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帝股份拟购日系汽车零部件公司,一场协同效应与资金压力的双重考量
9月21日晚,金帝股份(603270.SH)发布公告称,拟收购广州优尼精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尼精密”)控股权。若交易顺利完成,这家由日资主导的汽车精密冲压企业将成为金帝股份的子公司。
尽管公司强调该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笔者注意到,这已是金帝股份自2023年9月上市以来,在短短两年内开展的第五起重大投资布局。从德国、塞尔维亚的海外基地,到重庆、山东、安徽的国内扩产,再加上此次对优尼精密的跨境收购,按顶格投资计算,其总投资规模已超过25亿元。
值得玩味的是,与频繁的产业动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帝在二级市场上持续低迷的股价。自上市首日创下59.83元的高点后,其股价一度跌至15.36元,跌幅近75%。即便近期略有回升至26元左右,仍较高点下跌超过57%。
在业绩增长却股价疲软的现实面前,这家低调的精密制造企业,正试图通过一系列密集的资本与产业操作,讲述一个怎样的新故事?
金帝的“协同”算盘
公开资料显示,本次收购对象优尼精密成立于2009年11月,是由广州优尼冲压有限公司与日本Unipres株式会社共同出资成立的中日合资企业,注册资本3500万美元,主要从事汽车变速箱关键零部件的生产。
其核心客户为加特可(广州)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加特可株式会社的集团成员,加特可株式会社是全球三大自动变速器制造厂商之一,是日产、三菱等多款车型的核心供应商。而优尼精密的最大支持方,则是其日方股东Unipres株式会社。该公司为日本汽车冲压件制造上市企业,长期为日系车企供应关键部件。
在技术层面,优尼精密所采用的精密冲压技术,依托Unipres超过半个世纪的技术积累,尤其在“以冲压成形为主的精密齿形部品成形技术”方面具备全球竞争力。这也使其成为华南地区高端变速箱零部件制造领域的关键参与者。
金帝股份在公告中强调,此次收购将“形成良好的战略协同效应”。具体而言,优尼精密深厚的冲压工艺、成熟的管理体系及优质客户资源,可与金帝股份自身的精密加工制造与精细化管理能力形成互补,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笔者认为,此番收购远不止于业务协同这般简单。从客户结构看,金帝股份虽在轴承保持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已有布局,但在传统燃油车核心部件——尤其是变速箱等高壁垒领域,其渗透率仍相对有限。通过收购优尼精密,金帝可快速切入日系车企供应链体系,扩大在精密冲压细分市场的份额。
另一方面,Unipres作为日系供应链的“隐形冠军”,其技术与管理输出能力不容小觑。即便控股权易主,日方仍可能通过技术许可、管理支持等方式持续参与运营,这为金帝后续整合提供了相对平滑的过渡环境。
两年五地布局,筹资能力待考
纵观金帝股份上市两年来的资本运作,其扩张节奏之密集、投资地域之广,令人侧目。
2024年12月,公司宣布在德国设立全资子公司,拟投资不超过1500万元人民币,建设欧洲本地化服务网络;2025年3月,通过香港子公司在塞尔维亚设立生产基地,项目投资金额达1.5亿元人民币;2025年7月,拟在重庆投资不低于15亿元,建设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2025年8月,两家子公司分别拟投资5.3亿元和3亿元,在山东和安徽建设新能源零部件精密制造项目,合计8.3亿元。
再加上本次对优尼精密的收购,虽未披露具体对价,但考虑到其注册资本及技术属性,预计规模不小。金帝股份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里,已抛出超过25亿元的投资计划。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钱从哪来?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40.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93.26万元,同比增长32.86%。
尽管业绩增长稳健,但仅靠经营性现金流显然难以覆盖如此大规模的投资。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约为1.94亿元,短期借款6.69亿元,长期借款约1.44亿元,已经较大的债务压力,但若多项投资同步推进,势必要依赖债务融资或股权融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9月IPO时,金帝股份实际募集资金净额约10.91亿元。根据招股书,这些资金原计划用于高精度轴承保持器技改项目、研发中心建设等。而在近期多项对外投资公告中,公司多次提到“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
在偿债压力与投资需求双高之下,市场对其资金链健康状况持续关注也在情理之中。眼下,对优尼精密的收购还仅是一个开始。市场正在等待更多交易细节的披露。(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周健,编辑 | 曹晟源)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