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荷兰不要低估中方维护正当权益的决心与能力

2025年10月14日,01时15分05秒 国内动态 阅读 4 views 次

荷兰政府10月12日表示,已作出“极为特殊”的决定,对中国企业闻泰科技(维权)旗下的安世半导体进行干预,原因是其可能对“荷兰及欧洲的经济安全构成风险”。此前荷兰经济事务部门在9月30日下达行政指令,限制安世半导体及其关联实体的经营决策,并实际剥夺中方股东的正常控制权。闻泰科技随后发表声明,对这种针对中资企业的不公歧视待遇表示强烈抗议。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荷兰政府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借口,对中国企业控股的芯片公司进行严重滋扰。

这一系列行为试图将中国企业多年投入的资本与技术成果据为己有,被不少人称为21世纪的“海盗劫掠”,引发国际舆论哗然。英国广播公司(BBC)称,荷兰政府的声明并未具体说明为何认为该公司的运营存在风险,文章还暗示这一举动与9月“美国商务部进一步收紧了(对华)限制措施”有关。还有更多舆论提出警告。英国《金融时报》直言,荷兰政府此举将加剧西方与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摩擦,美国彭博社等媒体也警告这一非常之举将进一步恶化中欧紧张关系。

荷兰政府此次针对安世半导体的行为性质极其恶劣,不仅超出正常商业监管范畴,而且带有公然的政治胁迫和歧视色彩。以毫无根据的所谓“安全指控”为借口限制合法股东权利,这种做法违背了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也与欧盟一贯倡导的国际经贸规则相悖。从后果看,这不仅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国际投资者对欧盟市场的信任。这绝不应被视为荷兰政府与中国公司之间的纠纷,而是荷兰方面对国际规则的粗暴践踏,国际社会不能纵容这种披着法律、安全外衣对跨国企业实施的掠夺行径。

许多观点认为,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极限打压和泛安全化操作,不仅引发世界广泛担忧,也为荷兰此次干预安世半导体提供了不良示范和外部支撑。中国外交部13日回应称,一贯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针对特定国家企业采取歧视性做法,中方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构成的反制裁法律体系,为保护中国企业合法权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各方都不应低估中方维护自身权益的坚定决心与充分能力。

在资本主义早期阶段,一些国家曾依赖暴力和殖民掠夺积累原始资本,甚至在自身文化中形成“掠夺带来财富”的错误历史惯性。在如今的地缘政治环境下,荷兰政府以“供应链安全”为由对中国企业实施过度干预,然后公然进行法律外衣包装下的资产劫掠,全套动作堪称行云流水,这很难不让人联想起该国在自身历史上的一些污点。难怪有人讽刺说,一些西方国家将所谓“国家安全”当成私掠许可证,很像是“殖民基因”在21世纪的苏醒。

事实上,自闻泰2019年收购安世以来,公司经营稳健向好,对荷兰经济贡献良多。从美国政府的强取豪夺,到荷兰政府的“劫掠式干预”,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不再是市场竞争本身,而是某些外国竞争者在无法通过正常市场方式取得优势时,会借助泛安全化的标签对中国企业实施商业劫掠。这一趋势在安世的案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科技和商业实力的增强,此类披着法律外衣的“强盗行为”仍可能发生。正如观察人士指出,中国科技进步已深深触动西方霸权神经,对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必须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10月13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中国9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长8.3%,进口同比增长7.4%。这两个数据均大大高出外界预期。此外,前三季度中国出口工业机器人增长54.9%,“新三样”产品、铁道电力机车等绿色产品增速均达到两位数。许多分析认为,这是中国经济韧性的体现,也显示出在美国强化保护主义的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经贸联系更加深入。在当前复杂动荡的国际环境中,究竟是要重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殖民老路,还是走出一条开放、包容、共同繁荣的新路,国际社会早有选择,荷兰方面需要看清历史大势,否则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