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鲜报|共赴诗和远方!从报告看文旅融合新天地

2025年09月11日,00时39分11秒 国内动态 阅读 3 views 次

新华鲜报|共赴诗和远方!从报告看文旅融合新天地

且以诗意,共赴远方。

9月10日,国务院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受国务院委托作报告时振奋地说。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和旅游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从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组建文化和旅游部,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到党的二十大部署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进展如何?这份报告,信息量很大。

“融”出活力,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飞跃中国”项目前聚满排队的游客。在这个大型球幕影院里,观众们可以坐上“飞行器”体验5D观影,新时代中国的壮丽江山仿佛触手可及……

新华鲜报|共赴诗和远方!从报告看文旅融合新天地

4月24日,观众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旅游中的文化元素更多了、文化地标更好玩了,是文旅融合给游客们带来的真切感受。

报告显示,一方面,优秀文化资源、创意设计深度融入旅游发展,引领旅游提升品位、丰富内涵,有力促进了旅游业发展提质增效。

另一方面,旅游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播文化价值、人文精神,有效提升了文化的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文化自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取所长、相互促进,融合为文化和旅游发展开辟新空间、启发新创意。

“融”添动能,文化和旅游有效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一组数据,彰显文旅产业潜力:2023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5.9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59%;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5.4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24%。

报告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相互渗透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增长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一业兴,百业旺。文化和旅游积极融入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带动商贸、制造、农业、体育、交通……“文旅+百业”,文旅更出彩、发展有活力。

“融”得贴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更好满足。

突破200万件!7月1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上市一周年之际,销售纪录再次刷新,成为人民群众向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注脚。

新华鲜报|共赴诗和远方!从报告看文旅融合新天地

7月19日,观众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排队购买凤冠冰箱贴。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美好的诗和远方,是人们心中永恒的慰藉。

报告认为,文旅融合新业态蓬勃发展,消费场景推陈出新,人们在文化和旅游活动中愉悦身心、纾解情绪、陶冶情操,美好生活体验更加丰富多元。

“文博热”“非遗热”持续升温,“村晚”“村超”“村歌”等活动魅力四射,“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蔚然成风……更“有料”、有趣、有质量的文旅产品,正在积极回应“以文化人、以旅惠民”的时代需求。

“融”向四海,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又一处文化瑰宝展现中华底蕴、吸引世界游客。

我国与30余个国家互办文化和旅游年(节),持续打造“欢乐春节”“茶和天下·雅集”“良渚论坛”等品牌活动,15个乡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开展“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海外推广……放眼全球,文化提升旅游魅力、旅游促进文化交流的新故事正在写就。

新华鲜报|共赴诗和远方!从报告看文旅融合新天地

6月12日,一名女孩在埃及开罗举办的“茶和天下”尼罗雅集活动现场体验“遇见孔子”非遗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 摄

报告说,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了人员流动往来、人文交流合作,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当“中国游”“中国购”成为海外民众新时尚,当文学作品、网络游戏、网剧、潮玩等频频“出海”、带动旅游……中华文化在文旅融合中闪耀世界。

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文旅融合空间广阔。

孙业礼表示,下一步,将完善体制机制和保障体系、深化文化资源挖掘阐释利用、全链条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创新深度融合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科技赋能新业态新模式、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深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

“让诗和远方实现更好联结,共创美好生活、共促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报告的殷切展望,更是人民群众期待的精彩旅途。

策划:陈芳

记者:徐壮

(来源:中证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