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中国在WTO谈判中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意味着什么

2025年09月24日,18时40分01秒 全球总览 阅读 3 views 次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由中方主办的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并致辞。李强强调,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在9月24日的商务部新闻吹风会上表示,这是中方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对外作出的重要立场宣示,是中方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的重要举措,必将为促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注入强心剂,必将为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进程注入正能量。

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研究员纪文华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世贸谈判中不再寻求新的特殊与差别待遇,体现了一种积极主动地推动多边贸易谈判并促进全球合作的姿态。

“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享受特殊和差别待遇是正当的,但中方主动放弃这一权利,显示出中方积极体现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持与信任。”他称。

专家解读|中国在WTO谈判中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特殊和差别待遇”

根据世贸组织的原则规定,发展中成员可以在市场开放和规则谈判上享受特殊与差别待遇,主要包括增加贸易机会、保障利益、维护政策空间、享受过渡期、获得技术援助、给最不发达国家的特别灵活性等6方面。

据世贸组织秘书处统计,世贸组织现有协定共有157条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其中9条仅适用于最不发达国家。这些条款大多数没有强制约束力,少数实质优惠涉及少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少开放服务部门、享受一定期限实施期等。同时,发展中成员身份不意味着发展中成员自动享受完全相同的特殊与差别待遇,具体享受的权利由谈判结果决定。

李成钢强调,2001年,中国以发展中成员身份加入世贸组织,享受特殊和差别待遇是中方应当享有的制度性权利。“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方在享受特殊和差别待遇的同时,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结合自身发展水平和能力,自主务实处理具体议题谈判中涉及的特殊和差别待遇问题,为达成多项世贸组织谈判成果、促进全球贸易更自由更便利作出重要贡献。”他称。

根据商务部消息,中国以发展中成员身份加入世贸组织。同时,在加入谈判中,中国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承担力所能及的义务,最终享受到的特殊与差别待遇少于一般发展中成员。例如,率先将农业综合支持量约束为零,放弃使用农业“发展箱”补贴和农业出口补贴的权利。中国的农产品平均关税到2010年降税义务履行完毕时降至15.2%,约为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的四分之一,远低于发展中成员56%和发达成员39%的平均关税水平。

纪文华介绍:“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中,中国在某些领域已承诺不享受部分特殊与差别待遇。在具体谈判中,鉴于中国的经济规模,部分成员对中国施加了额外压力,中国也在某些协议或条款下主动选择不寻求特殊待遇。”

据商务部提供的信息,近年来,中方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结合自身发展水平和能力,坚持自主务实处理特殊和差别待遇,在服务贸易国内规制、新冠疫苗知识产权豁免、九十四国集团提案等世贸组织谈判中宣布不寻求特殊和差别待遇,为推动谈判取得成果、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作出重要贡献,获得成员广泛赞誉。

“以前,我们是在具体议题上展现灵活性,如今中方将此提升为更全面、更具制度性的行为,影响也会更深远。”纪文华总结称。

中方以实际行动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李成钢表示,当前,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严峻挑战,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个别国家接连发起贸易战、关税战,严重冲击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损害世贸组织成员正当利益,严重扰乱国际经贸秩序,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国际社会对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呼声更加强烈,对世贸组织发挥更积极作用的期待日益上升。

“在此背景下,中方宣布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进一步彰显了中方以实际行动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立场和大国担当。”李成钢表示。

商务部世贸司司长韩勇也在吹风会上表示,当前国际经贸秩序受到严重冲击,世贸组织亟需通过改革更好发挥作用。中方从促进全球经贸合作大局出发,以实现共同利益为目标采取务实行动,将有力支持世贸组织改革,特别是为推进多边谈判带来强劲动力。中方现在宣布不寻求世贸组织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释放出倡导大国勇于担当、各方团结协作的强烈信号,彰显了中方与绝大多数成员共同践行国际承诺的决心和担当。

纪文华认为,此举首先展现了中国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持续支持,表达了愿意为全球经济治理作出更大贡献的决心。其次,这一举措有助于推动贸易谈判的进展,同时能有效回应一些成员的不实指责。

“长期以来,在一些贸易谈判中,部分发达成员因中国享受特殊与差别待遇,以此为借口拒绝向其他发展中成员提供相应待遇,或使特殊与差别待遇成为谈判出现僵局的重要症结。”纪文华解释称,在这种情况下,某些西方国家可能试图通过分化、离间发展中成员来削弱其团结。然而,中国采取的积极态度有效化解了这一策略

“中国明确表示不再寻求特殊与差别待遇,但坚定支持其他发展中成员继续争取相关待遇。这一立场使得西方国家无法再以中国为借口,阻碍对发展中成员的支持。这也有助于中国更有效地制定整体谈判策略。”纪文华称。

韩勇也表示,世贸组织有166个成员,发展中成员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发展问题始终是成员的普遍关注和利益所在。中方宣布的这一重大举措,具有鲜明的发展属性,有利于多边贸易体制更好聚焦发展议题,有利于增强国际贸易的普惠性和包容性,有利于更好弥合南北发展鸿沟,实现世贸组织推动实现全球发展的初衷。

纪文华强调,一些声音可能会质疑中国放弃寻求特殊与差别待遇是否会影响自身权益的维护。“事实上,中国始终坚持自主务实地处理特殊和差别待遇。在很多情况下,中国并未主动要求特殊待遇。更重要的是,凭借当前的经济实力、贸易地位以及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力,中国完全有能力通过谈判地位直接维护自身权益,而无须依赖特殊与差别待遇。因此,这一决定对中国维护自身权益并无实质影响。”他称。

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的一员

李成钢强调,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身份没有改变。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的一员,永远和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

韩勇也表示,中方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的三个不会变:中方作为发展中成员的地位不会变,捍卫发展中成员正当权益的决心不会变,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立场不会变。

“中国此次决定仅涉及不再寻求特殊与差别待遇,而并未否认自身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纪文华对此表示,这一立场与中国对自身定位和发展阶段的认知高度一致,表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未因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放弃寻求特殊和差别待遇而改变。

“中国的立场也旨在回应和反驳不实指责。某些国家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已使其不再符合发展中国家标准。然而,国际惯例表明,发展中国家地位通常由国家自行认定,中国的自我认定完全符合相关规则、惯例及许多国家的实践。”纪文华称,当前,中国明确表示仍为发展中国家,只是选择不主动行使可享有的特殊与差别待遇。这实际上是中国自主权的重要体现,展现了为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和全球经济治理作出贡献的决心。

根据商务部提供的信息,世贸组织没有关于发展中成员和发达成员的定义,成员自我宣称其是发展中成员并提出享受特殊和差别待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等联合国机构没有对发展中国家作出定义,也没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划分标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出于开展业务、分析研究的目的,采用统计分类标准。例如,世界银行将各国划分为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但这些标准从未用于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此外,纪文华表示,强调中国永远是“全球南方”和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体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与发展中国家同舟共济的坚定承诺。“在未来谈判中,尽管中国可能不再寻求某些特殊和差别待遇,但将继续积极支持其他发展中成员争取合法权益。这一立场是对其他发展中成员的有力支持,也会打消了部分成员可能存在的疑虑。”他说。

举报

文章作者



用户登录