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鲜报|青春智慧闪光!这项国际大赛展现青年创新风采
新华鲜报|青春智慧闪光!这项国际大赛展现青年创新风采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
10月13日至15日,来自国内外的1500余支参赛队伍齐聚河南郑州,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舞台上同台竞技、各展所长。
从校赛、省赛,到区域赛、总决赛,大赛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共吸引来自国内外161个国家和地区的5673所学校、2443万人次参赛。他们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中外青年的友谊。
总决赛现场图片。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展风采,智慧的灵感不断迸发——
“三年前我从家乡河南来到甘肃,对夯土长城产生浓厚兴趣。”兰州理工大学博士生文祥宇说,“通过科技力量对它们加以修复保护,是我的努力方向。”
今年大赛,他所在的遗拓华夏团队在敦煌研究院前辈和兰州理工大学老师指引下,凝练出“丝绸之路土遗址科学保护的中国方案”项目。项目针对土遗址存在的风化、失稳等问题,研发出桩浆联合修复、小扰动—强兼容锚固、数智化锚固灌浆材料三大核心技术。如今,这些技术不仅成功应用于西北干旱区土遗址保护工作中,而且即将走出国门,应用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土遗址保护工作。
这是本次大赛的生动缩影。
今年大赛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推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引导青年学子投身关键领域创新攻关,促进人才自主培养与科研创新。
赛场上,青春智慧在涌动:南开大学“开启无甲胺钙钛矿性能革命”项目专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发,山西医科大学“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开启头颈癌精准诊疗新时代”项目面向头颈癌精准诊疗,江苏大学“全神灌注”项目致力于解决卷盘式喷灌机效能低下问题……
每一个项目的背后,都闪耀着青春的光芒,折射出青春的创造。
总决赛现场图片。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搭平台,青春的火花绚烂绽放——
荣获2024年全国赛金奖的贵州大学“酿酒废渣高效循环利用产业化”项目,再次回到大赛中。“我们是来参加资源对接会的。”团队成员时一丹说。
这一项目利用酿酒废渣作为原料,通过核心技术将其变为营养土,用来提升土地肥力,钝化重金属。“去年参赛后,我们的产品被更多人知晓,和贵州、广西等多地项目进行了签约合作。”时一丹说,“今年再次来到大赛,希望可以把产品推广得更远。”
是展示风采的舞台,也是成果转化的平台。
总决赛期间,大赛举办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发布大赛系列专项投资基金,规模超47亿元。坚持产业出题、高校揭榜、学生答题,大赛共吸引3104个企业申报命题6976个,参与企业和入选命题数比去年分别增长34%和27%。
大赛带动下,越来越多青年瞄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兼具青春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参赛项目不断涌现。
聚焦为视障群体提供普惠级无障碍智能辅具的参赛项目来自浙江大学,负责人陈奕好说,希望帮助视障人士更好融入社会;郑州大学“御洪——水利安全卫士”项目,以江河堤防发生溃坝决堤难以提前监测封堵为背景展开,负责人石九龙说,要用科技力量抵御洪水、用智慧守护江河安澜。
由南京农业大学承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非洲区域赛决赛7月25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落幕,参赛选手们在相互交流。新华社记者杨光摄
促交流,友谊的桥梁更加坚固——
两个多月前,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非洲区域赛决赛在肯尼亚内罗毕落幕。这是大赛首次举办非洲区域赛。
不只在非洲。今年,大赛首次实现全球多点布局,在欧洲、非洲等地举办七大区域赛,赛事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国外共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万个项目、5.7万人次参赛,参赛项目和人数比去年分别增长43%和45%。
例如,来自塔吉克斯坦国立商业大学的“中塔数字农业科技示范新生态”项目获得了中亚区域赛金奖。项目负责人法赫瑞丁说:“大赛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人提供了沟通交流的渠道,已经是世界青年学生高度关注、广泛参与的创新实践平台。”
今年,大赛期间还举办了世界大学生创新大会,发布《世界大学生创新指数报告(2025)》与《智慧教育时代的创新密码:世界大学生创新发展报告(2025)》,深度分析全球高校在智慧教育时代的创新逻辑与未来图景。
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期待越来越多高校青年积极投身创新浪潮,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策划:陈芳
记者:王鹏、刘振坤
统筹:郭宝江、杨维汉、余飞扬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