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半导体资产又终止,纳尔股份寻求新增长点再受挫
启动后历时半年未果,纳尔股份(002825.SZ)收购半导体企业的计划,以失败落下帷幕。
纳尔股份7月21日公告,因未就投资达成最终共识,该公司终止收购江西蓝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蓝微电子”)。该公司原计划,通过受让股权和增资,收购蓝微电子51%股权。
虽然最终未能完成,但今年1月收购计划披露后,纳尔股份股价最高时上涨了近80%,多名股东、高管,也在高点抛出减持计划,拟合计减持逾1900万元。
最近几年来,纳尔股份的净利润,最近几年来大幅波动。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该公司已在2022年出资3800万元对外收购,但收购而来的资产,不仅未能兑现业绩承诺,反而在收购第一年就出现亏损。此次收购蓝微电子折戟,也意味着该公司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努力再次受挫。
收购折戟股价最多涨近80%
为何终止收购蓝微电子,纳尔股份未在21日的公告中称,终止收购是因为未就投资事项达成最终共识,且未签署正式投资协议,也未就延长排他期达成一致。因此,双方早前所签协议,在7月20日的排他期届满日自动终止,该公司21日已向蓝微电子及相关方确认此事。
该公司还在公告中称,由于未发生实际资金往来,终止收购不会对该公司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纳尔股份最早公开收购蓝微电子的计划,是在今年1月22日。该公司当时披露,已与蓝微电子签订投资意向协议,打算以受让部分股权+增资的方式,在交易完成后持有蓝微电子不低于51%的股权,从而取得控制权。
公告显示,蓝微电子是国内较具规模的芯片封装键合引线研发生产型科技企业,主营产品应用于集成电路、LED芯片封装等领域,2023年的营业收入,在纳尔股份同期营收中所占比例介于10%-50%之间,整体估值初步在1亿-2亿元之间。
纳尔股份称,收购是为了打造业务第二增长曲线,并通过布局半导体封装材料领域,与该公司在江西的子公司形成优势互补,增强持续经营能力。双方还约定,若蓝微电子2025-2027年业绩达标,纳尔股份将继续收购剩余股权。
市场对纳尔股份的这场收购,抱有较大期待。收购计划披露后,纳尔股份的股价从8.32元持续上涨,最高点一度达到12.35元,累计涨幅接近80%。
由于后来一直没有披露收购进展,投资人在互动平台和调研中多次问及此事。纳尔股份5月14日最后一次公开回答提问时称,截至回复日,除签订投资意向协议外,暂未与对方签订后续投资协议,无应披露未披露相关事项。
纳尔股份作出上述回复后,股价应声下跌。5月15日,该股从12.35元的新高位置跌停,随后一路下跌,最低时已经低于10元。截至7月22日,该股最新收盘价为10.68元,下跌0.37%。
多次寻求新增长点未果
最近几年来,纳尔股份原有业务增长乏力,业绩出现较大波动。
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4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6.18亿元、14.87亿元、19亿元,同比增长—7.98%、—8.09%、27.73%;净利润3.52亿元、1亿元、1.26亿元,同比增长470.87%、—71.54%、26.09%;毛利率分别为18.47%、17.33%、17.11%,呈小幅下滑态势。
纳尔股份的主营业务是精密涂布复合材料。在原有业务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该公司近年来试图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2022年1月,该公司出资3800万元,投资东莞市骏鸿光学材料有限公司(下称“骏鸿光学”)。骏鸿光学承诺,2022年至2024年的净利润不低于800万、1200万、2000万元。
然而,在收购的第一年,骏鸿光学的承诺就没能兑现,甚至还亏损了236.19万元,并在2023年续亏465.99万元,2024年的净利润也只有435.97万元。根据纳尔股份今年4月21日公告,骏鸿光学需补偿的业绩承诺为696.9万元,其中现金支付160万元,其余以转让所持相应数量的骏鸿光学股权补偿。
此次收购蓝微电子未能如愿,意味着纳尔股份的半导体材料+功能膜材的双主业布局遇阻,“第二增长曲线”需另寻路径才能实现。
而就在终止收购前,纳尔股份三名持股5%以上的股东,高位抛出了减持计划。纳尔股份5月22日公告,持股8.13%的大股东王树明、持股7.56%的大股东杨建堂,以及担任副总经理的沈卫峰,计划在6月13日至9月12日期间减持。其中,王树明拟减持不超过1000万股(占总股本2.97%),杨建堂拟减持不超过900万股(占总股本2.67%),沈卫峰拟减持不超过7.3万股(占总股本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