降12.94%、29.32%,业绩加速下滑态势显著。

主力产品拉动营收下滑,七大品类毛利齐降
康缘药业业绩下滑的背后,主力产品的收入锐减或是主要原因,作为公司曾经的“现金奶牛”,热毒宁注射液当前的市场表现较此前有所调整。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行业监管政策持续完善,行业发展更趋规范。2017年版医保药品目录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作出了明确限定,其中热毒宁注射液被纳入“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重症患者使用”的范围,这一政策导向对其市场推广及销量形成了一定影响。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注射液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约5.06亿元,同比下降39.73%,而热毒宁注射液的销售变动是导致该品类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
不仅如此,康缘药业的口服液产品也未能幸免。今年上半年,口服液实现营收2.79亿元,同比下降48.78%,是降幅最大的产品线,金振口服液的销售下降对其影响显著。
此外,胶囊、颗粒剂及冲剂的表现也有待加强,今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3.83亿元、1.34亿元,分别同比下降4.78%、17.61% 。
除了收入下滑,康缘药业的毛利率也面临着较大压力。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注射液、胶囊、口服液、颗粒剂及冲剂的毛利率均承压,分别同比减少2.48%、2.7%、7.01%、3.64%。
最终,康缘药业主营业务毛利率减少3.57个百分点至71.23%。七大产品线毛利率均出现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产品盈利能力方面存在着需改善的问题。
在业绩下滑的情况下,康缘药业不得不缩减开支。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为5.71亿元、1.67亿元、2.47亿元,分别同比下滑33.13%、21.05%、32.26%。
然而即便如此,公司的利润仍然大幅下降,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60.91%至1.44亿元,公司解释称主要系上年同期现金回款较多所致。

押注 79 项创新药管线谋转型
面对传统业务的调整,康缘药业似乎将希望寄托在了创新药的布局上。2024年11月,康缘药业以自有资金2.7亿元收购江苏中新医药有限公司100%股权,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据悉,中新医药聚焦代谢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已获取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ZX1305注射液)、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ZX1305E滴眼液)等4个生物创新药的6个临床批件均进入了临床阶段。
康缘药业半年报显示,公司在化药创新药已布局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系统疾病等治疗领域,在生物药创新药已布局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治疗领域,截至目前拥有在研创新药管线项目79项。
不过,康缘药业自己提示风险称,制药领域一系列政策出台会影响新药获批上市的审评标准和时间,同时创新药在市场商业化过程中,还会受到医保国谈、医院准入和价格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带来商业化不及预期的风险。
康缘药业虽然在研发方面投入较大,曾是手持品种最多的中药企业之一,在研项目也排在行业前列,但培育出的大品种较少,核心品种贡献收入的能力明显比其他头部中药公司弱。
市场上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康缘药业研发针对性不强,其大量品种未能起到填补临床空白的价值,研发投入的产出情况仍需要持续观察。
此外在公司治理方面,今年6月,公司创始人、实控人肖伟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职务,较原任期提前一年,虽然仍保留董事等职,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已变更为36岁的博士高管高海鑫。董事长的突然变动,可能会对公司的战略规划和日常运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行业环境复杂多变、终端需求波动的背景下,康缘药业能否在创新药的道路上获得突破、实现业绩的反转,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