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ETF规模近2700亿, “硬科技”指数化投资进阶
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板六周年重要节点。
在公募基金市场,跟踪科创板相关指数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数量,已从最初的4只扩容至近百只,总规模合计2691亿元。
六年里,科创板指数化投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已构建起覆盖宽基、主题、策略的多层次产品矩阵。尤其是“科创板八条”落地后,产品供给明显提速。该政策于2024年6月发布以来,已新增58只科创板ETF上市,超过在此之前全市场合计的38只。
沪上一位机构人士对记者称,ETF供给提速既源于科创板公司数量与质量双升,也得益于做市商、盘后固定价格交易等制度持续优化。随着科创板指数体系不断丰富,未来产品将更细分、策略更多元,科创板“长钱”生态有望进一步夯实。
ETF规模激增10倍
截至目前,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已经达到589家“硬科技”企业,总市值超过7万亿元。相关ETF作为"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载体,也迎来爆发式增长。
首批科创板ETF于2020年11月上市,分别为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工银上证科创板50ETF和华泰柏瑞上证科创板50ETF,4只产品上市之初总规模约230亿元。
第一财经据Wind统计,截至7月22日,全市场科创板相关ETF数量为96只,总规模合计2691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超10倍。而且跟踪的指数也日益多元,目前形成了以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科创综指为代表的宽基。
其中,规模过百亿元的产品有4只,其中3只ETF跟踪指数均为科创50,规模合计1576亿元,占整个板块总规模的58%。其中,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规模最大,截至7月22日的规模为833亿元;此外,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的规模,也从2022年10月上市时的2.66亿元,大幅增长至目前的278亿元。
此外,产品覆盖细分领域逐渐扩容,包括以科创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生物医药、科创芯片、科创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行业主题,以科创成长为代表的策略指数以及ETF产品体系。"硬科技"板块逐渐多元化。
此外,为了促进更多中长期资金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证监会于6月18日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明确提到要“丰富科创板指数及ETF品类,将科创板ETF纳入基金投顾配置范围。
在此之前,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还提到优化科创板ETF相关配套机制,正加快推动将科创板ETF纳入基金通平台转让,研究优化做市商机制、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积极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新质生产力等国家重点支持领域,满足广大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科创板市场活力与韧性有望进一步提升。
上涨行情轮动,收益表现分化
科创板ETF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科创板相关指数长期的上涨动能。
Wind数据显示,6年里,科创50指数最高触及1726点,相较于基准点位,累计最高涨幅为72.6%。去年以来,科创50指数累计上涨18%,细分领域中科创芯片指数同期累计涨幅约40%。
今年以来,科创生物、科创100、科创综指等指数涨幅靠前,年内累计涨幅分别约38%、18%、14%。
基于不同指数涨势轮动,相关产品的净值表现也有所分化。截至目前,年内上涨幅度最大的是两只科创医药ETF,年初至今均涨超37%;而部分中小规模产品如华宝科创人工智能年内下跌超11%。
鹏华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总经理苏俊杰对第一财经分析称,科创板是一个具有高弹性、高波动特点,且个股投资门槛较高的板块。由于科创板上市企业多为高成长性科技公司,具有小市值、高弹性的特点,再加上对个人投资者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这致板块股价整体波动较大。
华泰柏瑞基金认为,下半年,在二季度创新药行情爆发之后,在中国科技创新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的背景下,多个领域的科技成长赛道都具备较强的增长潜力,AI和创新药作为两个基本相互独立的板块,适当分散配置能够增强整个投资组合把握成长风格机会的能力。
在指数创新方面,也从“被动跟踪”向“主动增强”升级。目前有8只增强策略ETF上市,跟踪指数包括科创50、科创100、科创综指等,年内均录得正收益。
“创新是行业一直探索的方向,因为同质化问题一直是宽基金产品绕不开的问题。”某头部基金公司指数投资部负责人说,当前超六成科创板ETF跟踪标的集中于科创50、科创100等宽基指数,且费率战愈演愈烈。
此外,上述行业人士分析称,随着科创板"硬科技"企业向更细分领域延伸,如量子计算、基因治疗、航空航天材料等,未来或将出现更多跟踪"科创细分指数"的ETF;同时,结合AI量化、ESG筛选等新技术的增强策略ETF有望进一步丰富,为投资者提供更精准的投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