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小红书发了篇长文,发现它漂亮得不像公众号
电子
杂志
继微信公众号上线「图片消息」被称为「小绿书」之后,小红书也双向奔赴,在近期开始灰度测试发长文的功能。
没想到小红书这个长文功能和公众号还不太一样,不仅延续了平台调性,也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玩法。
我们也已经拿到了内测资格,下面一起来看看「大红书」效果如何。
公众号?不,是图文杂志!
从底栏红色加号进入「写文字」,就能看到一个全新的「写长文」板块,并提示支持千字以上和自动排版。目前也只有手机客户端能进入这个长文的配图。
编辑器的界面就相对朴素,支持 20 字以内标题和 6000 字以内的正文,键盘上方有五种不同的插入选项:
格式,支持在小标题、正文、引用三者之间切换
分点,有数字排序和圆点两种样式
下划线,只有一种简单的样式
平台自带的「小红薯」表情
图片
虽然总体不如微信公众号丰富,也暂时没有加粗、斜体等富文本能力,但能插入小标题和引用格式,就足以让文章段落清晰、文字易读了。
我尝试将 markdown 语法和飞书的草稿粘贴进这个编辑器,发现分点和标题都能正常识别。支持比较差的是微信公众号,内容直接贴到小红书后台,会出现分行错误的问题。
至于图片插入,目前必须要按照固定的比例进行裁切,也插入不了动图。
——毕竟这个编辑器,只是把你的文字,通过「一键排版」,变成图片 。但这正是小红书长文的最大亮点。
小红书的长文并不是和公众号、知乎的垂直式传统长文,依旧是建立在小红书以图片为主的形式,自动将写好的图文,转化成带有不同主题排版的图片,更像是一种赛博杂志。
和公众号本体那种极其简陋,需要使用第三方编辑器和素材库才能实现漂亮排版不同,小红书自带好几种不同的排版风格:简约基础、清晰明朗、文艺清新、理性现代、线条复古、优雅几何、杂志先锋,会根据文章内容,用 AI 生成相关的配色和背景。
虽然提供的几个预设都算精美,但如果后续能开放创作者自定义模板,形成统一的品牌视觉,或许能吸引更多已成规模博主去使用这个功能。
比较有意思的是长文转化后的首图,也可以说是杂志的「封面」。除了「简约基础」只有最简单的标题大字,其他几种风格都会用 AI 给你从图库中匹配相关的配图,并且会提示用户长文的字数和预计的阅读时间,以及 AI 生成的简单总结。
这对于那些一门心思敲字,不太注意配图的「写作新手」来说,是个好功能。
发布之前除了常规的话题、标记等等属性,创作者也能手动调整帖子的标题和正文,或者用 AI 生成的小结,个人感觉总结得算比较到位。
发布后,其实整个版面和普通的图片帖子无异,读者可以翻看图片来阅读这篇长文,不过据悉小红书日后会上线更适配长文的「沉浸阅读模式」,让长文图片占据更大的版面,更方便阅读。
总的来说,小红书这个长文功能本质上依旧是以图为主导的形式。实际上在这个功能推出之前,已经有不少用户通过将长文做成图片的形式进行分享,现在小红书只是官方提供一种门槛更低,也更美观的编辑方式。
当然,既然是长文,更适合的编辑平台,其实还是电脑的网页端——如果你问我什么时候出网页端,我只能告诉你「别着急,再等等」。
一次经过思考的扩张
方便的一键排版,将自己的观点和内容都转化成精致的图文杂志,说实话真的让我这个创作者非常动心,这也是小红书的拿手好戏,就是让能让创作者更有深度表达的意愿。
与小红书添加长文内容相对应的,是微信两年前上线的「图片消息」功能,比起公众号更强调图片内容,总体也更轻量化,最重要的是,整个样式都非常贴近小红书,因此被网友戏称「小绿书」。
事实上不止小红书和微信在「双向奔赴」,几乎每个平台都在扩张自己的内容形式,哔哩哔哩和抖音都在做图文,微信和小红书也在做短视频。
比起 B 站和抖音,小红书不仅长文的匹配度要更高,并且这个形式也相对更巧妙。小红书用户长期以来已经适应了「翻图片看内容」的浏览方式,做成「杂志」式,用图片来呈现长文,更符合小红书用户的视觉节奏,是一个经过思考的有效扩张。
不是要打破图片为主的框架,而是要用图片的语言去说更长、更复杂的话。
因此,这个「图片长文」相当符合小红书那种面向中产阶级和高知人群的「杂志」感。
这也决定了它不太适合那种思辨性丰富,或者内容比较硬核的长篇大论,更适合游记、访谈等偏软的文章类型。
传统长文,比如微信公众号,会给读者带来「要认真阅读」的压迫感,而图像化长文则更轻盈、有节奏,用户「翻一页看一点」的方式更贴合碎片时间,可以理解为一种「轻量级长内容」或「故事化滑动体验」。
虽然仍有侧重,但社交平台正在走向趋同,一篇内容能够在不同的平台分发,能获得更高曝光的可能性也更大。
如果说微信公众号还是上一个互联网时代「博客」的思路,内容的包装和质量本身都非常取决于创作者本人,那么小红书就是当下应用的「预制」形式:内容好不好另说,起码排版相当精美。
愿意在小红书这种平台创作长篇图文的,也会是更有审美的创作者。
加上这几年平台的算法和推荐系统都在不断演变,各种形式的内容都能在多个平台得到推荐,比起创作者的体量,好内容本身更有曝光的可能性。
而从长远来看,除了有利于平台良性成长,补齐长文这种内容形式,也能进一步提升小红书的变现能力。
毕竟一条笔记,能产生的商业价值其实相对有限,而视频虽然更贵,但制作起来要更复杂,长篇图文则是创作难度相对低,却能产生更高商业净值的。
同时,长文也能为小红书的 AI 大模型训练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语料。
比起三言两语的笔记,逻辑严密、观点鲜明、信息丰富的长文,能让 AI 学习更多元的文体类型和复杂的逻辑关系,训练大模型「理解」和「思考」的能力。
平台在演化,我们的脚步也不会停歇。接下来,你也可以在爱范儿的小红书上,继续阅读我们撰写的深度文章与部分报道。
文 | 苏伟鸿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