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睡眠障碍:揭示微生物-大脑轴的关键联系

2025年11月07日,16时16分22秒 科技新知 阅读 2 views 次

一项最新研究揭示,肠道细菌与睡眠障碍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大脑医学》(Brain Medicine)杂志11月5日发表的一项全面分析,深入揭示了数万亿肠道微生物与睡眠调节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项研究确立了“微生物-肠-脑轴”在影响全球三分之一成年人的睡眠障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但常被低估的角色。

该综述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陆林教授及一个由中国和美国多个机构组成的国际联盟牵头。研究综合了人类临床研究和动物模型的证据,结果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衡与多种睡眠障碍中的睡眠紊乱密切相关。

肠道细菌特征揭示睡眠障碍模式

研究人员在各种睡眠状况下,都发现了肠道菌群失调(即肠道细菌群落失衡)的一致模式。患有慢性失眠的患者表现出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同时胆汁酸谱也发生改变,包括初级胆汁酸升高和次级胆汁酸降低。这些模式与特定的细菌家族相关,特别是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物种水平的降低,这可能增加睡眠不足个体患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风险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也表现出类似的微生物紊乱,其中有益细菌的减少与疾病严重程度指标(如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直接相关。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且伴有睡眠问题的儿童,则表现出不同的菌群特征,包括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水平下降,以及代谢物向褪黑素降低和血清素升高的方向转变。

陆林教授解释说:“肠道微生物群在神经和精神健康中的关键作用日益得到认可。我们的综述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紊乱与多种疾病的睡眠障碍密切相关。”

微生物与大脑的沟通路径

这项研究识别了几种肠道细菌影响睡眠调节的生物学机制。微生物代谢物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例如丁酸等短链脂肪酸被证明对睡眠紊乱具有保护作用。这些化合物通过细菌发酵膳食纤维产生,能够调节炎症并影响对睡眠至关重要的神经递质系统。

某些肠道细菌,包括乳杆菌(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菌株,能产生γ-氨基丁酸(GABA),这是一种促进睡眠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此外,超过90%的血清素是在肠道中产生的,其水平波动与睡眠-觉醒周期保持一致。

有前景的治疗干预措施

该综述强调了一些新兴的、针对肠道微生物群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显示出显著的潜力。益生菌的施用已在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指标上取得了显著改善,例如特定菌株如植物乳杆菌PS128(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S128)通过提高深睡眠阶段的delta波功率来改善睡眠质量。

来自健康捐赠者的粪便微生物移植(FMT)在小型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显著疗效。患有慢性失眠并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显著提高,同时有益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水平也有所增加。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在接受该程序后,睡眠障碍评分降低了10%。

益生元(prebiotics)和合生元(synbiotics)——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组合——也显示出希望。临床试验表明,在随机对照环境中,它们能改善睡眠质量评分和生理指标。

这项研究确立了肠道菌群失调既是睡眠功能障碍的结果,也是其催化剂,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不良睡眠和相关的健康问题。未来的研究将侧重于识别与睡眠相关的特定细菌菌株,标准化生物标志物,并开发个性化干预措施,以利用肠道微生物群来改善睡眠和增强大脑功能。

(来源:前途科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