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透視】南向資金「爆買」!港股仍獲青睐,哪些方向值得看好原創
【百強透視】南向資金「爆買」!港股仍獲青睐,哪些方向值得看好
原創
日期:2025年11月4日 下午7:42作者:雲知風起 編輯:Danna
2025年的港股有多「火爆」?
自年初以來,港股迎來一波顯著拉升,隨後於4月初因貿易摩擦引發急速暴跌,恒生指數一度單日暴挫逾13%,但是投資者信心很快回升,港股迅速收復了失地,並一路走強,展現出強大的韌性。
具體的漲幅方面,截至11月3日,恒生指數年内已累漲逾30%,延續了2024年的漲勢;恒生科技指數年内更是飙升近33%,同樣強勢,跑赢美股的納斯達克指數。
值得一提的是,港股持續走強的背後是成交量的顯著放大,這也是市場信心和參與度的最直接證明。
根據Wind的數據,截至2025年11月3日,年内恒生指數日均成交額達2579.43億港元,這一數值已創下自1969年以來的歷史最高水平。

此外,截至2025年11月3日,年内恒生科技指數日均成交額達797.29億港元,同樣創下2020年指數發佈以來的新高。
上述日均成交數據表明,港股市場已進入「高流動性、高活躍度」的新階段,而這受到多重因素的驅動。
海外被動資金持續流入,主動資金流出規模收窄
一方面,伴隨著市場的持續活躍,海外資金局部回流港股市場。中金公司的研報顯示,在被動資金方面,年初至今流入港股規模超過26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翻倍。
EPFR數據顯示,年初至今,海外主動資金(更具長線資金代表性)依然淨流出港股超過97億美元,但流出規模較去年同期收窄,尤其是下半年以來,主動資金週均流出額顯著放緩。
從配置角度來看,截至今年9月底,海外主動資金配置中國市場比例升至7.2%的年内高點;當前低配幅度已從7月年内低點(-1.61ppt)收窄至-1.39ppt。

中金公司分析認為,出現這種積極變化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兩方面:一是中國資產吸引力提升且表現領先全球,二是特朗普政策不確定性引發的「去美元化」叙事下,部分海外投資者存在分散化投資的需求。
不過,根據中金公司的研究,在整體資金流入和配置比例改善的背景下,不同外資的分化程度在加大。
具體而言,亞太除日本基金對中國市場的配置快速提升,目前已接近標配;但與之截然相反的是,新興市場基金、全球除美國基金的低配幅度則持續加深,均超2ppt。
中金公司指出,國内基本面是決定中長期外資流向的關鍵和主導,這一點值得重點跟蹤。
南向資金貢獻持續增量,「明星」企業受青睐
相較於外資而言,南向資金「爆買」港股引發的關注度或許更高。
Wind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南向資金通過港股通機製淨買入港股總額逼近8079億港元,創下自2014年互聯互通機製開通以來的年度最高紀錄,較2023年同比增長超150%。
而到了2025年(截至11月3日),南向資金流入之勢更加強勁,年内累計流入規模已超1.26萬億港元,不僅遠超2024年全年水平,更創下港股通開通以來的年度流入新高,是驅動港股市場持續走強的關鍵力量。
中金公司指出,南向資金的定價權在邊際與結構層面持續提升:從成交佔比看,南向日均成交佔港股主板成交的比例,已從2024年底的約25%一度攀升至最高接近40%,目前雖略有回落,但仍穩定在30%左右,較去年底有明顯提升,凸顯其對港股市場的影響力不斷增強。
中金公司認為,公募與保險等機構的「子彈」可能沒有想的那麽多。今年以來更大的不確定性可能來自個人投資者入市,主要體現在場外申購港股ETF的變化。
對於個人投資者,考慮其對港股的投資存在一定的限製約束(如外匯限製或港股通開戶門檻等),因此可投港股的ETF或是主要投資渠道。截至三季度,可投港股的ETF中1-9月資金流入規模約2400億元(約2600億港元),其中三季度單季流入規模就超過2200億港元。
需要指出的是,南向資金雖然是「爆買」,但不同行業、個股之間分化明顯。
Wind數據顯示,在今年南向資金的強勁流入中,金融板塊持續主導資金流向,科技與能源板塊亦表現強勁。
從一些知名港股通成分股的表現來看,年内,騰訊控股(00700.HK)漲逾52%,農業銀行(01288.HK)漲近44%,阿里巴巴-W(09988.HK)更是飙升了96%。
此外,工商銀行(01398.HK)、建設銀行(00939.HK)、寧德時代(03750.HK)、中國移動(00941.HK)、中國石油股份(00857.HK)、匯豐控股(00005.HK)、招商銀行(03968.HK)、小米集團-W(01810.HK)、紫金礦業(02899.HK)等成分股也都在年内錄得不俗漲幅。
港股前景依然看好?這些方向或更值得關注
浙商國際也在近日的研報中指出,港股市場基本面仍偏弱,資金面環境短期回落,政策面重點關注科技創新和擴大内需,情緒面短期面臨回調壓力。當下港股市場週月線級别趨勢已進入右側區間,對於後續走勢,即使短期行情有波折,仍不建議悲觀。
浙商國際研究人員對於中短期市場走勢繼續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板塊配置方面,看好行業相對景氣且受益於政策利好的新能源、創新藥、AI科技等;業績和股價走勢穩健且受益於政策利好的低估值國央企紅利板塊;基本面相對獨立且受益於降息週期的香港本地銀行、電信及公用事業紅利股。
方正證券在近日的研報中表示,10月份港股市場主要指數整體有所回調,主要受10月初中美關稅再起波瀾所致。從行情走勢看,10月份港股市場在月初短暫調整後隨即反彈回升。方正證券的研究人員認為港股上漲行情仍未結束,經過此前調整再度迎來佈局良機。理由包括: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面穩中有進、韌性較強,同時政策利好不斷釋放,A股、港股市場信心顯著回升。此外,南下資金仍在持續加速流入港股市場,疊加美聯儲降息週期開啓,港股流動性環境也有望進一步受益。
國泰海通證券在今日的研報中稱,2025年港股估值經歷快速修復,儘管如此,當前港股整體估值仍不算高。指數層面,港股估值處全球窪地。行業層面,港股科技等板塊相較A股、美股估值吸引力更高。展望2026年,低估值為港股進一步上行提供空間。
另外,2025年港股市場亮眼的行情離不開充裕的資金面支持,一方面源於流出幅度明顯收窄的外資,另一方面源於加速流入的内資。展望明年,港股依然是確定性較高的增量資金市場。
國泰海通證券還指出,除了低估值優勢與充裕增量資金,2026年港股上行的另一個支撐因素是港股的稀缺性資產優勢。而且後續隨著中概股回流+A股企業持續赴港上市,更將強化港股資產稀缺性。
行業方面,國泰海通研究人員認為,AI浪潮下港股科技是2026年的行情主線。在產業進展+政策支持下,港股科技板塊基本面或更優;估值不貴、基本面更優的港股科技有望獲内外資增配。此外,關注出海加速+業績兌現的創新藥,牛市背景下港股券商也值得重視。
第十二屆港股100強啓動,哪些企業有望入選?
值得注意的是,在港股持續走強的大背景下,自成立以來便高度關注市場前沿動態的「港股100強」評選活動的準備工作已再次啓動。
據悉,第十二屆「港股100強」評選活動的榜單候選篩選正有序推進,且擬增設多個細分榜單,重點關注5G、創新藥、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深度呼應當前產業發展熱潮。
此前騰訊控股、阿里巴巴、中國移動、匯豐控股等眾多知名企業紛紛入選榜單。此次又將有哪些港股市場的「明星」企業能憑借技術突破、市場表現等卓越特質,在最新一屆權威評選中脫穎而出?這一懸念值得資本市場持續關注。
(来源:财华社)
相關文章
- 4小時前
- 【百強透視】供暖旺季來臨!煤炭板塊進入戴維斯雙擊時刻?
- 23小時前
- 多重利好催化!AI應用概念股「狂歡」,粉筆漲逾10%
- 10月31日
- 【百強透視】「中字頭」板塊三季報出爐,股價表現不一!
- 10月31日
- 慷慨分紅+政策紅利!中國中免績後「A+H」聯袂大漲
- 10月30日
- Q3家電業績分化凸顯!四季度行業能否逆風翻盤?
- 10月24日
- 【百強透視】板塊「降溫」!麗珠醫藥公佈三季報,創新藥前景如何
- 10月21日
- 績後股價走弱!營收增長乏力,中國移動的新增長點在哪?
- 10月15日
- 【百強透視】多股大漲!「反内卷」+海外利好,光伏走出困境?
- 10月15日
- 港股資本盛宴的赢家:拆解2025年最強投行版圖
- 10月15日
- 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奔赴港股,傳遞了什麽信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