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逼近3600点、融资再上1.9万亿高位,融资客最喜欢哪些个股?
沪指站稳3500点并实现“5连阳”之际,市场做多情绪持续高涨,融资客加速入市。
7月22日,沪指报收3581.86点,再创年内收盘新高,当日涨幅0.62%。截至收盘,沪指已连续9个交易日站上3500点;两市全天成交合计1.89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约1930.58亿元。
市场向好,增量资金加速入场。中证数据披露,截至21日,两融余额达1.92万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9万亿元。这是继4月初之后,融资余额时隔3个多月再度站上1.9万亿元规模。
“作为市场情绪的晴雨表,融资余额攀升显示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告诉第一财经,当前融资客入场,是AI、新能源等板块保持高景气,部分蓝筹股性价比凸显等多因素影响。
大举入市的融资客在买什么?Wind数据显示,申万一级行业中,月内融资买入额最高的三大行业是电子、计算机和电力设备。7月以来,电子行业融资买入额高达2.55万亿元。新易盛(300502.SZ)、中际旭创(300308.SZ)等个股,7月以来获融资净买入超10亿元。
当前,市场做多情绪是否依然强烈?若后续出现回调,杠杆资金风险几何?业内称,短期看,沪指站稳3500点,A股多头思维进一步巩固,但需警惕杠杆风险累积。
融资余额重返1.9万亿高位
进入7月以来,A股行情持续向好,沪指站上3500点之后连创新高。
7月21日、22日,三大指数全部收涨。其中,7月22日,沪指报收3581.86点,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报收11099.83点、2310.86点,当日涨幅0.84%和0.61%。截至目前,沪指已实现“5连阳”。
市场交投亦持续活跃。本月上旬,两市单日成交额达到1.71万亿元,创近4个月新高。近两个交易日,成交再度放量,7月21日、22日,单日成交额分别达到1.7万亿、1.89万亿元。
“短期看,基本可以确定上证指数已经站稳3500点。”星石投资副总经理汪晟认为,当前,个股表现活跃,市场赚钱效应持续增加,有望带动场外资金流入,在股市流动性较为充裕的背景下,资金交投情绪不弱。
A股行情被点燃,杠杆资金闻风而动。据Wind数据,7月21日,融资买入额达1776.68亿元,偿还额1622.7亿元,净买入额153.98亿元。单日买入额创近四个月新高。截至21日,融资余额达1.9万亿元,达到4月初以来的最高值。前期的7月7日至17日,融资余额八连升,合计增超510亿元。
哪些行业和个股成为融资客的“心头好”?
电子、计算机和电力设备最“吸金”。据Wind统计,申万一级行业中,截至7月21日,上述三大行业7月的融资买入额排在前列,分别达到2.55万亿、2.02万亿和1.65万亿元。另有五大行业月内融资买入额也超万亿元,为医药生物、非银金融、通信、机械设备和有色金属。
若从融资净买入额来看,电力设备、有色金额、计算机最受融资客青睐,当期融资净买入额分别达到77.23亿元、73.06亿元和69.98亿元。
个股方面,新易盛(300502.SZ)、中际旭创等6只个股,7月获融资净买入超10亿元。其中,新易盛融资净买入额为16.81亿元,中际旭创、北方稀土(600111.SH)分别达到15.45亿元和13.75亿元。其余3股7月的融资净买入额也超10亿元,为东山精密(002384.SZ)、华电新能(600930.SH)和比亚迪。
另有部分个股的融资余额在近期激增。截至7月21日,城地香江、潍柴重机的融资余额,分别达到1.04亿元和1.9亿元,近一周分别增加1537%和1120%。
市场认为当前多头力量仍强
对于近期融资余额攀升,田利辉认为,杠杆资金进场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政策托底,下半年降准降息预期下,市场信心增强;二是产业周期向上,AI、新能源等板块保持高景气;三是估值修复需求仍存在,部分蓝筹股性价比凸显。
“杠杆资金是市场情绪的放大器。短期看,其入场推高交易活跃度,利于指数修复。”他说,但也需要关注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若接近历史高位,则暗示杠杆风险累积。
Wind显示,截至7月21日,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约2.23%,4月初该比例一度超过2.5%。
两融指标的变动,与市场表现息息相关。接下来,沪指是否将继续冲高?市场做多力量是否充足?
“市场可能会提前博弈7月底中央高层会议出现新增政策,当前股市多头力量仍强。”汪晟说,结构上看,当前个股估值表现仍存在分化,预计资金高低切换特征或延续,板块间或将保持轮动,各个板块均有机会。
他认为,中期视角下,参照历史经验,当前或处于新一轮牛市的开端。随着国内政策持续发力以稳定经济增长,基本面的好转,尤其是内生动能的增强,将是后续股市进一步上涨的动能。“基本面推动的股价上涨将会是更加扎实、更具有持续性的。”汪晟说。
若后续市场出现回调,杠杆资金风险几何?
田利辉认为,需警惕三大风险:一是若海外流动性收紧,可能引发资金踩踏;二是业绩分化加剧下,部分高融资标的或面临估值与盈利不匹配的“挤泡沫”风险;三是杠杆资金偏好题材炒作,或加剧市场结构性分化。
他判断,未来,两市融资规模或呈“脉冲式增长”特征。究其原因,政策持续发力、经济数据回暖将支撑资金流入,但监管层对杠杆风险的动态管控可形成阶段性压制。“建议投资者聚焦基本面,避免过度投机。市场或呈现‘指数震荡、结构活跃’格局,需把握高成长与低估值间的轮动节奏。”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