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龍:大盤走勢持續震蕩調整 不會改變中長期向上走勢

2025年11月21日,01时13分11秒 港股动态 阅读 4 views 次

楊德龍:大盤走勢持續震蕩調整 不會改變中長期向上走勢

日期:2025年11月20日 下午7:55作者:楊德龍 編輯:Danna

財華社2025年11月20日訊,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德龍今日發文表示,近期,大盤出現了反復震蕩調整的走勢,顯示出在4000點這一關鍵關口,多空分歧明顯加大。臨近年底,部分投資者出於兌現全年收益的考慮,出現一定程度的獲利了結行為,這在情理之中。

但楊德龍強調,此輪調整並不意味著本輪結構性行情的結束。建議投資者逐步進行均衡配置。若此前重倉「小登股」,可適當對漲幅過大的科技股進行獲利了結,並將部分倉位轉移至「中登股」和「老登股」,通過優化持倉結構,更好應對板塊輪動,爭取把握2026年的投資機遇。

以下是楊德龍11月20日發表的文章全文:

近期,大盤出現了反復震蕩調整的走勢,顯示出在4000點這一關鍵關口,多空分歧明顯加大。臨近年底,部分投資者出於兌現全年收益的考慮,出現一定程度的獲利了結行為,這在情理之中。因此,年底市場往往呈現反復震蕩的特徵,但這並不意味著本輪結構性行情的結束。我一直認為,一輪慢牛長牛行情是提振消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打破當前經濟增速放緩局面的關鍵所在。此輪牛市已經啓動:以2024年9月24日政策發佈為標誌,市場由此開啓了第一波大幅上漲,正式拉開牛市序幕;而自2025年6月底起開啓的上攻行情,則可視為牛市的第二階段。在此階段,指數成功突破4000點整數關口,這也是A股歷史上第三次站上4000點。

然而,與前兩次站上4000點時普遍樂觀的市場氛圍不同,此次在4000點附近,投資者的分歧尤為顯著。從2024年8月低點2670點漲至4000點的過程中,仍有相當一部分投資者不相信這是一輪真正的牛市,這在歷史上較為罕見。例如,2007年首次衝上4000點時,市場普遍認定處於大牛市之中;2015年第二次站上4000點時,同樣伴隨著明確的牛市共識。而本輪突破4000點後,質疑聲卻明顯增多。這一現象主要源於今年行情的高度分化,呈現出典型的「啞鈴型」結構。一端是以銀行為代表的低估值、高股息板塊,其大幅上漲直接推升了指數點位,為大盤突破4000點貢獻了重要力量;另一端則是以算力算法、芯片半導體、人形機器人等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板塊,這些領域表現強勁,形成了較強的賺錢效應。而除此之外的其他板塊則按兵不動,甚至出現下跌。因此,真正實現盈利的投資者仍是少數,多數人尚未獲得明顯回報,這也解釋了為何在指數突破4000點之際,市場反而出現反復震蕩。

本輪牛市的啓動,主要源於政策推動與資金流入的雙重驅動。同時,經過多年的調整,A股與港股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中已處於明顯的估值窪地。相比之下,美股持續走高,估值已處於歷史高位,部分資金開始「恐高」,逐步減持美股,並在全球範圍内尋找更具性價比的投資機會。在此背景下,A股與港股作為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中的價值窪地,自然吸引了增量資金流入。此外,我國在科技領域的一繫列突破,包括大模型、芯片、半導體等方向,極大提振了全球資本對中國資產的信心,推動中國資產迎來估值修復。因此,本輪牛市背後具有深刻的邏輯支撐。

更重要的是,此輪牛市對於拉動消費將起到關鍵作用。有觀點認為,牛市並未有效促進消費,主要原因在於此前幾輪牛市結束後,市場又跌回3000點附近,投資者未能真正實現財富積累。但本輪情況有所不同:我認為這是一輪慢牛長牛,有望讓廣大投資者切實獲得財富增長。考慮到當前我國已有約3億股民、7億基民參與或關注資本市場,股市有望從今年的結構性牛市逐步轉向全面牛市。2026年,市場形成全面牛市的可能性較大,這將帶來持續的財富效應,有效提升居民消費信心,進而對經濟增長形成直接拉動。正因如此,我曾提出:「一輪牛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第四駕馬車。」這一比喻也形象地體現了本輪牛市對實體經濟的意義。

今年,投資者將科技股戲稱為「小登股」,傳統板塊則被稱為「老登股」,而介於兩者之間的儲能、有色、軍工、電力設備等板塊被歸為「中登股」。我認為本輪牛市演進順序可能是:先有「小登股」領漲,隨後「中登股」接力,最後「老登股」逐步啓動。回顧過去九個月,「小登股」一枝獨秀,持續走強;近兩個月,「中登股」已出現明顯上漲,尤其是儲能、鋰電池等細分領域表現突出;而近期,「老登股」也開始蠢蠢欲動,消費白馬股、醫藥股等板塊相繼出現上漲迹象。從資金面角度解釋,市場處於低位時,投資者對行情信心不足,場外資金入場規模有限,因此資金傾向於抱團佈局成長空間大、彈性高的科技股,這符合市場運行規律。展望2026年,隨著行情進一步深化,投資者入場意願增強,預計更多板塊將被激活,「老登股」有望迎來估值修復的機會。當然,作為大盤藍籌股,「老登股」難以復製「小登股」的高彈性,不太可能出現翻倍式上漲,但其穩健的分紅能力和估值修復潛力仍具配置價值。因此,建議投資者逐步進行均衡配置。若此前重倉「小登股」,可適當對漲幅過大的科技股進行獲利了結,並將部分倉位轉移至「中登股」和「老登股」,通過優化持倉結構,更好應對板塊輪動,爭取把握2026年的投資機遇。

在科技板塊中,算力相關領域在2025年已表現出色。展望2026年,全球算力需求或將持續攀升。近期,AMD與OpenAI、甲骨文及美國能源部達成重磅長期合作協議,凸顯算力基礎設施的戰略地位。隨著AI算力需求激增,對數據傳輸速率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傳統光模塊已難以滿足需求。而CPO,即共封裝光學技術,通過將光模塊與芯片集成封裝,有效降低能耗、提升傳輸效率,恰好解決了這一痛點,投資者可關注該技術方向。同時在科技股投資中建議堅持分散配置原則,由於行業尚無明確龍頭,投資時宜以板塊視角為主。此類板塊往往呈現較強的整體性:上漲時普遍表現活躍,回調時亦同步調整。需要提醒的是,算力相關板塊在2025年已累積較大漲幅,年底部分投資者可能選擇獲利了結,導致市場出現階段性調整。但此類調整預計為科技牛進程中的正常波動,並非行情終結。投資者需加以區分,真正具備技術突破能力、能持續兌現業績的科技龍頭,有望在2026年繼續表現;而僅有題材或概念的個股,一旦回調,可能難有再起機會。因此,在科技股投資中,仍需堅持價值投資理念,謹慎投資純題材股,避免追漲殺跌,方能在本輪慢牛行情中真正實現財富的穩健增長。

(来源:财华社)

相關文章

11月13日
楊德龍:巴菲特做價值投資的七大關鍵詞
11月4日
楊德龍:全球股市仍處於牛市週期 A股港股整體估值水平依然較低
10月20日
楊德龍:本輪牛市有望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四駕馬車」
10月15日
楊德龍:人民幣匯率升值提振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吸引力
10月13日
楊德龍:特朗普挑起關稅戰不得人心 不會改變本輪牛市大趨勢
10月9日
楊德龍:上證指數突破3900點整數關口 本輪牛市氛圍越來越濃
9月25日
楊德龍:中國資產估值向上空間很大
9月24日
楊德龍:「924」行情一週年 這輪牛市走完兩波確立趨勢
9月15日
楊德龍:資本市場走強帶來財富效應 有利於提振消費促進經濟增長
9月10日
楊德龍:慢牛長牛行情真正能增加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