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铁集团从“宝万之争”投资万科投资回报相关财务指标浅析
(来源:上林下夕)
1 投资背景与概况
深铁集团与万科企业的战略合作始于2017年,当时深铁集团以664亿元的投资成本收购万科27.18%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此举解决了备受市场关注的"宝万之争"。这场交易曾被业界寄予厚望,期待"轨道+物业"(TOD)模式能创造协同效应。
截至2025年9月,深铁集团对万科的总投入已超过900亿元,其中包括股权收购成本和后续的股东借款等多种形式的财务支持。其中,仅2025年内,深铁集团就通过多次借款向万科累计提供243.69亿元的资金支持,借款利率低至2.34%,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表:深铁集团主要投资构成(2017-2025年)
投资类型 | 金额(亿元) | 时间 | 主要用途 |
---|---|---|---|
股权收购 | 664.00 | 2017年 | 获得万科27.18%股权 |
股东借款 | 243.69 | 2025年(累计8次) | 偿还公开市场债务 |
REITs认购 | 10.00 | 2024年4月 | 支持万科资产证券化 |
资产受让 | 22.35 | 2024年5月 | 受让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地块 |
合计 | ≈940.04 | - | - |
2 投资收益分析
2.1 股权价值变动分析
深铁集团对万科的股权投资成本为664亿元,但受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影响,万科股价持续下跌。截至2025年8月末,万科股价已跌至约6.81元,深铁集团所持股权市值缩水至约301亿元。这意味着深铁集团在股权投资上面临的账面浮亏已达363亿元,减值幅度超过54%。
从时间维度分析,万科股价的下跌主要发生在2023-2025年期间。2023年,万科打破31年惯例,宣布不派发股息。2024年,万科业绩进一步恶化,深铁集团因此确认了对万科投资的巨额亏损。
2.2 现金流回报分析
在2017-2022年期间,深铁集团曾从万科获得可观的分红收益,累计达192亿元。这部分分红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股权贬值的损失。若考虑分红收益,深铁集团股权投资的净亏损为171亿元(账面浮亏363亿元减分红收益192亿元)。
除股权投资外,深铁集团还通过多种方式为万科提供资金支持。2024年至2025年期间,深铁集团累计向万科提供借款243.69亿元,这些借款享有2.34%的年利率。按此计算,深铁集团每年可获得约5.70亿元的利息收入。
2.3 综合收益率测算
基于可量化数据,深铁集团投资万科的综合收益率测算如下:
总投入:股权收购664亿元 + 借款支持243.69亿元 + 其他支持32.35亿元 = 940.04亿元
已实现收益:分红192亿元 + 借款利息收入(按2年计算)11.40亿元 = 203.40亿元
当前资产价值:股权市值301亿元 + 借款本金243.69亿元 = 544.69亿元
净收益:203.40亿元 + 544.69亿元 - 940.04亿元 = -191.95亿元
- 表:深铁集团投资万科收益情况汇总(单位:亿元)
项目 | 金额 | 备注 |
---|---|---|
总投入 | 940.04 | |
其中:股权收购 | 664.00 | 2017年 |
股东借款 | 243.69 | 2025年累计 |
其他支持 | 32.35 | REITs认购+资产受让 |
已实现收益与资产价值 | 544.69 | |
其中:股权分红 | 192.00 | 2017-2022年 |
借款利息收入 | 11.40 | 估算值 |
股权当前价值 | 301.00 | 按2025年股价 |
借款本金 | 243.69 | 待偿还 |
净收益 | -191.95 |
从上述测算可以看出,深铁集团投资万科的综合收益率为负值,约为-20.42%(净收益/总投入)。这一结果明显低于投资初期的预期,也远低于深铁集团地铁主业投资的回报水平。
3 基于主流财务模型的评估
3.1 内部收益率(IRR)评估
内部收益率(IRR)是衡量投资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为计算深铁集团投资万科的IRR,我们构建了现金流模型:
基于现金流模式,计算得出的IRR约为-4.1%。这一负的IRR表明,深铁集团对万科的投资未能达到其资金成本要求。相比之下,深铁集团主业投资的回报要求通常在8%以上,这意味着对万科投资的机会成本相当高昂。
3.2 净现值(NPV)评估
净现值(NPV)是评估投资价值创造能力的另一重要指标。我们以深铁集团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为折现率,假设为6%,计算该投资的NPV:
现金流入现值:股息现值(2017-2022年) + 借款本金现值(2025年) + 股权价值现值(2025年) = 约602.3亿元
现金流出现值:股权收购成本现值(2017年) + 借款支持现值(2024-2025年) = 约876.9亿元
NPV = 602.3亿元 - 876.9亿元 = -274.6亿元
- NPV为负值且绝对值巨大,表明深铁集团对万科的投资,从财务角度看,是一项不成功的投资。
3.3 投资收益率(ROI)与资本回报率(ROIC)
投资收益率(ROI) 是衡量投资效率的简单指标,计算公式为:(收益-成本)/成本。深铁集团投资万科的ROI计算如下:
总成本:940.04亿元
总收益:203.40亿元(已实现收益)
当前资产价值:544.69亿元
ROI = (203.40 + 544.69 - 940.04) / 940.04 = -20.42%
- 资本回报率(ROIC) 衡量投资资本产生的回报率,计算公式为:净收入/投资资本。深铁集团投资万科的ROIC计算如下:
年化净收入:已实现收益203.40亿元 / 8年 = 25.43亿元/年平均投资资本:940.04亿元 / 2 = 470.02亿元(简化计算)ROIC = 25.43 / 470.02 = 5.41%
- 这一ROIC水平低于深铁集团的资金成本,再次证实投资的经济价值不理想。
4 风险与挑战分析
4.1 流动性风险与财务韧性压力
深铁集团面临显著的流动性风险传导问题。作为万科的大股东,深铁集团有较强动机为万科提供持续财务支持。然而,这种支持正在考验深铁自身的财务韧性。2025年上半年,深铁集团营业收入72.84亿元,同比下滑21.7%,净亏损33.61亿元。
在自身财务状况不佳的情况下,深铁集团仍需要筹集资金支持万科。2024年8月,深铁集团曾计划发行15亿元超短期融资券,但因"市场波动较大"而取消发行。这表明市场对深铁集团的信用风险担忧正在上升,可能影响其后续融资能力。
4.2 业务协同效应未达预期
深铁集团投资万科的核心战略目标是实现"轨道+物业"(TOD)的协同效应。然而,这一协同效应至今未充分实现。2025年上半年,深铁集团站城一体化开发业务收入仅16.2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3%,在总营收中占比降至22.3%。
尽管深铁与万科尝试创新合作模式,如"深铁出地、万科运营"的长租公寓合作、利用地铁闲置空间开发智慧物流中心等,但这些项目规模较小,难以对冲主业下滑的影响。从战略角度看,业务协同效应的实现程度远低于预期,削弱了投资的基本面支撑。
4.3 行业环境与政策约束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整是深铁集团投资面临的最大外部挑战。2025年上半年,万科合同销售金额大幅下降,行业整体销售低迷、房价调整以及居民购房信心不足,使万科的经营环境持续恶化。
政策层面也存在多重约束。一方面,房地产调控政策虽有所优化,但"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仍未改变,限制了市场快速回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人才房的支持政策,使商品房市场面临更复杂的竞争环境。
5 结论与建议
5.1 总体评估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深铁集团对万科的投资迄今未能实现财务上的成功。从关键财务指标看,投资收益率(ROI)为-20.42%,内部收益率(IRR)约为-4.1%,净现值(NPV)为-274.6亿元,均表明投资价值遭受严重损害。
从战略角度看,"轨道+物业"的协同模式虽具有理论合理性,但面临行业逆风、业务协同难度高等现实挑战。深铁集团作为万科的"战略投资者+大股东",既承担了股东责任,也为万科提供了信用背书,但这种支持的财务成本高昂。
5.2 建议与展望
针对深铁集团投资万科的现状,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短期纾困策略:深铁集团应制定明确的借款支持边界条件,将支持与万科的资产出售、业务重组等自救措施挂钩。例如,可要求万科加快存量资产盘活,2025年下半年实现100亿元以上的资产处置目标。
中期转型策略:重点推动万科经营模式转型,从开发为主向"开发+经营"并重转变。利用万科的物业、物流、长租公寓等经营性业务,打造持续现金流。
长期战略调整:重新评估"轨道+物业"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注重风险隔离。可考虑设立专门合资公司负责TOD项目,避免万科风险直接传导至深铁主业。
- 展望未来,深铁集团投资万科的最终回报将取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进度、万科自身转型的成功率,以及深铁集团后续投资策略的优化程度。基于当前情况判断,投资回报的全面恢复可能需要3-5年时间。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为估算值。实际投资回报可能因市场变化、公司战略调整等因素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