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热闹的股东大会照见行业困局,茅台的下一个十年该怎么走?
转自:华博商业评论

5月19日,贵州茅台年度股东大会在一片热闹中落下帷幕。会议现场人潮涌动,上千名投资者从四面八方赶来,足以见得茅台在资本市场的号召力。然而,拨开这场盛会的喧嚣,深入探究会议的核心内容,会发现茅台正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
尽管2024年茅台交出了营业总收入1741.44亿元,同比增长15.66%;归母净利润862.28亿元,同比增长15.38%的亮眼成绩单,2025年一季度也保持着两位数增长,但中国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大环境,始终像一片阴霾笼罩着茅台。

从行业数据来看,A股约24家涉及白酒业务的上市公司中,8家在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0家净利润同比下降,中小企业更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受困。茅台虽然目前仍屹立潮头,但也难以独善其身。在消费趋势转变、理性消费时代来临的当下,白酒行业传统渠道体系面临转型升级,茅台的渠道体系虽历经近三十年深耕,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能否快速适应变化,仍有待观察。
面对行业周期,茅台提出要保持坚定信心和定力,这本无可厚非,但信心和定力不能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茅台强调的“三个基本支撑”略显空洞,中国经济向好发展是宏观背景,并非茅台独有的优势;强大的品牌价值认同虽一直是茅台的依仗,但在新消费趋势下,品牌老化问题逐渐凸显;茅台酒卓越品质的稀缺性独特性也面临挑战,市场上各类高端白酒层出不穷,都在试图分一杯羹。
再看茅台的战略举措,近期举措围绕“三个转型”强化产品适配、渠道触达和服务升级,但解决供需不适配的痛点问题并非易事,市场反馈也需要时间。中期聚焦国际化和年轻化,国际化战略“三步走”看似清晰,可实际推进中,文化差异、市场准入等问题重重;年轻化方面,声称不做狭义的“年轻化”,却没有拿出具体有效的措施来吸引年轻消费者,口号大于实际行动。长期规划构建更有韧性的生态系统,也缺乏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时间节点,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
茅台的创新能力也饱受质疑。历史上,茅台确实成功穿越多轮周期,但每一次周期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都不相同。如今,消费场景和消费者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茅台若还是依赖过去的经验,不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手段,恐难以持续领跑。比如在数字化营销方面,茅台的步伐就明显落后于一些竞争对手。

此次股东大会,茅台虽展现出了积极应对的态度,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还缺乏足够的诚意和具体行动。未来,茅台是能继续在白酒行业的惊涛骇浪中稳健前行,还是会被不断涌现的新挑战拍打得步履蹒跚,值得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