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近5年出售资产回笼130亿 陷“增利不增收”偿债缺口超96亿

2025年10月15日,06时42分48秒 国内动态 阅读 4 views 次
复星医药近5年出售资产回笼130亿 陷“增利不增收”偿债缺口超96亿

长江商报消息 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正通过出售资产,优化资产配置,夯实长期稳健发展。

近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拟筹划转让上海克隆100%股权。

不完全统计显示,2021年至今,复星医药近5年间通过系统性资产剥离回笼资金超13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5年上半年,复星医药的短期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合计约226.46亿元。以公司的货币资金来衡量偿债能力,经计算,公司偿债缺口达96.87亿元。

业绩方面,复星医药营业收入已连续下滑两年半时间,而且2024年以来一直增利不增收。

不过,复星医药依然大力投入研发。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三年半合计超过140亿元。

“创新已成为复星医药发展的核心引擎,我们要持续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和研发效率。”近期,复星医药董事长陈玉卿接受采访时表示。

频繁出售资产回笼资金

近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并提升资产运营效率,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拟筹划转让上海克隆100%股权(其主要资产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1289号的标的物业)。

本次交易步骤及结构为,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拟作为LP现金出资人民币5460万元与弘毅天津、中汇人寿共同出资设立专项基金(即本次投资),预计持有该基金足额募集后9.98%的财产份额;于专项基金设立并满足约定条件后,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拟以不超过人民币12.56亿元向专项基金或其控制的实体转让所持有的上海克隆100%的股权和对上海克隆享有的债权(即本次转让)。

复星医药介绍,本次转让完成后,本集团将不再直接持有上海克隆的股权,但仍将继续租赁部分标的物业作为经营场所,预计本次转让不会对本集团之日常运营造成重大影响。本次转让所得款项将用于本集团创新药业务的持续投入。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自2021年开始,复星医药通过频繁出售资产回笼资金,其中金额达10亿元级的交易并不少见。

2021年8月,复星医药公告称,公司拟向天津金耀转让所持有的天津药业合计25.0011%的股权,本次转让价款总额为人民币14.33亿元。

同年10月,复星医药公告显示,公司拟以15.96亿元的对价转让所持有亚能生物合计29.0200%的股权、金石医检所100%股权。

2022年3月14日至2022年11月10日(含首尾两日),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星实业通过二级市场竞价交易累计出售BioNTech SE共计109.49万股普通股,出售金额(扣除交易费用等后)共计1.79亿美元。

2024年6月,复星医药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新加坡公司通过大宗交易以均价1771.81印度卢比/股(税前)出售所持有的990万股Gland Pharma股份(约占截至2024年6月19日Gland Pharma股份总数的6.01%),交易总对价为175.41亿印度卢比(税前),折合约2.11亿美元(税前)。

2025年3月,复星医药又公告称,本公司控股子公司复星实业拟以现金1.24亿美元的对价向Calcite Gem转让其所持有的标的公司(其主要资产系其通过其控股子公司NFH 持有及运营的“和睦家”医院和诊所)940万股普通股。本次交易完成后,本集团将不再持有标的公司的股权。

不完全统计显示,2021年至今,复星医药近5年间通过系统性资产剥离回笼资金超130亿元。

研发费三年半合计超140亿

复星医药于1998年8月上市,公司直接运营的业务包括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并通过参股国药控股覆盖到医药商业领域。

频繁出售资产之下,复星医药的资金缺口依然很大。

截至2025年上半年底,复星医药货币资金达129.59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达26.8亿元;短期借款达178.62亿元,长期借款达110.95亿元,公司现金流依然较为紧张。

截至2025年上半年底,复星医药流动负债合计360.23亿元,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156.39亿元,若不考虑其他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覆盖能力,流动负债与高流动性资产的差额约为203.84亿元。同时,公司短期借款与高流动性资产的差额约为22.23亿元。

而且,截至2025年上半年,复星医药的短期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合计约226.46亿元。以公司的货币资金来衡量偿债能力,经计算,公司偿债缺口达96.87亿元。

自2019年以来,复星医药资产负债率长期在50%上下徘徊,其中2023年末一度达到50.1%。

截至2025年上半年底,复星医药资产负债率达49.24%,较上年同期增长0.39个百分点。

业绩方面,复星医药营业收入超过400亿元后,当前正在持续下滑。

数据显示,2022年,复星医药营业收入达439.52亿元,同比增长12.66%,营收首次跨过400亿元大关。然而,同期,公司净利润达37.31亿元,同比下降21.10%;扣非净利润38.73亿元,同比增长18.17%。

进入2023年,复星医药业绩甚至出现“三降”。

2023年,复星医药营业收入达414亿元,同比下降5.81%;净利润23.86亿元,同比下降36.04%;扣非净利润20.11亿元,同比下降48.08%。

2024年,复星医药营业收入达410.67亿元,同比下降0.80%。不过,公司同期盈利能力回暖,净利润达27.70亿元,同比增长16.08%;扣非净利润达23.14亿元,同比增长15.10%。

2025年上半年,复星医药延续了增利不增收的局面,实现营业收入195.14亿元,同比下降4.63%;净利润17.02亿元,同比增长38.96%。

综合来看,复星医药营业收入已连续下滑两年半时间,而且2024年以来一直增利不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复星医药研发费用分别为43.02亿元、43.46亿元、36.44亿元和17.17亿元,三年半合计超过140亿元。

“创新已成为复星医药发展的核心引擎,我们要持续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和研发效率。”近期,复星医药董事长陈玉卿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大力发展战略性产品,拓展全球市场机遇,优化资产配置,内部运营进一步提质增效,以优化财务结构,夯实长期稳健发展的基础。”

●长江商报记者 黄聪

视觉中国

责编:ZB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