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机构论市:平准基金有力支撑资本市场预期 科技调整可做中期布局
本周沪指上涨0.76%,深证成指上涨0.52%,创业板指上涨1.38%。下周A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申万宏源策略:平准基金有力支撑资本市场预期 科技调整可做中期布局
短期宏观预期难有方向性变化,维持二季度是中枢偏高震荡市的判断:中美日内瓦经贸联合声明后,中期A股基本面节奏预期并未根本变化(年内A股盈利能力难有改善),暂不足以支持A股向上突破。同时,二季度从“抢转口”到“抢出口”,5月国内宽货币及时兑现,基本面有望脉冲式改善。平准基金有力支撑资本市场预期,A股市场下行风险同样可控。博弈公募改革受益的低估值高股息资产,短期性价比已经偏低。短期,市场对基本面变化的定价效率有所下降。科技相对消费仍是相对性价比较高的方向,科技调整可做中期布局。继续战略看好国内AI产业链和具身智能的投资机会。医药生物(CXO、创新药)是一季报稀缺的景气方向,维持中期推荐。
中信策略:市场对于公募考核新规以及回归基准行业配置的讨论存在一些误区
从海外经验来看,回归基准是通过基准的行业配比向基金持仓配比演化而不是相反;产品投资策略向客户盈利导向回归,在长期视野下,这与追求排名和绝对收益并不矛盾,反而是统一的;跑输基准的惩罚机制最终导致的是基金减少博弈性持仓,长期来看最大的影响是活跃头寸的占比下降。如何去有效地设定基准是长期而言实现客户利益、赢得竞争并避免被被动型产品替代的最关键问题。对于主动权益型产品而言,沪深300、中证800以及A500作为全市场基金基准都有较大的局限性,能够反映新质生产力和新经济趋势的中国资产合理基准,应该是均衡港A配比,港股宽基占总基准的比例是超越行业配比首要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用前瞻眼光去看,未来如果外资逐步回流,市场生态也会相较过去3年发生重大转变,不能用后视镜视角静态去看行业配比,好公司和差公司之间的差异会远远超过所谓的“好行业”和“差行业”。
随着5月7日公募新规落地,其对于基金运营模式的优化,在引发市场对于未来行业生态变化热议的同时,也带动近期市场向着公募欠配方向聚焦。很多投资者也在关注海外成熟市场尤其美股市场共同基金的发展历程。但我们认为,此种对比亦不可刻舟求剑,相比于美国主动权益的发展,对中国主动投资的未来应当更有信心。中美主动投资最重要的差异在于,美国主动权益基金长期难以战胜指数,久期越长越容易跑输;而中国主动基金随着时间久期越长,跑赢指数的比例越高。
首批26家管理人在公募改革方案落地后正式上报新模式浮动费率基金,均为全市场选股的基金,主要对标主流宽基指数,标志着费率改革进入实操阶段。随着头部机构产品落地,头部机构的示范效应带动下,浮动费率基金有望成为主动权益类产品主流。4月社融同比明显多增,虽然融资结构欠佳,实体融资需求不足,但随着财政政策持续积极发力、靠前发力,财政资金投放形成项目落地将带来需求增长,并且从历史看,社融总量增速达到类当前高水平后,A股表现基本不差,且多有震荡上行。4月央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明显增加,或与给汇金提供流动性支持有关,未来中央汇金将继续发挥市场压舱石的作用,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时候及时维稳,这意味着,A股下行风险可控,底部有支撑,待短期获利流出压力释放后,A股有望重回震荡上行。
5月7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简单测算,假设完全回归基准,非银金融、银行、公用事业可能是需要买入最多的行业,基准占比-实际占比分别为7.9%、6.9%和3%。短期来看,当前的具体执行细则还没有出台,出现“欠配板块”的上涨,主要还是由于市场其他资金对公募基金未来投资行为的预期,而非公募基金的实际大量换仓行为。从数据来看,偏股型基金5日平均收益和基准收益的R Square在过往区间波动,基准收益对偏股基金的收益解释力度没有出现明显变化,说明并没有大量的偏股型基金在近期朝着基准方向去换仓。
短期“东升西降”叙事强化,风险偏好短期修复。此次声明在形式与节奏上积极主动,但从内容看,中美双方对于目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均未提及,中方也明确维持稀土出口管制政策不变。可以推测,本轮中美谈判节奏更多由中方主导,该局面的出现的背景或是由于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演绎超预期、美国国内选情紧张、美股市场压力下的阶段性让步行为。虽然本轮会谈并未触及深层结构问题,但阶段性“止血”机制足以有效缓解市场对外部冲击的悲观预期,短期内有望提振投资者风险偏好。
流动性短期维持宽松。一是美国仍处于降息周期,国内宏观流动性维持宽松:首先,美联储短期降息预期有所上升;其次,在经济增长压力仍较大的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短期大概率维持宽松。二是股市资金流入短期可能继续改善:首先,融资连续两周回流,后续可能进一步流入;其次,短期中美均大幅降低关税下全球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外资等资金流入A股可能上升。降低关税和国内积极的政策可能继续支撑短期风险偏好。一是中美双方大幅降低关税大超市场预期,短期对风险偏好有提振作用。二是国内积极的政策进一步出台和落实继续支撑市场风险偏好。
1999年以来A股有过三次典型的指数冲关期,上证指数一改较长时期的震荡状态,向上突破并形成更高的点位中枢,分别是1999年5月、2014年底、2020年中。三次典型的指数冲关共性是流动性宽松,政策基调积极,且存在改革、科技或金融方面的重大催化剂,经济基本面在指数冲关时期未必需要明显起色。指数冲关之前的蓄势期,如前1个月至1个季度,往往是消费和稳定风格占优,冲关时期则是金融和科技这类强β的风格占优。去年“924”之后,上证指数持续在3000-3400点的区间震荡,外部环境虽然有颠簸,但国内政策应对得当,呵护股票市场的态度明确,当前需要重视指数冲关的可能性,目前处于指数冲关前的蓄势期。后续指数冲关的驱动力来自政策支持或货币宽松的可能性较大,时间节点可能会在7-8月,在此之前市场风格轮动较快,哑铃型配置为主,冲关时重点关注券商和科技。
本周市场在中美日内瓦公报发布后继续冲高,全周以偏强震荡为主。随着市场持续快速反弹,A股、港股多数主要指数的点位已经“超越”4月3日全面关税战之前的点位。考虑多数指数在回补缺口以后正处于反弹压力位附近,加之基本面要素和市场走势之间的“错位”,我们预计市场会继续“主动修整”,通过震荡整理来化解上方密集区筹码和短期获利盘的压力。配置方面,基于“反弹完成开始休整,区间震荡消化压力”的看法,我们建议:继续调整当前持仓结构,将过去一段时间反弹幅度较大的科技、成长板块,切换至前期反弹幅度相对较小的大金融、中字头、红利板块,起到平滑净值曲线、控制组合回撤的作用。如果再度出现外部利空打压指数的情形,则建议在指数快速下探时果断出手、积极增配。
东吴策略:短期交易博弈和中长期生态构筑 论公募新规的短中长期影响
产品视角看,主动偏股基金或逐渐演变为“类指增”产品。考核新规下,基金持仓结构的调整是必然趋势,以往依赖押注高弹性赛道获取超额收益的策略,将逐步转型为以基准指数为核心的配置体系,即60%-80%左右仓位紧密跟踪基准指数,剩余仓位通过精细化选股捕捉超额收益。当前,对标中大盘宽基指数的主动偏股基金占比超70%,得益于该类指数“市场代表性较强+行业分布相对均衡+主/被动产品生态协同利于资金共振”,后续或仍为主流。为贴近基准,公募配置的分散化程度有望加大,预计管理人将着重完善对指数权重靠前大盘股的配置覆盖。
(来源:天天基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