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券商策略:A股有望重回震荡上行 对主动投资的未来应当更有信心

中信证券:关于回归基准配置的几个误区和几个事实
我们认为市场对于公募考核新规以及回归基准行业配置的讨论存在一些误区。从海外经验来看,回归基准是通过基准的行业配比向基金持仓配比演化而不是相反;产品投资策略向客户盈利导向回归,在长期视野下,这与追求排名和绝对收益并不矛盾,反而是统一的;跑输基准的惩罚机制最终导致的是基金减少博弈性持仓,长期来看最大的影响是活跃头寸的占比下降。
如何去有效地设定基准是长期而言实现客户利益、赢得竞争并避免被被动型产品替代的最关键问题。对于主动权益型产品而言,沪深300、中证800以及A500作为全市场基金基准都有较大的局限性,能够反映新质生产力和新经济趋势的中国资产合理基准,应该是均衡港A配比,港股宽基占总基准的比例是超越行业配比首要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用前瞻眼光去看,未来如果外资逐步回流,市场生态也会相较过去3年发生重大转变,不能用后视镜视角静态去看行业配比,好公司和差公司之间的差异会远远超过所谓的“好行业”和“差行业”。
申万宏源:公募持仓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未必是普遍趋势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是长期改革,而其短期映射,成为结构性行情的主要线索。在我们看来,主动公募产品调整业绩比较基准,是集中梳理产品策略的一次机遇。而持仓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却未必是普遍趋势。
公募基金产品策略,既要契合监管导向,也要与市场环境和渠道偏好相适应。短期,市场博弈公募持仓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更偏向于是资金博弈主题,需严守性价比,把握好节奏。
博弈公募改革受益的低估值高股息资产,短期性价比已经偏低。短期,市场对基本面变化的定价效率有所下降。科技相对消费仍是相对性价比较高的方向,科技调整可做中期布局。继续战略看好国内AI产业链和具身智能的投资机会。医药生物是一季报稀缺的景气方向,维持中期推荐。
中信建投:市场依然上有压力,下有支撑
中美关税迎来90天暂缓期,远超市场此前预期,市场震荡中枢抬升。我们对后市仍然维持区间震荡的判断,但上调震荡中枢到半年线附近。这一阶段,市场依然上有压力,下有支撑。在关税休战窗口期,美国进口商或加速备货,新一轮囤货潮有望提振港口及航运板块需求;此前受关税影响全球需求受到较大冲击,目前大宗商品仍存未补缺口;公募新规引导资产配置短期向沪深300靠拢,长期更应考虑投资价值。
关注行业:银行、非银、医药生物、公用事业、石油石化、有色金属、航运、港口等。
兴业证券:对中国主动投资的未来应当更有信心
关于5月7日落地的公募新规,我们认为,相比于美国主动权益的发展,对中国主动投资的未来应当更有信心。中美主动投资最重要的差异在于,美国主动权益基金长期难以战胜指数,久期越长越容易跑输;而中国主动基金随着时间久期越长,跑赢指数的比例越高。与此同时,美国主动权益基金攫取α的能力较弱,而拉长时间看,中国主动权益基金的α收益显著。
近几年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切换的过程中,旧动能仍有拖累,而“新半军”等新经济也由于产业自身周期而边际走弱,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仍待酝酿。因此资本市场,尤其主动投资缺乏其依赖的α机遇,进而导致过去几年业绩和规模承压。往后看,随着宏观基本面底部回升、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产业趋势有望涌现,主动投资有望再度承担起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挖掘景气行业、重仓结构性α的重任,进而实现业绩和规模的正反馈。
广发证券:公募基金的定价权已经明显降低
短期来看,当前主动公募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的具体执行细则还没有出台,出现“欠配板块”的上涨,主要还是由于市场其他资金对公募基金未来投资行为的预期,而非公募基金的实际大量换仓行为。从数据来看,偏股型基金5日平均收益和基准收益的R Square在过往区间波动,基准收益对偏股基金的收益解释力度没有出现明显变化,说明并没有大量的偏股型基金在近期朝着基准方向去换仓。
中期来看,一方面,从稳定管理规模和管理费率的角度出发,公募基金的目标仍然是跑赢基准。因此,决定公募基金超低配行业的因素还是取决于行业的实际基本面、产业的趋势,以及对公司估值的判断。另一方面,即使出现最极端情况,全部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完全按照基准配置,也很难对市场风格产生持续影响,尤其在很多板块上,公募基金的定价权已经明显降低,各类机构投资人的分布已经非常均衡。
国泰海通:中国A/H指数有望进一步缓步推高
面向未来,我们仍然保持乐观,中国A/H指数有望进一步缓步推高。首先,遍历冲击后,投资人对经济形势的认识已然充分,共识性因素对估值收缩的影响是递减的,变化在于决策层关于“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立场与更可持续的政策预期。
其次,中国股市的无风险利率下降,海外预期降低、固收预期降低,股市是解决社会资本开支下降与资产管理需求上升的关键破局点,中央政治局表态“持续稳定与活跃资本市场”是重要的标志。
此外,围绕投资者为本、投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改革拉开序幕并提速,中国市场的底色向“可投资、重回报”转变,股市风险溢价降低。因此,贴现率下降是如今中国股市上升的重要动力。继续看好金融、科技与部分周期。
招商证券:A股有望重回震荡上行
首批浮动费率基金正式申报,标志着公募费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