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50指数单日涨幅超5%,银行固收+成为存款搬家新路径

2025年10月10日,01时38分04秒 投资建议 阅读 4 views 次

随着A股近期持续走强,沪指突破3900点,科创50指数单日涨幅超过5%,银行理财市场也随之活跃。

10月9日,三大股指集体收涨。沪指报3933.97点,涨1.32%,创逾十年新高;深成指涨1.47%,创业板指涨0.73%。沪深京三市全天成交额达2671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放量4746亿元。

与此同时,国际金价保持4000美元/盎司高位,投资者对资产配置的关注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快“固收+”产品调整步伐,布局多元化策略,以应对市场火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权益市场回暖推动固收+产品活跃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固收+产品的收益表现与权益市场走势密切相关。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混合类产品规模从6月底的6470.76亿元增至9月底的6548.11亿元,实现77亿元增长。

中泰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戴志锋指出,理财产品通过直接投资股票的规模处于五年低点,但通过基金间接投资权益市场的规模创五年新高,固收+产品在间接权益布局上潜力仍大。他预计,随着混合类、固收+产品发行量上升,下半年及2026年全年,理财资金增配权益的规模有望超过千亿元。

在具体投资上,银行理财公司采用多种方式参与权益资产配置。宁银理财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科技、制造、黄金及红利板块均出现阶段性强行情,不少固收+产品也因此实现了权益增强。杭银理财补充称,收益率较高的产品多为偏债或平衡型,市场短期波动加大,但中长期对权益市场仍持看多观点。

浦银理财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刘驰表示,该行产品布局主要集中于中低含权的浦享增益系列及中高含权产品。中高含权产品在收益弹性上表现更佳。刘驰指出,科技类资产表现出色,港股策略同样亮眼,而红利类资产表现一般。黄金及固收+黄金产品在下半年被重点推荐,以满足投资者在权益市场和贵金属市场的双重配置需求。

信银理财财富管理事业部多策略及权益投资部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今年权益资产普遍上涨,港股和黄金涨幅均超过30%,A股、美股、可转债及REITs等板块实现两位数涨幅。债券市场年内整体震荡,使固收+产品中权益占比成为收益差异的核心因素。上述人士认为,中低波弹性产品收益明显优于低波产品,未来在政策鼓励长期资金入市和多策略配置的支持下,中低波和中波产品预计将进一步拉开收益差距。

从发行端来看,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含权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明显增长。权益类产品今年已有12只,远超去年全年2只;混合类产品达202只,去年全年为169只。今年前三季度,多家理财公司密集调研A股上市公司,共计超过2000次。销售端也反映热度上升,多家股份行理财销售人士对记者表示,定期存款到期后,不少客户将存款转向含权或混合类理财产品,固收+成为存款“搬家”的新路径。

多元策略与风险管理成为关键

市场升温的同时,风险管理也成为理财公司布局固收+产品的核心。兴银理财创新业务部总经理叶予璋指出,绝对收益策略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实现:一是“固收+期权”,在参与权益市场的同时防范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冲击;二是多元资产策略,将权益资产占比控制在10%以内,实现稳健收益。叶予璋认为,在低通胀、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下,多元策略有望带来可观的投资回报,他对股、债、金三类资产未来上涨仍持乐观态度。

宁银理财表示,尽管股票估值处于历史均值,但债券利率下行使股票性价比上升。中长期来看,国内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少上市公司回报率持续提升,权益市场仍具结构性机会。杭银理财补充,未来增强策略将更加多元化,包括全球配置、黄金及商品等方向。

刘驰强调,产品择时至关重要,尤其是5%~10%仓位产品。高仓位主题产品在正常情况下收益可观,但波动较大,日开产品在市场调整期可能面临赎回压力。而权益资产面临的股债“跷跷板”效应,要求精心调整配比。

除股票、可转债、黄金等传统“+”领域外,未来固收+产品的新“+”方向可重点关注公募REITs。“2025年,中国公募REITs总市值突破2000亿元,预计常态化发行将持续,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5000亿元。无风险利率下行、机构配置需求增强及部分资产抗周期优势突出,公募REITs在‘资产荒’环境下具稀缺性和优质性,未来或成为固收+产品核心资产。”信银理财认为。

举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