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带来了“成精”的小艺,和没有“t”的Robo
撰文 | 雁 秋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华为HDC
在参加华为开发大会2025(HDC 2025)之前,小编就已经“嗅到”HarmonyOS 6即将到来的气息。
果然,大会现场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宣布,HarmonyOS 6 Beta版也正式面向开发者启动。
一年更新两代操作系统,确实有点东西。这个国产自研操作系统的成长速度堪称"鸿蒙速度"——仅用635天,已有超过40款华为终端产品搭载HarmonyOS 5,系统功能增加260多项,推动30000+鸿蒙应用加速开发中。如今鸿蒙开发者已超800万,开源代码达1.3亿行,生态规模仍在持续扩张。
华为HDC
对于HarmonyOS 6的升级,将体现在互联、智能、流畅、安全等方面。
比如之前大家熟悉的“碰一碰”有了新的玩法:用手机拍了一段视频,想用电脑剪辑的话,只需要把手机往电脑边一碰,素材就直接导入剪辑轨道,多个文件还可以实现碰哪个传哪个;玩游戏时,碰一碰直接拉好友进房间;听音乐、看视频时,手机碰一碰电脑,可以换个设备继续播放。
华为HDC
此外,HarmonyOS 6的流畅度也会更加高。比如支付宝、美团等App接入鸿蒙相机能力,就算站在百米开外也能扫码;还有智感停车,离场自动识别二维码,车内刷个脸就能完成缴费;防窥屏方面也实现了再升级,如果发现有人偷看,系统不仅会提醒,还会自动隐藏内容。
不过咱们这次重要说的,是两个“新鲜”黑科技。
首先是鸿蒙智能体框架(HMAF),这是一个具备自主决策和群体协作能力的AI生态系统。
华为HDC
翻译成大白话怎么理解?以往的应用不仅开发流程复杂,而且应用与应用之间的协同能力也较差。比如,想要导航就得点开导航软件,要吃饭就得打开吃饭软件,这种繁琐的流程无法适应AI时代用户对于人机交互的高需求。
HMAF相当于一个平台,它为开发者提供了涵盖从构建、调试到部署的各个环节的工具链,50+个鸿蒙插件如同一个个功能强大的“积木”,开发者可以灵活组合,快速搭建起智能体的基本架构。
在此基础上,小艺升级为一个系统级的“平台调度员”,展现出极高的灵活性。小艺会分发任务给其他智能体,一站式解决用户需求。
举个例子,比如你想去一个地方,只需要按导航条唤出小艺,小艺会自动帮你打开导航App、选择目的地并规划路线。再比如,想选择附近的美食或者餐厅,小艺会召唤出大众点评自动总结店铺评价、预约、智能推荐餐品。
华为相当于打通了不同应用之间的边界,实现了“系统Agent+应用Agent+服务Agent”的跨域协作。本质上讲,这是一种从“人适应机器”到“机器理解人”的升级。
众多应用正积极拥抱Agent形态,官方称在HarmonyOS 6上,首批50+鸿蒙智能体火热开发中,覆盖购物、影音娱乐、出行、社交等多个领域。可以畅想一下,手机不仅可以懂你,还能省掉中间很多搜索、筛选、思考的步骤,几乎是要“成精”的节奏。
华为HDC
说完智能体,我们再聊聊具身智能。
大会主论坛现场,镜头记录下华为云CEO张平安上场演讲前的准备工作——三个机器人为他递上咖啡、接过外套、送上翻页器,这种独特的出场方式让观众惊喜不已。
没错,华为发布了一枚“智能炸弹”——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
发现了吗,Robo没有“t”,这背后蕴含了华为的主张——华为是否“造人”以及内部“造人”进展一直是业内人士重点关注事项,本次大会上,张平安也正式作出回应:
华为不做机器人本体,而是把机器人本体交给伙伴。华为云的目标,是只要能联网上云,所有能动的机器都将有机会成为强智能的机器人。
那么,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可以做什么?我们可以拆分其三大功能亮点——
- 具身规划模型,相当于“大脑”,可以针对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交互中的实际需求,提供感知、理解和推理的能力;
- 具身执行模型,即“小脑,完成精细化任务;
- 具身多模态生成模型,一座“数字工坊”——构建海量的数据样本,支持不同场景的泛化训练。
据了解,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基于华为盘古大模型5.5的多模态能力构建,提供多模态生成、规划与执行三大核心模型,目标是推动机器人技术场景化应用。
在大会现场,几台灵巧、敏捷而又智慧的机械臂在狭小空间内对多组光纤进行精细操作,毫米级精度的动作完成起来一气呵成。
这是非夕在大会现场展出的基于自研核心技术的“分光盒组装系统”。工作人员介绍,面对操作空间受限与端子易损等技术挑战,由华为云与机器人伙伴基于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快速构建出业界首个针对光系统的柔性操作设备。借助于自身规划大模型,设备能高效拆解任务流程、精准判断异常,对于端子插装这样的复杂操作,可以实现90%以上的超高成功率。
DoNews摄
在东莞松山湖M区火车站,DoNews看到了华为在具身智能赛道的首批重要合作伙伴,涉足工业、医疗、制造、物流等领域,可以搬箱码垛、高压作业检测、双臂协同激光焊接。
这其中,有的已经接入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有的将携手华为云,加快具身智能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助推传统企业跃迁为智能体企业。
华为HDC
还记得在张平安上台前在他身边的三位机器人吗?华为后来致谢了这三位共创伙伴——乐聚、拓斯达及星海图。
乐聚展示了其联合中国移动、华为发布业界首款5G-A具身智能机器人,它不仅能够跟人互动,还能够根据指令搬运箱子。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攻克了高并发场景下的多机协同、实时决策等技术难题,会应用在物流搬运和上料、装配等工业任务的场景。
DoNews摄
上市公司亿嘉和作为同时拥有“亿嘉和”“佗道医疗”两个具身智能品牌的企业,展示了佗道医疗在医疗领域的实践。
工作人员告诉DoNews,佗道医疗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变成一个手术专家,实现伤口精细缝合等操作。与此同时,操作台与患者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医生免受感染。
基于华为云盘古大模型,该公司正在研发基于多模态数据的 AI 手术决策系统,攻克高精度操作与实时分析的行业难题。
DoNews摄
DoNews摄
道通科技旗下的道和通泰,演示了其空地具身智能体的协同作业流程。当“请使用无人机进行车辆违停和道路施工检查”提示语下达后,巡检业务平台迅速响应,大模型快速生成巡检方案,无人机随即自主升空执行任务。
DoNews摄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道和通泰自研多模态识别大模实时对回传的视频画面进行理解、分析和自主决策,并同步生成异常提示和联动消息。
DoNews摄
展区外的空地上,DoNews还看到了一台巨大的设备,这是徐工集团和华为云联合打造的智能无人矿卡。
据介绍,目前这样的无人矿卡已在内蒙古伊敏露天矿投产使用,设备可自主构图、自主规划行车路线,自动停靠在临近挖掘机的指定地点,装满货后会自动拉走。
DoNews摄
不难看出,在具身智能领域,华为正在不断扩大上下游“朋友圈”,提供“平台+生态”的赋能模式。而这,也目前具身智能领域最需要的。
当前,具身智能风头正劲,但在技术、应用等方面却面临多重挑战,尤其是高质量数据的缺失。比如大多数机器人仍依赖预编程,缺乏自主学习和适应能力,智能化不足;在工业领域,高精度动作控制的泛化性与稳定性保障,仍是技术难题;此外,不同厂商的机器人系统互不兼容,难以形成规模化应用,仍是碎片化生态。
要解决这些问题,背后需要一整套的供给。CloudRobo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助力,从数据合成、模型训练到仿真部署和安全监管, 基本覆盖了具身智能从0到1的整条路线。
华为HDC
华为不做机器人,却要让所有机器都“活”过来,这种路线极大地拓宽了产业的边界。未来几年,制造业、医疗、服务业等会以生产力的思维在技术与生态的竞合中重构,由机器人创造的生产力时代将真正到来。
(来源:D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