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集团Q3创纪录亏损1495万,电热毯龙头深陷瓶颈阵痛 | 看财报
![]()
图片系AI生成
业绩稳增的“电热毯第一股”彩虹集团(003023.SZ)步入历史性拐点,10月23日晚,公司发布三季度报告,前三季营业收入6.6亿元,同比下降16.45%,归母净利润4368万元,同比下降38.84%,单季度业绩表现创上市以来新低。
与技术迭代迅猛、增长一日千里的消费电子不同,电热毯行业需求有限、技术门槛不高且竞争激烈。本期大幅度亏损,意味着依赖传统业务“躺赢”的时代出现落幕信号,后续彩虹集团能否在瓶颈中找到新的增长路径,已经成为评估其未来发展的关键命题。
Q3业绩全线下滑,亏幅创记录
尽管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仍为正,但彩虹集团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为-1495.41万元,同比大幅下滑104.25%,成为拖累全年业绩的关键因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恶化,去年同期亏损732.14万元。
![]()
利润表现上,公司Q3销售毛利率同比下滑2.4%,销售净利率同比下滑超过11%,均为上市以来最低点。
![]()
这主要源自销售回款的显著减弱,以及三费表现拖累。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彩虹集团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滑至-89.06亿元,同比下降277.64%,占营业收入比例由2024Q3同期的6.32%降至-13.43%.
![]()
前三季度公司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合计占营收比重上升至27.53%,同比增加11.93个百分点,费用管控压力加大。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82%,同比下降1.96个百分点,资产使用效率下降明显。
行业瓶颈明显,转型尚不明朗
电热毯行业整体的需求较小且较为稳定,造就了彩虹集团近年的温吞局面,但除了营收增长乏力和现金流问题制约外,其结构性困境依旧明显。
其一,行业需求小,天花板低。凭借低价低耗优势,电热毯曾是冬季取暖市场的重要角色,但在空调、暖气、地暖的普及浪潮下,其市场空间被持续压缩。北方大部分区域集中供暖普及,电热毯需求主要存在于未集中供暖的农村及供暖“空档期”的城镇;南方冬季短促且寒冷程度有限,需求同样受限。这导致行业呈现显著季节性、区域性特征,核心用户多为中老年人及女性。即使在需求高峰的2018年,整个市场规模也仅约53亿元。
其二,技术门槛低,行业竞争激烈。由于我国早期的电热毯档次低、技术含量不高、时常发生事故,彩虹集团于1994年生产出国内首床采用双层螺旋发热线技术的全线路安全保护电热毯。但这项技术的科技含量并不高,众多中小企业入局,市面上充斥着假冒伪劣、低价劣质产品,竞争十分激烈。而且电热毯的附加值并不高,彩虹集团的业绩增长困难,除了2018年外,彩虹集团的收入增速均不足10%。
其三,折旧周期长,需求天然“饱和”。作为耐用消费品,一条电热毯正常使用寿命可达5-6年。漫长的更换周期导致市场在初期普及后极易陷入饱和状态,后续增长严重依赖存量更新,爆发力严重不足。这一特性天然制约着行业的规模扩张速度。![]()
彩虹集团Q2各项业务表现
这种单一传统产品在变化市场中的脆弱性,造就了彩虹集团本期的深度亏损,公司转型的迟滞则加重了这种脆弱。2021年公司IPO招股书中规划的“家居个护产品多元化”,在2025年的收入占比仍未明确列示,相关产品数量不多,依旧聚焦电热毯、暖手宝等。与之相比,2018年开启小家电多元化战略的小熊电器(002959.SZ),2022年厨电/个护等新品营收占比已超40%。
研发投入上,彩虹集团2021-2024年研发费用率仅2.94%、2.46%、2.43%、2.98%,低于家电行业平均4.11%、4.39%、4.11%、4.07%水平。(文|公司观察,作者|黄田,编辑|曹晟源)
(来源:钛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