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科技王兴兴谈机器人现状:最大挑战在哪里?为什么坚持开源?
在2025骁龙峰会·中国期间,宇树科技创始人、CEO兼CTO王兴兴在嘉宾对话环节谈到对人形机器人发展的进阶路线图与产业化思考。
他认为,通信连接的创新对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机器人本身的移动性和空间限制,决定了其对芯片算力和功耗控制具有独特的更加严苛的要求;无论是通用AI模型,还是芯片、通信协议、通信架构等,具身智能的未来需要产业更开放的合作和共同创新,以推动行业加速发展到下一个阶段。
至于具体规划,他提到,大约自今年上半年开始,机器人学习人类的各种舞蹈、武术动作,其丝滑程度和效果已经远好于此前。但在目前阶段来看,能做到这些还不够。
“下一个阶段,除了按照固定序列做动作之外,我们还希望能实时地做任何动作。也就是随便下达一个指令,机器人就可以开始工作。”他指出,届时就几乎能接近让机器人“干活”的状态。
他坦言,对这一阶段,公司团队仍在努力推进,当然已经很接近预期目标。“快的话在今年,慢的话到明年上半年,就基本可以让一台人形机器人可以任意、实时地生成各种动作。”
这依然不够,在王兴兴的规划中,在明年年底前,希望让人形机器人可以在原本不熟悉的场景中,通过向机器人传达任一指令,让其自然地在物理环境中运作。例如能在新进入的场景中,自主找到一瓶水交给客人。“快的话可能在明年,慢的话大约后年可以实现。”
谈及机器人行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王兴兴认为是在线束方面。
以相对成熟的工业机器人领域为例,根据他粗略了解,目前为止,影响工业机器人故障率和寿命的因素中,60%~70%与线缆出故障相关。
“大家可能很难想象,有时候,我们团队为了降低一根电线的重量,会花费很多时间和很大精力。”他举例道,某种意义上来说,要让一台机器人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降低线缆数量是尤其重要的一件事。
在王兴兴的期待中,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形态,在主控大脑和四肢之间,只需用一根线缆进行连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仍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工作。
而让机器人实现更好通用能力背后,发展相应大模型能力也是关键。
“我觉得在当下,大家可以抱着更为开放的态度。因为反正大家做出来的模型,都没办法直接去使用,反而不如开放一点。”王兴兴指出,这就类似在OpenAI发展早期,在大模型能力和商业价值还无法真正落地时,其选择把ChatGPT1~2代开源出来,吸引产业界共同推进大模型产业发展。
这也是宇树科技呼吁推动开源模型发展的原因。9月15日,该公司官宣开源UnifoLM-WMA-0,据称,这是宇树科技跨多类机器人本体的开源世界模型-动作架构,专为通用机器人学习而设计。其核心成分在于一个可以理解机器人与环境交互物理规律的世界模型。
王兴兴强调,公司彻底开源了该模型的数据集、训练源代码、部署源代码等。“我觉得当前时间点,硬件行业所有公司或者学者,都可以抱着开放态度,把能开源的东西尽量开源出来,加速整个行业迈入下一个台阶。进入下一阶段后,这个蛋糕会大非常多。”
(来源:天天基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