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欲建国内规模最大智算基础设施,2028年底前AI投入翻倍

2025年10月13日,12时29分17秒 科技新知 阅读 3 views 次

大模型产业的竞争,已经从算力多寡、模型大小、数据质量,演变为产业生态落地的效果和效率的比拼。

此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对外发布,明确了我国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阶段性目标:

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同时提出,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要强化示范引领,通过开放场景等支持技术落地;要着力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强化算力、算法和数据供给,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开源开放生态体系,为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等。

中国移动欲建国内规模最大智算基础设施,2028年底前AI投入翻倍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期间,中国移动发布“AI+”行动计划升级暨“AI+”生态联盟,核心不止是单点的模型或者算力,重点更在于生态和落地,加强算力、模型和数据等方面的协同与产业合作,加速AI落地。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指出,在数智设施升级方面,将强化AI+能力供给,坚持适度超前原则,一体推进5G-A与6G新技术,完善云智一体、训推一体算力资源体系,推动云计算向“云智算”升级,建设多样化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持续迭代多模态“九天”通用大模型性能,建强自主可控、安全可信能力,做深做优行业大模型。

他也强调,当前“AI+”已进入规模应用落地、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移动将加快AI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大力推广智能体、智能装备、行业大模型等,扩大AI+信息消费,打造“灵犀”智能服务入口,加强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布局,丰富AI医生、AI保姆、AI教师、AI导演等智能服务,并打造AI一体化治理中枢,推动AI+赋能低空治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一网通办等重点场景,助力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

“AI+”行动计划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移动将带动形成千亿级市场规模的产业新生态。该计划表明,到2028年底,中国移动将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力度,总体投入翻一番,建成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智算基础设施,探索十万卡智算集群建设,全国产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 EFLOPS。

此外,中国移动提出,以安全可信为特色的九天大模型要跃升国际一流阵营,提供泛在普惠的“模型即服务”,强化15个行业高质量数据集的供给能力,还将强化高端、青年等AI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移动将开放百大战略性高价值场景,实现研发设计、网络运营、营销服务、经营管理等全场景智能应用,自智网络实现L3向L4级跃迁;加速灵犀智能体用户规模突破2亿,打造全场景智能服务入口;落地超3000个AI+DICT项目,推动AI在新型工业化、政务、农业等10余个行业领域深度赋能,推动AI优质能力出海。

大模型时代的“胜负手”,已从技术领先,转向生态共生与产业落地,中国移动正在建立AI生态圈。(本文作者|张帅,编辑|盖虹达)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

(来源:钛媒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