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赛道具备“长坡厚雪”特质——专访方正富邦信泓混合基金基金经理李朝昱

2025年09月17日,00时17分41秒 机构观点 阅读 4 views 次

技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A股市场的“科技叙事”逻辑日益清晰。针对人形机器人这一热点板块,《证券日报》记者近日专访了方正富邦信泓混合基金基金经理李朝昱,他从投资视角分享了自己对这一热门赛道的洞察与思考。

三大因素共同作用

当前A股市场以人形机器人、算力等为代表的科技主线走强。对此,李朝昱认为,这并非偶然,而是政策支持、经济转型和技术突破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行动计划,形成从顶层设计到区域落地的完整支持体系。”李朝昱表示。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不断深化。AI(人工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等被视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人工智能新材料、精密制造等领域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以AI大模型为基础的科技产业近些年迎来爆发式发展,这一进步对人类社会影响深远。”李朝昱举例称,自2022年至今,以ChatGPT(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为代表的大模型月活用户数和Token(模型处理文本的最小单位)调用量持续攀升,人工智能正逐步渗透搜索、办公、编程、医疗等众多领域。

重仓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自去年四季度末,李朝昱将其管理的方正富邦信泓混合基金前十大重仓股调整为人形机器人相关板块。他坦言,看好这一赛道主要基于五大因素。

第一,政策的有力支持。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纷纷推出相关行动计划与百亿元级规模产业基金,通过“顶层设计+场景驱动+资金扶持”三维联动,推动人形机器人从技术储备迈向产业化加速阶段。

第二,行业的高景气度。他说:“2025年可能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考虑到成熟状态下单台价格约2万美元,未来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达数万亿元,是一条‘长坡厚雪’的赛道。”

第三,人形机器人是AI浪潮下最具落地潜力的场景之一。李朝昱分析称,经过近两年大量资本投入,大模型训练与智能化已达到新高度。市场迫切希望看到切实的应用场景以实现企业ROI(投资回报率)要求,而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与大模型的载体,有望成为最快落地场景之一。

第四,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优势。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备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闭环,物流网络完善、能源供应充足。在政策与资本协同推动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已形成多个制造业集群。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国内机器人企业发展迅速,未来或有望复制新能源产业的成功。

第五,人口结构变化催生的无人化需求。银发经济崛起带动居家陪护、康养复健等需求快速增长,这些皆是可以应用人形机器人的适宜场景。

成长性与商业性并重

科技行业快速迭代的当下,李朝昱对人形机器人板块的选股逻辑聚焦于“长期成长性+好的商业模式”。他介绍称:“长期成长性方面,关注行业所处阶段、未来空间、复合增速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则侧重可持续性,包括毛利率、净利率、研发费用等指标的稳定性,以及经营质量如投入资本回报率、资产结构、上下游话语权、应收账款与现金流等。”

持仓调整方面,李朝昱表示:“首要考虑企业基本面因素,包括经营是否符合预期、战略是否变化、财务是否健康、新产品推进等,通常按季度分析决策。同时,估值也是重要参考,再好的公司也要有合理的价格,超出则会考虑兑现收益。此外,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流动性等变化也会纳入考量。”

谈及当前市场环境,李朝昱认为人形机器人板块仍具备较好的长期配置价值。“DeepSeek成功破解了制约AI发展的成本难题,其降本增效与开源开放的优势,正为人形机器人领域注入强大动能,有望显著提升机器人在环境感知、任务规划决策以及持续进化等核心模型能力上的水平。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加速从蓝图走向现实,规模化量产后盈利能力和市场估值均有望实现跃升。”

(来源:天天基金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