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比特科技团队在Nature发表论文,实现新型“热”拓扑边缘态
8月27日,由逻辑比特科技(Logical Qubit Technology)核心成员参与的联合科研团队在全球顶级学术期刊 Nature发表论文“Topological prethermal strong zero modes on superconducting processors”,在“天目2号” 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实现了一种新型“热”拓扑边缘态,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路径。
对称性保护的拓扑边缘态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种新奇物态,在学术界广受关注。它能有效抵抗满足特定对称性噪声的干扰,被认为可用于提升量子计算的可靠性。但拓扑边缘态对温度非常敏感,通常仅存在于绝对零度的理想环境。此次实现的新型“热”拓扑边缘态表明,在非无序、存在热激发的有限温量子体系中,“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形成更加稳健、长寿命的拓扑边缘态。
超导量子芯片性能卓越
要想实现稳健的拓扑边缘态离不开高水平超导量子芯片的配合。该工作是在逻辑比特科技核心成员参与的自主研制的“天目2号”百比特量子芯片上完成的。这款芯片比特数目超过100,单比特门保真度达到99.95%,双比特门保真度达到99.5%,正是这些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指标为实现复杂的量子多体物态提供了有力支撑。
“天目2号”超导量子芯片
整个实验中,研究团队在“天目2号”量子芯片上构造了一条具有100个粒子的长链,并对这些粒子之间的耦合强度进行了二聚化设计。实验显示,即使长链中存在大量的热激发,长链两端的拓扑边缘态仍然维持了和其在“零温”基态下相似的寿命,这种对热扰动的鲁棒性,意味着实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热”拓扑边缘态。
量子测控系统首屈一指
性能卓越的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是实现量子计算应用的基石,如何高精度地同步操控这些量子比特也至关重要,对室温量子测控系统有严苛的要求。如果精度不够高,就无法看到热激发运动,也无法实现新型“热”拓扑边缘态。
在此次实验中,逻辑比特科技自主研发的量子测控系统在同步高精度操控百量子比特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这套百比特测控系统具有高同步、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其模块化设计可扩展至上千比特同步测控,适用于未来规模化量子计算应用。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目前公开发表的数据,本实验是国内首次展示100比特的同步高保真度操控。
量子测控系统
杭州逻辑比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6月。团队核心成员出自浙江大学超导量子计算实验室,曾两度创造超导量子系统全局纠缠比特数世界纪录。2021年,发布30比特“莫干1号”和“天目1号”立体封装量子芯片。2022年,进一步实现超过100比特的量子芯片,为全球推进量子计算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目前,公司技术和产品以量子芯片设计和制备为核心,依托量子芯片领域深厚积累,公司自主研发了量子测控系统、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云平台等全流程技术和产品。2025年,公司超额完成营收目标。
公司创始人、CEO王震表示,逻辑比特科技致力于成为一家世界级的量子计算企业,完成从物理量子比特到逻辑量子比特的进阶跨越,以务实的方式加速量子计算时代的到来。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