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城AI基金群“井喷” 深圳30亿元再加码

2025年10月09日,22时14分30秒 机构观点 阅读 1 views 次

抢占AI与机器人发展先机,深圳再次“重金”出手。

在10月9日的“X-Day”西丽湖路演社模力营AI项目专场路演活动上,总规模30亿元的“AI基金群”正式发布,三只基金将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技术路径的AI企业提供全链条、全周期金融支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目标规模20亿元,由汇通金控公司联合深圳市引导基金、深创投红土共同发起设立;力合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目标规模5亿元,拟由汇通金控公司联合力合科创共同发起设立;首汇智源基金规模5亿元,由首程控股、源创智投资与汇通金控共同发起。

AI与机器人产业,尤其在模型、算法、算力、语料等基础层和核心技术层,往往有研发周期长、投入巨大、短期回报不确定等特点,政府引导设立的产业基金则扮演“耐心资本”角色。早在2月,深圳就透露将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聚焦AI软件、硬件、具身智能等方向。

放眼全国,AI与机器人产业基金“井喷”,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近两年均有布局。

受访投资人认为,深圳独特的发展优势是“AI+智能硬件”,此次签约的三只基金将与现有的市场化投资基金互补联动,助力深圳抢占“万物智联”新赛道。

深圳30亿元加码AI与机器人

10月9日,在深圳南山区“X-Day”西丽湖路演社活动上,总规模30亿元的三只基金集中亮相,瞄准AI与具身机器人。

其一为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由汇通金控公司联合深圳市引导基金、深创投红土共同发起设立,目标规模20亿元。据悉,基金将聚焦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等细分领域进行投资,推动AI技术商业化落地,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其二为力合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将由汇通金控公司联合力合科创共同发起设立,目标规模5亿元。该基金将通过力合科创体系深度链接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资源,深挖优质人才和硬科技项目,与市人工智能基金协同,全力支持AI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

其三为首汇智源基金,由首程控股、源创智投资与汇通金控共同发起,规模5亿元,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分别来看,深创投参与了此次规模最大的一只基金——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今年以来,深创投持续入局机器人行业:6月,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加速进化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由深创投领投;9月,深圳机器人“八大金刚”之一的智平方获深创投领投的新一轮A系列融资,单家投资过亿元。

起源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力合科创,是国内首批天使创投机构之一。力合创投总经理隋建锋介绍道,本次拟设立的5亿元基金100%投向AI与具身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更重要的是,将有一半以上投向中早期项目,“希望有更多想在深圳发展的人工智能早期创业者找到我们。”

深圳市埃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CTO冯达源告诉记者,深圳的产业基金“投小投早”趋势更明显,这是他在深创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有些城市的AI投资强调做大做强、高举高打,并不适合所有创业者。深圳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姿态,主动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也相应地给予初创企业更多机会和发展空间。”

成长期亦有基金配套,5亿元的首汇智源基金将更多投向B轮及B轮往后企业。首程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大湾区公司董事长孟子扬谈到,首程控股作为首钢集团旗下公司,受首钢作为传统钢铁企业的影响,基金将重点关注智能制造赛道的前沿创新技术与企业。

AI基金“井喷”

“我们管理了北京100亿元的机器人基金,此次在深圳落地产业基金,将形成南北联动态势,将北京与深圳尤其南山区的优势有机结合。”孟子扬进一步介绍道。

据了解,首汇智源基金是北京、深圳两地国资探索跨区域协同投资、实现“南北互动”的重要举措。2023年底,首程控股联合北京国管发起设立北京机器人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截至今年初已完成对数十个项目的投资,包括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星海图、粤十机器人等一批创新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近两年全国多地牵头设立AI与机器人专项产业基金。

除了100亿元的机器人基金,北京还成立了百亿规模的市级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累计完成投决项目47个,投决金额43.05亿元,带动数百亿元社会资本投资。2024年,北京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2400家,位列全国第一,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

上海于2024年7月正式发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其中,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规模225亿元。

今年7月,浦东新区人工智能种子基金启动,总规模20亿元、首期规模5亿元,聚焦种子轮阶段,浦东创投集团与智子力控等18家前沿科技企业完成首批签约;7月28日,上海又宣布成立人工智能企业风险投资(CVC)基金,首期总规模30亿元。

此外,6月印发的《杭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实施方案(2025年版)》明确,到今年底,杭州全市投向人工智能的产业基金组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超700家。

AI与机器人产业基金密集设立,本次加码30亿元的深圳,有何差异化特色?多位投资人的回答均指向:AI+智能硬件。

“大湾区尤其深圳有扎实的智能硬件供应链基础,叠加AI实现产业升级,让智能硬件更人性化、智能化,更能提供情绪价值。”隋建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两年深圳不少智能硬件企业受到消费者喜爱,亦受资本热捧。加之深圳作为国际化都市、外贸强市,企业出海更便利,智能硬件能以更高的附加值走出国门。

“AI+智能硬件是深圳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孟子扬分析道,坐拥一批大院大所的北京,AI发展的优势在于研发,但要在制造业领域大规模落地,大湾区的优势更加明显。

根据《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到2026年全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目标超过3000家。文件尤其提到“抢抓端侧智能爆发机遇”,聚焦AI手机、AI平板、AI电脑、AI眼镜、智能可穿戴等,目标推出100款以上热销智能产品,抢占“万物智联”新赛道。

(来源:天天基金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