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虧的黑芝麻智能,殺入了機器人賽道原創

2025年03月31日,15时58分16秒 港股动态 阅读 30 views 次

扭虧的黑芝麻智能,殺入了機器人賽道

原創

日期:2025年3月31日 下午2:45作者:遙遠 編輯:Annie

3月31日,「智駕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02533.HK)披露了備受市場矚目的2024年成績單。

年内,黑芝麻智能客戶群及產品應用場景持續擴大,成功享受到了自動駕駛賽道紅利,業務規模再擴大,實現營收4.74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51.8%;毛利率由2023年的24.7%大幅提高至2024年的41.1%。

黑芝麻智能成功實現扭虧,2024年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年内利潤為3.13億元,上年虧損48.55億元。

不過,剔除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等因素影響後,公司年内經調整虧損淨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為13.04億元,同比有所擴大。

業績發佈後,黑芝麻智能股價波動較大,3月31日早盤最高衝上漲5.48%,截至發稿漲幅回落至0.44%。

綁上比亞迪等客戶,A2000芯片值得期待

黑芝麻智能是全球頭部車規級智能汽車計算芯片及基於芯片的解決方案供應商,按2023年車規級高算力SoC的出貨量計,為全球第三大供應商。

當下,國内智駕市場已經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進入平權時代,高速NOA(領航輔助駕駛)和城市NOA已向主流價格區間普及,踩上風口的黑芝麻智能也因此迎來迅速增長。

根據2024年年報,黑芝麻智能在業務層面收獲頗豐,其中包括頭部車企量產合作加速、以A2000為代表的硬件面世等。

年内,黑芝麻智能的客戶群已擴展至新能源汽車一哥比亞迪(01211.HK),主要是向比亞迪交付A1000系列芯片。據公司近期透露,其與比亞迪的合作不僅涉及芯片供應,更涵蓋了技術整合、市場影響等多個層面。

據悉,A1000系列芯片是中國首款已取得ASIL-B及AEC-Q100 2級認證的L2+及L3 SoC。

除了比亞迪外,該芯片還在吉利(00175.HK)、東風(00489.HK)等頭部車企規模化量產交付。黑芝麻智能表示,與比亞迪等其他頭部客戶保持A1000系列芯片和智駕方案的合作,計劃進一步拓展更多智駕車型,並推動基於下一代芯片方案的量產交付。

此外,黑芝麻智能的武當C1200系列芯片已獲得2家主流原始設備制造商量產定點。

2024年底,黑芝麻智能推出了備受矚目的新一代AI模型設計的芯片——華山A2000系列,該芯片能高效能自動駕駛計算。

黑芝麻智能創始人兼CEO單記章近日透露,A2000系列芯片在7納米工藝下實現了4納米的效能,在高速NOA場景下,黑芝麻智能已與高通(QCOM.US)、英偉達(NVDA.US)等競爭對手展開正面競爭

得益於產品線的擴大和產品量產車型的增加,2024年黑芝麻智能自動駕駛產品及解決方案收入同比增加58.5%至4.38億元,毛利率則同比提升16個百分點至37.4%,主要是由於銷售的集成在需要硬件組件較少的基於系統芯片的解決方案中的定制化自動駕駛算法增加。

扭虧的黑芝麻智能,殺入了機器人賽道原創

隨著國產芯片崛起和智駕車型加速普及,黑芝麻智能推出的A2000系列芯片將成為其2025年攻城略地的關鍵武器,或成新的業績增長引擎。

公司在官網中表示,A2000芯片已和頭部Tierl正在進行基於A2000開發智駕方案,預計今年完成實車功能部署,並爭取實現獲得頭部大客戶對A2000車型定點

從競爭格局看,蔚來(09866.HK)、奇瑞等車企正持續加碼自研芯片,黑芝麻智能同時還面臨同樣在智駕芯片領域高速成長的地平線(09660.HK)等同行的競爭,公司還需要在技術創新、成本控制、市場拓展等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殺入機器人賽道

人工智能迸發的當下,機器人是自動駕駛之外另一個具有廣闊發展空間的行業。

很多智駕領域的廠商也均切入了機器人領域,如激光雷達行業的速騰聚創(02498.HK)與禾賽(HSAI.US)都在機器人領域放手一搏。

黑芝麻智能也不甘落後,正加大佈局機器人芯片業務。

公司在年報中表示,將產品量產向商用車、專用車、車路雲一體化及人形機器人等領域驗證和拓展,業務形態和場景更具多元化。

對於如何角逐機器人賽道,黑芝麻智能的A2000芯片又可以派上用場了。

據悉,A2000芯片不僅支持智駕,還支持從機器人到通用推理計算的應用場景,A2000家族芯片結合C1200家族芯片,能為具身智能機器人提供領先的「大腦」和「小腦」平台方案。

近日,黑芝麻智能與劉勝院士團隊達成戰略合作,以人形機器人「天問」為載體,結合黑芝麻智能的芯片技術,提升其智能控制能力,並共同研發量產芯片方案。

扭虧的黑芝麻智能,殺入了機器人賽道原創

黑芝麻智能表示,公司將陸續與多家機器人主體企業的合作,芯片產品預計2025年批量出貨。

從全球視角來看,機器人行業仍處於早期階段,在技術升級和成本下降的驅動下,未來應用場景有望不斷擴大,機器人市場空間廣闊。

在機器人這條硬科技賽道,光有「故事」還不夠。對黑芝麻智能而言,如何促進自身業績增長並赢得二級市場投資者的信賴與支持,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来源:财华社)

相關文章

前天
去年利潤大漲88%,兩個半月股價翻倍!中國東方教育被看好?
前天
李寧:艱難求穩頂住壓力,豪氣分紅15億
前天
【港股收評】三大指數回調,芯片股領跌,黃金股漲勢喜人
前天
去年業績分化!國補加碼,2025年家電增長有戲?
前天
衛龍2024年業績:辣條「失寵」,魔芋爽上位
3月28日
騰訊與育碧,誰更需要誰?
3月28日
【IPO前哨】從狂奔到急刹,儲能黑馬海辰儲能的「冰與火之歌」
3月27日
績後股價大漲逾17%!訊飛醫療值得高看?
3月27日
佈魯可大漲近16%,股價新高背後卻有隱憂?
3月27日
價格戰下的犧牲品?瑞浦蘭鈞的艱難盈利路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