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树,竟沦落到了“以债养债”的地步
三季报中81.22%的利润增长光鲜之下,激进赊销模式带来的高额应收账款、现金流的持续萎缩、研发投入的收缩以及“以债养债”的财务压力,才是构成这家企业未来发展的真实底色。
文 | 啸 天
10月17日,三棵树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增长53.64%;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7.44亿元,同比增长81.22%。这份看似“炸裂”的业绩,叠加“每10股派5元”的分红方案,迅速吸引了市场目光。
然而,高增长的数字表象背后,这份成绩单的“成色”值得深究。「数智研究社」发现,高额的利润增长,政府补助贡献了近三成;营收的微弱增长,则高度依赖赊销模式的推动。截至三季度末,三棵树的应收帐款占前三季度营收比例已超过36%,流动比率则进一步下滑至0.77的警戒线下方。
同时,公司在年初高调宣布接入Deepseek等AI大模型、全面推进“AI赋能”的背景下,其研发投入却在报告期内出现同比下降。高企的应收帐款、持续承压的经营性现金流、以及“以债养债”的财务循环,都是这家涂料企业亟需处理的问题。
利润近三成靠补助,扣非高增源于“节流”
从利润表来看,三棵树交出了一份近乎翻倍的答卷。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7.4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1.22%。但这份利润的“含金量”几何?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三棵树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16亿元。以此计算,政府补助占同期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29.03%。这意味着,公司净利润中近三成来自外部“输血”,而非核心经营能力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外部“输血”的力度正在减弱。2024年同期,三棵树获得政府补助2.87亿元。相比之下,本报告期补助金额已同比减少24.7%。在地方财政压力加大背景下,此类补助规模与可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若未来补助进一步退坡,公司净利润的高增长将失去重要支撑。
三棵树的扣非归母净利润(扣除包括政府补助在内的非经常性损益后)增速更迅猛。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6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26.37%。
扣非净利润增速高于归母净利润增速,通常被视为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强劲的信号。然而,三棵树的这份“强劲”并非来自“开源”,而是源于“节流”。
前三季度,三棵树实现营收93.92亿元,同比微增2.69%。在营收增长乏力情况下,扣非净利润的暴增,主要归功于成本与费用的压缩。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合计同比减少1.23亿元,下降8.7%。在涂料这个高度依赖品牌和渠道的行业中,以压缩刚性费用的方式换取短期利润增长,其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34亿应收账款与激进的赊销模式
除了利润端的“水分”之外,营收端的“白条”问题同样突出。
赊销,即先发货、后收款的销售模式,是建材涂料行业为绑定下游大客户(尤其是房地产企业)而普遍采用的策略。这种模式在行业上行期可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但在下游需求疲软、客户信用风险暴露时,则会迅速累积为高额的应收帐款,并带来坏账风险。
三棵树正面临这一模式的反噬。截至2025三季度末,三棵树应收帐款余额攀升至34.47亿元,较2024年末的32.35亿元增加2.12亿元,增幅为6.55%。
将这一增速与营收增速对比,可以发现应收帐款6.55%的增速,是同期营收2.69%增速的2.4倍。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公司每新增1元的营收,就有相当一部分是打了“白条”。
应收帐款占营收的比例,直观反映了回款能力。2025年前三季度,34.47亿元的应收帐款,占同期93.92亿元营收的比例达36.7%。也就是说,超过三分之一的收入留在帐面上,并未转化为实际现金流入。
同期行业内其他头部企业,如东方雨虹,其应收帐款占营收的比例约在28%左右。相比之下,三棵树的回款能力明显承压。
在房地产行业尚未完全复苏的2025年,34.47亿元的“白条”中能收回多少,是个未知数。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的信用减值损失(主要为应收帐款坏账准备)仍高达1.45亿元,这一风险已在真实侵蚀利润。
高调AI赋能悖论与“以债养债”的现实
「数智研究社」关注到,三棵树在2025年伊始曾高调宣布其在数智化方面的布局。公开报道显示,三棵树宣布正式接入DeepSeek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并结合阿里云通义千问系列模型、Stable Diffusion等工具,全面开启AI赋能。
其规划的蓝图覆盖多个层面:利用AI算法进行涂料配方研发,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优化;利用AI构建智能化生产管理体系,实时采集超200项工艺参数,实现毫秒级响应与异常预警;甚至在客户端,利用AI驱动三维空间设计,为用户提供智能配色方案。
从战略上看,这无疑是企业拥抱前沿技术、寻求数字化转型的正确路径。
然而,「数智研究社」发现,在行业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节点,研发投入作为企业构筑长期“护城河”的核心,三棵树却减少了投入。2025年前三季度,三棵树投入研发费用1.81亿元,较2024年同期1.94亿元下降了6.41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也从2.12%降至1.93%。
与“缩水”的研发投入相对的,是依旧高企的销售费用。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支出13.38亿元,占营收比例为14.25%。“重销售、轻研发”的标签依然越牢固了。
为何一家高喊AI赋能的企业,却在收缩研发投入?答案或许藏在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中——三棵树的资金链正承受着巨大压力。
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三棵树的流动资产合计68.76亿元,而流动负债为89.70亿元,其流动比率仅为0.77。这一数值不仅远低于1.0至2.0的行业安全区间,甚至低于公司2024年末的水平,其短期偿债风险正在累积。
现金储备的缩水让情况雪上加霜。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6.88亿元,较2024年末的10.99亿元减少了4.11亿元,降幅达37.4%。
这6.88亿元的现金,需要覆盖的是包括21.03亿元短期借款、3.4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以及高达37.85亿元的应付帐款在内的短期刚性债务。
前三季度,三棵树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7.29亿元。其中,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25.81亿元,而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仅为22.88亿元。这表明公司正处于“还款多于借款”的“以债养债”的净流出状态,而这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现金流的紧张。
此外,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子公司管控也存在隐忧。公司控股股东洪杰持股比例高达67.02%,其中约27%的股权已被质押。同时,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少数股东损益为-1220.06万元,亏损同比扩大185.7%,表明非全资子公司的经营正在恶化,拖累整体业绩。
总体而言,三棵树2025年三季报中81.22%的利润高增长,更多是依赖政府补助、费用压缩和原材料降价等短期因素的叠加。光鲜数字之下,激进赊销模式带来的高额应收帐款、现金流的持续萎缩、研发投入的收缩以及“以债养债”的财务压力,才是构成这家企业未来发展的真实底色。
(来源: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