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亿元!央行明日操作!持续释放中期流动性

2025年11月04日,22时28分12秒 机构观点 阅读 2 views 次

1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布预告称,将在5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鉴于当月有7000亿元3个月期品种的到期量,本次操作意味着11月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为等量续作。

尽管本月有累计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量,但自今年6月以来央行每月均开展两次不同期限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市场机构普遍预计11月央行还将开展一次6个月期限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看好当月买断式逆回购继续保持净投放。

值得注意的是,当天央行公布的2025年10月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显示,10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下称“国债买卖操作”)投放200亿元,这意味着央行在当月重启国债买卖操作。虽然当月投放量较小,但市场更看重央行重启操作的信号意义。“对债市而言,利好不仅是资金宽松效果,更在于市场预期的逆转。”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表示。

7000亿元!央行明日操作!持续释放中期流动性

持续释放中期流动性

自去年10月启用以来,央行持续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补充中长期资金缺口。为进一步提高买断式操作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央行在今年6月起调整为操作前发布招标公告,明确操作日期和操作量等信息,稳定市场预期。

不论是近期迅速投放完毕的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还是财政部安排的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等,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扰动11月银行体系资金面。“着眼于应对潜在的流动性收紧态势,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向银行体系注入中期流动性,有助于保持资金面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状态。”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央行此举也显示货币政策延续支持性立场。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国债买卖操作以及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是在央行每日根据一级交易商需求连续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基础上,额外投放的中长期资金。截至10月,央行已连续五个月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续作;连续八个月MLF加量续作。10月份,央行还重启国债买卖操作,当月投放200亿元。

鉴于买断式逆回购、MLF与国债买卖操作存在一定替代效应,当前央行通过买入国债投放流动性的必要性不高。在王青看来,未来一段时间央行会综合运用买断式逆回购、MLF两项政策工具,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重启国债操作 改善债市预期

根据11月4日的公告,央行在10月已恢复国债买卖操作,在当月投放200亿元。在此之前,央行已连续八个月阶段性暂停操作。

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央行于1月10日宣布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时至今年10月,债券市场供求关系调整,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总体站稳1.8%水平,较年初显著改善。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前“预告”,指出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央行将恢复国债买卖操作。

进入下半年后,“股强债弱”格局逐渐形成,债券市场空头情绪更占上风。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10月市场处于“熊市情绪”,央行净买入国债对于债券收益率的下行压力相对较小。

虽然10月央行国债买卖操作投放量较小,但市场更看重央行恢复操作的信号意义。“对债市而言,利好不仅是资金宽松效果,更在于市场预期的逆转。”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表示。

国债买卖操作主要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和流动性管理,但不可避免影响到国债收益率走势。自10月27日央行行长潘功胜预告将恢复国债买卖操作以来,国债长端利率已逐渐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当天的1.8423%逐渐下行至11月4日的1.7984%。国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指出,央行释放的信号会改善市场情绪,也会带动长端利率下行。

“去年央行购买的国债在今年陆续到期,形成资金回笼,也降低了国债买卖存量规模,因此为保持该项工具规模稳定也需要重启买卖。”杨业伟表示,如果要保持央行持有国债规模相对稳定,预计央行今年需要买入国债的规模在7000亿至1万亿元左右。

7000亿元!央行明日操作!持续释放中期流动性

(来源:天天基金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