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力平上位/王石之后万科三换董事长/现实与历史问题浅析
(来源:上林下夕)
事件概述:深铁系内部权力交接
2025年10月13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000002.SZ)发布公告,宣布董事会于10月12日收到董事长辛杰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辛杰申请辞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董事长职务,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与此同时,董事会选举黄力平为公司第二十届董事会董事长。黄力平是深铁系资深高管,现任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自2021年6月起担任万科董事。此次人事变动标志着万科在经历不足一年的辛杰时代后,再度回归深铁系主导的管理模式。
辛杰的辞职并非毫无征兆。此前,多家媒体报道称辛杰自9月18日起“被带走调查已失联数十天”。尽管这一消息未得到万科官方证实,但辛杰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8月29日出席深铁集团、万科集团与通力电梯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此后确未再出现在公众视野。
万科的财务危机与深铁输血
严峻的财务现状
万科当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94.78亿元,同比下降506.8%,这是万科自1991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亏损主因是对部分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部分其他应收账款计提减值,以及非主业财务投资出现亏损。
更为严峻的是,截至2024年末,万科有息负债高达3612.8亿元,其中短期债务占比43.8%(1582.8亿元),而公司持有的货币资金仅为881.6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2025年一季度,万科净亏损约62.46亿元,同比扩大1625%,显示经营状况仍在恶化。
深铁的巨额输血
面对万科的流动性危机,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深铁集团自2024年起开始了大规模资金支持。截至2025年9月,深铁已向万科“输血”9次,累计注资259.41亿元。
这些资金主要通过股东借款形式提供,其中2025年8月新增的16.81亿元借款,利率低至2.34%,约为市场价五折,专项用于偿还万科到期公开债务。深铁的支持虽暂时缓解了万科的偿债压力,但也让自身财务状况承压。2025年上半年,深铁营收72.84亿元,同比下滑21.67%,归母净利润亏损33.6亿元。
王石时代的历史遗留问题
股权结构的设计缺陷
万科的困境部分可追溯至王石时代的制度设计。1988年万科股改时,王石放弃个人股权,导致万科股权结构长期分散。这一设计虽在早期有助于形成混合所有制,但也使公司易遭资本狙击。
2015年的“宝万之争”正是这一隐患的集中爆发,当时“宝能系”在二级市场持续增持万科股份,对管理层控制权构成直接威胁。虽然深铁集团最终以“白衣骑士”身份入主万科,但股权分散带来的治理结构不稳定问题始终存在。
战略传承的断裂
王石时代为万科确立了“专注住宅开发”和“现金为王、稳健经营”的核心战略。然而,这些战略原则在郁亮接班后未能得到彻底坚守。
王石曾以日本房企“三泽住宅”破产案例警示现金流安全的重要性,也曾在2010年警告“如果万科一意以利润为导向,后千亿时代可能面临覆灭式的危机”。但这些警示未能有效约束后续管理层的激进扩张。
郁亮时代的战略失误与治理问题
激进扩张与高价拿地
郁亮团队在2017年“宝万之争”结束后,开始大量高价拿地,偏离了王石时代对现金流安全的强调。特别是在2018-2021年间,万科累计拿地金额高达5549亿元,其中约22.9%位于三四线城市,这些区域在市场降温后去化困难,积累了巨大的资产减值风险。
同时,万科从专注于住宅开发转向多元化发展,在商业、物流等多元化业务投入约4000亿元。但这些重资产板块的盈利能力(EBITDA利润率约3.5%)未能覆盖其融资成本(平均利息约4.2%),形成了“现金流黑洞”。
跟投制度的异化与员工维权
2014年,万科在王石担任董事长期间建立了项目跟投制度,作为“事业合伙人机制”的核心,旨在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然而,这一制度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却出现了严重问题。
目前,千余名万科员工在维权群中集结,控诉超过50亿元的跟投资金被套牢。从长沙的万科森林公园到贵阳的翡翠公园,再到云南西双版纳的曼西缇,员工们按下红手印,向公司管理层公开讨要“血泪跟投款”。
在长沙万科森林公园项目中,27名员工联名举报指出,项目竣工交付约95%,销售比例达95%,大部分房源已实现回款,但长沙万科企业有限公司至今未返还任何本金和收益。部分员工因贷款跟投被迫卖房抵债,有人无力承担子女学费,家庭矛盾频发,信用受损,生活陷入困境。
跟投制度从“激励利器”异化为“收割镰刀”,反映了万科内部治理机制的失灵。
子公司诉讼与举报风波
烟台万科资金挪用案
2023年8月,烟台万科遭到4家当地合作企业联名举报,涉嫌挪用合资项目资金近5亿元。这些合作企业包括瑞拓投资、百润置业、宸智商贸和明迪投资,它们均与烟台万科成立合资项目公司开发房地产项目。
根据举报材料,烟台万科在未经小股东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合作项目的资金转移至北京、天津的关联公司,包括万鹏投资、天津万翔和五和万科等。其中,与瑞拓投资合作开发的万科城项目被挪用1.4亿元,至今仍有5000多万元未归还。
更严重的是,宸智商贸在实名举报中称,烟台万科在与其共同成立的项目公司中,在不需要融资的情况下实施融资,产生了贴息损失7624.22万元,还发生了不合理的广告费、策划费、服务费等开支约1323万元,这些费用被用于烟台万科的关联公司。
唐山万科与小股东纠纷
2018年,唐山万科与唐山今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万科翡翠蓝山项目,二者分别持股51%、49%。在实际操作中,唐山万科通过一家名为红色崛起的公司,向唐山今牛进行了11亿元的贷款,同时掌控了唐山今牛的营业执照、公章、网银等重要物品。
合同到期后,唐山万科未终止合同偿还本金,反而在唐山今牛不知情的情况下,持续通过后者账户向红色崛起支付利息。这一事件暴露了万科在合作项目中利用控制地位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模式。
深铁全面接管与未来挑战
管理权过渡与战略调整
随着辛杰辞职和黄力平接任,万科正式进入“深铁时代”。黄力平自愿放弃从万科获得董事酬金,这一举动被视为国资代表对万科的坚定支持。
深铁系团队已深度介入万科的投资、资金、战略等核心环节。在辛杰短暂任期内,万科主要推动了三大重构:业务重构(退出12个低能级城市)、组织重构(7大区域合并为3大集群)和资本重构(计划发行REITs募资100亿元)。
未来挑战与不确定性
万科未来面临三大关键挑战:债务重组(2025年到期债务超1500亿元)、主营业务恢复(2025年1-9月销售额同比下滑44.43%)以及治理模式兼容(国资主导与市场化效率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深铁集团自身也面临财务压力。截至2025年6月末,深铁负债合计4796.20亿元,资产负债率升至60.46%。其在建的17条地铁线路与西丽枢纽等工程需持续巨额投入,被评估机构警示“融资需求持续增加,债务规模增长迅速”。
结论与展望
万科的困境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王石时代的股权结构设计埋下了控制权不稳定的隐患;郁亮时代的激进扩张战略导致债务高企;跟投制度异化引发内部员工维权;合作项目资金挪用损害小股东利益。深铁集团的介入虽暂时稳定了局面,但万科的根本问题在于职业经理人制度在行业巨变中的失效,叠加宏观风险穿透管理防线的结果。未来,万科能否重振旗鼓,取决于三大关键因素:销售回款能力能否持续改善;存量资产盘活能否有效推进;以及国资支持与市场化运营之间能否找到平衡点。万科的案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兴衰史,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回归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